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2015-13 向紹光請教太極養身


 

紹光暨哥兒姊妹吉祥:

再度感謝你的美言, 更驚喜於函中提供的兩段太極扇教學影片.

幾度來信提點太極 (有熊氏, 有楊氏等), 如今果然是一派宗師, 教育英才, 推廣國粹, 讓我敬佩. 尤其以地球磁場為學術背景的科技菁英, 把傳統科學的理論根據, 一一用現代的數理語言明晰講述, 一定能讓世界了解, 跟進, 學習, 切莫說五千年文化, 只剩下武俠中的鬼狐禪.

關於太極拳, 我最想了解的就是曼青先生在太極拳十三式自修新法裡提到的曠世絕學架構: [吞天之氣, 接地之力.] 

要領是: 尾閭中正神灌頂, 從顛頂的泥丸宮穴到腳底的湧泉穴, 保持一條垂線. 氣沉下腹丹田, 鼓盪全身, 若九節鞭, 節節貫串, 主宰於腰, 與人較則貼近隨黏, 柔若無骨. 發勁時則全身似弓, 引動天地千斤之力, 將對手推舉出丈外.

據曼青大師愛徒神龍太極拳研習社創始人吳國忠先生之言, 幼習家傳少林, 37歲國軍神龍部隊長任上, 遇恩師, 折服其技, 拜在門下五年有成, 目前也是桃李滿天下. 著述 [太極拳道幾] 也詳述引天地之氣力的機理. 我是深信不疑的, 但是為何學術單位, 未能重視此絕學架構? 將之導化編篡成幼童可以啟蒙之教材, 相信對世人之健康修養身心, 可奠基無窮之福祉.

國忠先生的學生Dr. James A. Shapiro 是芝加哥大學微生物老師. 他在[道幾] 中有中英推介文, 提到先前是折服於太極拳的強大力量, 才投入吳師門下,  對於上述的架構理論, 也有高度的探幽興趣, 或許太極拳成為國際物理生醫顯學的過程, 會因為芝加哥大學的機緣, 而早日實現. 當然紹光或許已經建構有成, 所以欣然就教, 對於中華文化的發揚, 一定會有立竿見影之效果喔!

曼青大師也說: 學習太極拳者多犯 [無恆, 貪多, 求速成] 之病.

我是1979年十月在外貿協會康樂福利小組引進鄭子太極拳時開始接觸的, 可惜也是犯了五絕大師指出的三病, 直到這兩年, 才想起重新學習. 對於初學者之站樁指引: [一腳立地, 左右調換, 逐漸加久, 逐漸低坐. 注意氣沉丹田, 足心貼地. ] 特別認同, 約略與深呼息有相通之處. 練習過深呼息後, 再隻足站樁, 比較容易站穩, 所以才又重新細讀拳譜裡的深奧說法. 可惜又只練習了一兩星期就沒了, 不過深呼息的站立, 仍在天天進行中, 或可彌補一二?

不過網路上學來的深呼息, 是採取鼻吸嘴吐的方式, 而且吐息時, 是用力出聲的, 這與鄭子太極拳的要訣 [細長靜慢], 而且只用鼻腔吸吐, 並不張嘴, 大異其趣. 練習了年的深呼息後, 想要改習太極拳的呼息, 確實有難處, 這也是想請教老哥的困惑.

深呼吸確實對身體有大助益, 但是我並沒有全力以赴, 所以雖然自感獲益良多, 而且急著想讓鴿玵姊妹分享, 但是尚未練就可以控制全身筋骨肌肉的功力. 所以說: 在勤習一年, 或可以隨心所欲吧? 哈哈!

上封信裡的照片, 自然是 [裝腔作勢] 後的人形立牌式產品, 只要稍稍放鬆企圖心, 仍舊是戰勝不過地心引力, 大復便便的六旬老漢立馬現形, 哈哈哈! 不過, 能夠時時刻刻想起 [挺胸縮腹], 倒也是有另一種生活樂趣的, 就像職業軍官那般, 強迫自己, 久了之後, 或許就給定型了? 哈哈!

去年還曾想在社區, 廣邀跳舞瘦身的媽媽們, 一齊對著電腦來學習深呼吸, 可惜東摸西蹭的, 時間就過去了. 不過這樣也好, 再等一年練習, 如果更加精進, 再進社區推廣, 或許更有說服力. 這也是六十六歲以後, 習得的 [事緩則圓] 的超級耐性吧!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3/18/2015 23:45 聖地亞哥

[紹光回應 2015-12]

嗣洋兄

仍保持三十歲的壯碩體形,看不出有絲毫贅肉,真令人羨慕,女同學看了一定會迷倒。我的太極班教學,最近加了36 式楊式太極扇,很受歡迎。 

 

 

紹光
 
[義鵬回應 2015-12]

身材不錯到有勇氣PO泳衣露2點照片, 太經典了, 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