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2015-41 十九世紀大畫家的生與死



哥兒姊妹吉祥:

古有觀心之術, 今有大數據分析法. 蓋不出論語所言: 聽其言, 觀其行, 人焉瘦哉? 網路技術的應用, 已經進到你我書桌, 手機上了, 一則以喜, 一則以憂, 不可不慎喔!

 

電腦, 手機通訊與網路以及視聽周邊產品/, 今人都通稱為資通訊科技, 已經是吾人日常生活的重心輔具. 尤其是電信業開放4G以後的寬頻網路發展, 已將運算程式與儲存空間, 都放在無所不在的網路機房裡去了, 人們最後的隨身輔具, 可能只剩下最簡單, 能夠上網的便利產品, 可以如1990年代HP公司所預言的 [生活經紀人] ? 或是更投合當下人脾胃, 生冷毫無生命跡象的 [雲端介面].

 

也許多數哥兒姊妹尚未意識到, 最近當你上網找東西時, 好像一下就看到你習慣使用或接觸的產品與資料? 這就是所謂的 [大數據 Big Data ] 分析與運用. 網路的遠端中心, 已經將你我過去使用電腦網路的足跡做成紀錄, 經分析後, 儲存在你我資料庫中, 成為你我下次開機上網後的推薦內容, 日積月累, 就更接近你我的消費習性, 應用在商品與服務的行銷上, 也就預測得更精確啦!

 

這種全球趨之若鶩的顯學, 帶來許多便利, 從政府施政, 到學術, 產業, 研究機構, 均可減少調查資源的浪費, 自然好處多多, 然而在網路保護法律永遠沒有辦法同步跟上的現實中, 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壞處, 任誰也無法有效防堵, 可能發生的弊端, 為個人及群體帶來災難.

 

我連續幾周都搜看荷蘭畫家梵谷與法國十九世紀印象派畫家的節目,

只要一上網YouTube 就自動給我推薦英國廣播公司 BBC製作的 [梵谷傳奇] , 繼之以莫內為主軸的 [印象派畫家1-3 ] , 接著又安排了 [印象派畫家必沙羅], [印象派畫家雷諾瓦] 等更多相關畫家的故事, 都讓我眼睛看腫了, 還穿插有西班牙語及葡語的西洋繪畫入門的節目, 遠遠超過我當初信手拈來又抱著尋花問柳不沾襟的輕忽? 讓我驚喜連連之餘, 微微意識到, 自己已經成為網路的囚人? 也罷!

 

我是喜歡西洋熱門音樂的, 早在台灣民歌的40年之前, 大學高中時代美國等地流行的所謂叛逆歌手 (: 當時的定義比較嚴謹, 只要是大學不想讀畢業, 跑去唱歌的如Simon & Garfunkel, 就算是入列啦! 未必需要酗酒, 抽大麻以當今的標準來看, 真是小兒科哩! 也算是時代的進步吧? ), 可以唱到六十歲還很活耀, 可是國內的環境差太遠啦! 我們那時代三大電視台的花旦紅歌星, 已經久久不在螢光幕上露臉啦! 那麼他們的事業與生活又是怎麼渡過的呢?

 

這一個半月來由音樂人協會與陶曉清母子共同燃起的 [民歌40] , 又激起了我的熱忱, 衷心期盼四十年前的活耀歌手, 只要不忘初心的, 都能夠繼續有合適的舞台, 盡情唱出激情的樂章.

 

我是不會畫圖的, 卻從小似乎對於繪畫就存在著憧憬, 然而自從初中二年級, 一位女老師 (好像姓藍吧?) 給我的瓶花寫生, 打上差點兒就不及格的60分後, 就不曾燃起對於美術的遐思. 好像也記不得, 有哪位美術老師, 曾經在教室裡講過畫畫技巧的 [啟蒙] ? 不管靜物或是野外寫生, 記憶裡總都是發下畫紙就讓同學們自行面壁? 所以對於美術老師, 我一位也沒有比較深刻的印象.

 

反而是從小住在兩隔壁的沈弘光老師 (: 可惜未教導過我, 又英年早逝 ), 還有初中時聽過的校園傳奇人物謝孝德老哥, 對我的美術教育, 幫助多些.  長大後對於美好的人事景物, 就只能用相機記錄起來, 也算是一種補償吧? 哈哈!

 

從印象派開始吧? 我與十九世紀畫家們的奇遇是 2004.11.4 在洛城 Arcadia 的廉價百貨店 Ross, 逛完鞋鋪後, 無意間巧遇一本劍橋大學藝術史畢業的 Antonia Cunningham 女士寫的 [印象派畫家群像] 流落在雜貨攤位上. 書是四開 (老式報紙的四分之一) 銅版紙精裝, 售價 5.99美元. 翻開看後更驚為天人! 每位畫家的作品, 都有幾張八開大的複製品, 對我這個門外漢來說, 已經是天大的禮物啦! 自己家裡掛的得意相片, 也僅是沖洗放大到10x12 吋的尺寸爾.

   

記得那天還在信裡與哥兒姊妹們分享, 逛二手服飾店的意外收穫. 波士頓的紹光同學回信頗表羨慕, 如今翻閱那本畫冊的扉頁, 註記了一行: [ 還有一本介紹高更的賣 8.99美元, 沒買. ( 捶心肝啊! 哈哈!) ] 

可見天下寶物有德者居之,  所謂的緣分, 大概就是這樣吧? 若換做今日, 我看完一連串的印象畫派簡報之後, 再厚再重的 Paul Gauguin畫冊, 都會扛回家裡來壓書架的呀! 哈哈!

 

讓我好奇的是,  Antonia 那本書是2004年在大陸印書, 歐美市場發行的, 可是我年底就在本不應該出現的地方買到了? 可見2000年網路泡沫之後, 對於人類文明與價值錯亂的重大影響: 其一, 網路虛擬無遠弗屆, 實體紙本已經明顯乏人問津. 其二, 藝術雖無價, 拷貝隨可得, 儘管如此印刷精美的文創產品, 一年間已經貶落到十元錢不到哇! 二十一世紀的新新人類, 對於藝術創作的消費胃口, 未免也太窮奢極侈又狼吞虎嚥到讓正常人害怕的地步了吧?

 

回頭檢視 Antonia這本書, 依次介紹了: Eugene Boudin, Edouard Manet, Frederic Bazille, Claude Monet, Alfred Sisley, Camille Pissaro, Pierre-Auguste Renoir, Armard Guillanmin, Edgar Degas, Gustave Caillebotte, Berthe Morisot, Marry Cassatt, Paul Cezanne, George Seurat 十四位畫家, 也有許多幅各自的作品, 大多已經在BBC的影片中, 都陸續出現過, 但是就少了 Vicent Van Gogh Paul Gauguin?

 

但是最近觀看的影片中, 讓我印象深刻的, 反而是文生梵谷的悲慘歲月, 三十七歲的人生, 窮困潦倒, 最後一輩子支援他生活與作畫的畫廊經紀人大弟阿德, 也於哥哥告別塵間後六個月辭世. 遺憾的是, 直到梵谷殞落前, 世人都不懂得欣賞他的畫作, 也沒能賣出足夠維繫畫家生活與作畫的財務支撐.

 

有一段影片描述文生梵谷與保羅高更, 因為弟弟阿德的介紹, 惺惺相惜, 在所謂的黃色小屋 The Yellow House 同病相憐, 相濡以沫, 日日相偕到野地裡, 追逐光影辛勤作畫的動人歲月. 相對於死後若干年, 舉世才瘋狂搶購畫作, 如今等閒百萬千萬美元一幅畫的榮耀, 真是讓人不勝唏噓啊! 比起兩人的淒慘苦行, 貫穿印象派的準掌門人莫內的命運算得上是一帆風順的了.

 

上個禮拜, 在構思這封信的時候, 忍不住進入中壢圖書館, 想翻翻看幾位大畫家的畫冊, 卻無意間發現了國內水彩及油彩畫家的作品選集, 有早期的陳澄波, 楊三郎等, 還有差不多已經遺忘了的席德進, 最高興的是欣賞到楊梅初中時的曾現澄老師作品集 (: 可惜也無緣受教門下).

讓我吃驚的是民國五六十年代, 故鄉漸漸由農村綠野阡陌, 演變成鋼筋水泥的單調醜陋, 一一陳現在老師的畫作上, 所不同的是, 作品中是充滿著明亮, 輕快的色調, 像極了十九世印象派大師們晚期的作品風格.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曾老師的畫作, 算是一次充滿驚喜的邂逅吧!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8/31/104 15:51 中壢書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