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2016-13 客語中的 [雅] [俗] 共賞之二



 

哥兒姊妹吉祥:

 

一星期前送出這個話題到臉書上, 沒有一位哥兒姊妹回應,  都很忙嗎?都沒人感興趣嗎? 都只忙得剩下在非斯書上按一個 [] 的時間與從容心情了嗎? 客家人會習慣地問說: [怎麼沒有一隻猴子回應?] 但倔強的我, 還是想祭出第二封信, 繼續討論相同的議題, 請忍耐或選台還是關機, 哈哈!

   

關於地方語言文化 , 無意間遭受國語統一的侵擾, 甚至受騷擾者還不自知的議題. 我歸納出當年國父孫中山先生肇造民國, 採取始皇帝 [車同軌, 書同文] 的文化革新時, 請來吳稚暉等先生, 採用國語注音符號, 因疏於考慮方言的豐富音韻, 結果無形中, 讓許多方言的特色音給犧牲了, 於是產生當前有音但無法找到對應國語字詞的困擾, 久而久之, 地方語言的豐富性, 就會逐漸消失.

 

從原住民族電視台我看到原住民拯救族語的努力, 試圖把各自方言中的美好景點音與義, 片片段段地找回來, 不能讓先人生活的智慧, 因為語言的統一而流失了啊! 讓我佩服!

 

這件保存歷史語言文化的功課, 客家人遠比原住民要幸福了, 原住民至少四百年來的文化傳承, 就是沒有用文字紀錄的, 現在靠歷代外國文人的努力, 草成拚音字母, 當代的覺者進行田野工作, 把耆老的口頭記憶, 片片段段的抄錄下來, 所花的功夫, 比起客語的 [正音] 不知道要困難幾百倍哩, 讓我們一齊捲起袖子來, 共同努力吧!

 

第一封信我想把長久累積的十條詞語, 做拋磚引玉, 卻只顯到一條就感覺到責任重大, 想說的話越來越多, 只能寫完第一條如下:

 

[上引]

 

其一: [神神道道] , 做甚麼?

 

這裡的 [][] 客語海陸的發音是 [] [], [模樣] 的意思. 四縣是 [] []. 大家可以體會到, 四縣與海陸豐的讀音相差兩個音. 有點兒北京話與四川話的味道. [] 當作傳道時, 客語四縣是發 [] 的音, 海陸就是三聲.

 

這裡談到的客家話 [][], 有很豐富的意思, 可以形容小孩學大人樣, 學得有模有樣, [] []. 也可以形容故弄玄虛, 裝得 [神神道道] , 做甚麼嘛? 更多的時候是誇獎別人做一件好事, 或是把一個工作, 物件, 做得很完美, [] [] 有幾分像喔! 準此, 某兩人長得神似, 也可以說是 [神道] 盡像.

 

但是客語 [神道] 原來的字, 似乎指用 [雕刻 / 泥雕/ 塑雕] 方式, 做一尊神像. 做得很好, 有神韻. 是一個動名詞形式的說法, [雕塑] 一座 [] , 把動詞擺在名詞後面, 就形成了今日慣用的 [] [].

 

我之選用 [] 這個字, 是想到燕子等鳥類築巢, 也是用嘴叼泥土, 樹枝, 乾草, 羽毛等材料. 一點一滴地完成家人的居所. 而雕塑家做一尊神像或人像時, 也是選用黏土, 一小片一小片地捏塑成形, 所以用 [] [] [神叼], 基本上是說得通的, 整個詞意也與國語的 [神道] 近似.

 

我還想提一個字 [], 將泥土打碎, 攪拌, 當作雕塑神像的材料. 但是將泥巴搗散拌勻之後, 如果拿起一團泥巴, 往教室外牆一丟, 就會將拿泥巴黏在牆上, 久久都不會掉下來. 這是我兒時下雨天, 在國民學校, 最喜歡玩的遊戲, 當然是會被老師處罰的. 

 

查網路字典 [] 有推, , 等許多意思. 所以客語將濕泥團丟到牆上, 是叫作 [搗壁], 可以引申為, 投資到地雷股後, 失敗的股票只能用來 [搗牆壁]. 又說工匠用泥土塑造神像, 動物或人形, 也可以玩笑地說是 [搗泥 ()] , 因此我想說, 這第一條的 [神道] 兩字, 較接近事實的說法, 應改選用 [神搗] 兩字, 發音仍然是 [深刀]. 不知道這樣的說法, 能不能讓你對客家話的幽默, 有些微的了解? 

 

[下引]

可是 3/24 一早醒來, 又想起細細碎碎的相關話題, 必須拿來延續 3/18 的信函.

 

首先是這幾天想起來, 客語中形容長相的 [神搗], 更通俗的講法是 [形搗], 這兩個字比 [神搗] 更接近白話. 也能讓非客語族一眼看出語意來.

之後我曾請教過 88 歲的岳母, 還有 90 歲的大嫂, 都同意 [神搗] 是比較像讀書人的說法, [形搗] 更豐富.

 

清晨醒來, 不但突然靈光一現, 腦裡更積極顯現出注音符號:

 

[ㄏ一] [ㄎ一] [ㄌ一] [ㄍㄧ] , 客語中經常使用的話語

 

國語字典竟然找不出相對應的字, 但是客家話的 [] [][] [] 倒是完美地相對應, 就像是模子鑄出來的一樣. 這正呼應我對百年前, 稚暉老帶領的前輩們, 編篡國語時, 確實有思維欠周延. 如果有興趣的哥兒姊妹們, 朝這個線索發展, 一定能找到因為國語注音符號的不完整, 讓方言的精采逐漸消失的軌跡, 更希望能夠因而找出讓方言得到救濟與改進的有效方案.

 

隨手翻閱 2013.3.2-2015.6.27 寫在貿協每年寄贈記事本上的 [感人事件本], 找到一則關於 [你在哪裡?] 的客語不同講法, 分別臚列如下:

 

1. [] 哪位? ( 四縣讀作 [雌歐] 一聲 )

2. [] 哪位? (四縣讀作 [] )

3. [] 哪位? (四縣讀作 [] )

 

另外還記了一則客家電視台榮獲廣播電視金鐘獎, 鍾欣芹主持的節目 [搞就一條線], 我兒時未曾聽過這句話, 可能是美濃的說法. 如果是在楊梅, 我會用 [搞到曚線]: 玩到眼睛都睜不開的樣子.

 

此刻又延伸一個字: [] 客語是孩子們在 [] 的意思. 如果真要用大人說客語的 [] 的話, 多半是講大事情而不只是隨便玩玩. 例如:

 

1.   [] 甚麼 [] ? (變啥把戲; 此間 [] , 擇時另議)

2. 你到底 [] 到怎樣? (//幹得怎樣)

 

這兩句話裡的 [] 更文雅的說法是 [], 然而難解的是, 當詢問久不見面的親朋好友: [你最近謀/搞些甚麼?] , 四縣的發音是 [], 海陸則是 [] 而不是 [] 的客語音?

 

有趣的是 [] [] 的客語音, 四縣與海陸剛巧相反,  海陸的 [] 正是四縣 [] 的音, 而四縣的 [] 與海陸的 [] 同音.

 

又一天 (3/25) 很認真地想到昨日 [] [] 疑惑的正解. 正如古人說的 [日思夜夢], 晨起突然對於昨天寫下, 關於客語為何 [] 會發成 [] [] 的音? 又為何會與 [] 發音糾纏不清的疑問, 豁然開朗.

 

原來客家話的 [], 比較通俗的字, 應該是大拇指的 [] . 我的觀察是清宮劇, 廟堂上大官員每有所思, 就玩弄大拇指上的玉板指, 所以正是 [] 的寫實, 民間也多相信, 客家是宋朝官員, 隨朝廷搬遷才四處作客的.

 

客語的 [] 當動詞來用, 就變得非常的生動又多面相, 是一個很有趣的字. 也因而得出昨天所想 [] [] 客語發音正好相反, 確實只是巧合. 所以前面提到 [你近來搞得好嗎?] 的客語正解是 [拇得好嗎?]

 

靈光閃現正解的同時, 又想起幾個有趣的字來:

1.  [] [];

 

[在被子裡弄來弄去]: 兒時冬日, 三四娃兒, 躦被窩玩.

然而客家話的 [] 更豐富多變, 例如: [弄狗相咬] 是挑撥是非, 更衍伸出朝廷佞臣稱 [弄臣] (: 應係梁實秋翻譯全本莎翁名劇後引進的吧?)

 

提到狗又衍生出 [賭狗] 的趣事來, 為何賭博客語稱為 [賭狗]?

前來鬧賭局/戲局/ 歡樂場的稱為 [鬧狗], [弄狗].

我甚至猜測, 可能要遠溯到戰國時代, 舊有的賭狗風氣.

 

另外還醒起三條語詞:

 

2.  磨是 [] []

3.  [/] []

4.  還有笑 [] 與笑 []

 

如此一來真是沒完沒了啦! 還是把上個禮拜的第二條, 寫完:

 

其二: 煞猛/快猛也/ 認真打拼的意思.

 

[煞猛] 是很普遍的話, 每天都會說上幾遍. 但是一個 [剎車] 一個 [猛衝], 合起來居然是變成 [努力打拼], [勤奮工作] 的普遍意思, 客家話真的是很有趣吧?

 

日常生活中 [煞煞] [快快/ 急忙] 的意思.

煞手/ 出手快/ 明快決策出手

 

:  其實這一條上周已經交代過, 本想對 [煞手] 多說幾句的, 但是又怕文字太多, 還是等下封信吧?

 

幸運的是, 三月27 (農曆 2/19) 我們家春祭時, 向家人提起這個話題, 侄媳昌斐借來姪孫振庭的 [客家語第十二次冊], 翻開音標的部分, 自以為真的找到正確的探索路徑了, 哥兒姊妹就耐心等候吧?

當然也希望能夠一起來探索啊!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3/31/105 午後三點  中壢書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