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2017-06 隨緣瑣記: 社區首宗意外身亡事件


 

哥兒姊妹吉祥:

二月四日以來, 每月三到五封問候信的習慣, 突然就難以為繼, 不想寫了, 即使提筆也不知該說些甚麼? 四月底赴加州遊玩兩個月, 抵達後的第一天, 就曾寫過一封, 以為從此可以接續上? 然而旅程中, 孩子們安排好滿滿的活動, 直到六月下旬返鄉, 都沒寫過第二封信.

 

這個禮拜在老街溪散步, 想起幾十年前, 聯合報曾推廣過的 [極短篇]

徵文比賽, 其後並蔚為風尚. 概所謂的現代人, 時間多半不夠用, 多年後網路簡訊橫空出世, 更精簡成每則通訊不超過 140 個英文字母的潛規則. 我就開始找來一本國立聯合大學的推廣小拍紙簿, 不幾天就陸續記下了十則以上的篇名及索隱. 今天就先分享六月二十八日這天, 社區發生的一件悲劇.

六月二十八, 星期三. 又是高溫燜熱的一日.

想買隻鴨用酸梅汁, 崗山辣豆瓣和家裡顶樓的蔥略為醃過後, 放入大同電鍋, 兩杯半的水, 燉煮後放涼, 切薄片. 應該好吃. 可是到楊梅已經十點過後, 岳母家的午餐已經下鍋, 改到阿增家看看. 意外發現老太爺在家, 於是放下書包, 請他下米煮飯, 我上老市場. 可惜鴨已經賣完打烊了, 經過一家新的烤鴨攤, 連襟 Masa 夫人胡, 意外出現在攤位後頭的小方桌前, 兩個多月沒見面的親人, 開了口就說個不停, 最後說好依我的食譜燒隻鴨, 找個時間, 上楊新小學邊上的姜家去嚐嚐. 烤鴨鋪是胡的老鄉經營的, 正好買半隻當午餐, 再去隔壁幾攤胖小姐那裡切豬頭肉.

回到陳家, 阿增說原本已經約好阿鑑, 到轉角吃麵的, 看我菜買回來了, 就請鑑來家好了, 幾分鐘後, 經營父親傳下來自行車店的阿鑑, 手裡拎著一盒鵝肉, 停妥機車進門來.

三人擺好碗筷正準備倒酒, 開動, 手機響起來, 是社區管理服務中心的秘書, 緊張的告知, G棟某住戶意外身亡, 是公司三天未見出席, 通知房東與警方於今日早上, 會同里長開門才知曉, 警方初步判斷是吸毒致死.

我是第一次遇到社區發生這樣的悲劇, 副主委, 財委, 監委也是, 可都不在社區裡, 祕書說經理也在桃園受訓, 即將趕回來. 我請祕書不要緊張, 配合警方處理即可. 我下午兩點前回去, 此間可請安委協助, 可能她會在社區裡. 幾分鐘後, 我與外甥通過電話, 他就法律觀點, 指出死者, 家屬, 房東與警方處理及可, 未必會通知社區管委會成員.

我將律師意見先後與祕書, 監委以及在家的妻分享後, 才開始進餐, 未飲酒.

兩點回到社區, 與安委在電梯口會晤, 她說才三十幾歲, 警方正將往生者推下樓, 要去殯儀館與法醫會驗, 家屬警方已聯絡上, 將會到場會驗. 房東呂的弟弟在辦公室, 正由主任與管區連絡, 是否需要前往警局做筆錄? 經理看到我, 立刻打開手裡紙片, 把悲劇的先後時序理了一遍, 最後還說, 房東都好幾次告誡房客, 可惜仍未能避免遺憾 

次日, 家屬與法師同來進行牽魂等儀軌兼及安撫鄰居.

三十日, 家人前來處理遺物.

七月一日, 社區經理的日報上已經不再提及本案, 近八百戶的社區, 回復在寧靜中, 穿梭流逝著幾千人, 忙碌紛雜的生活步調, 這年輕不受擁有者珍惜的生命, 彷彿就這樣悄悄地在淡出, 以前認識他的鄰居本不多, 以後需要刻意忘記的也不特別緊要吧? 或許午後的雷雨, 來得正是時候.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 上 7/3/106 午夜零時  中壢書窗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 上 7/4/106 凌晨 1:10 中壢書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