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2014-23 絲瓜絡


 
 
哥兒姊妹吉祥:

今天 (9/3軍人節?) 想起兒時廚房洗碗用的絲瓜絡, 也有老人家用來洗身子, 只是太粗了, 小孩子都不喜歡, 難怪老年人的皮膚皺成樹皮那樣? 用絲瓜絡來刷抹, 倒是合適的, 看他們洗完澡後,都笑得很開心 . 台灣客家人都叫 [絲瓜絡] [菜瓜布], 菜瓜就是 [絲瓜] 這大家都明白, 但是那乾燥後只剩網狀的瓢絡, 怎麼看都不像是民國四五十年那時候的 [] ? 反倒是多年後, 剛上市的 [不織布]看起來是有那般粗纖維的, 長相也有些接近, 不禁讓我想起來 [文明進步的創新腳步], 到底是先有了 [絲瓜布] 乾海綿狀的長相, 才激起石化學家找到 [不織布] 的分子結構的嗎? 那麼我一直喜歡不起來的卡通 [海綿寶寶], 是不是絲瓜絡的孫子輩呢? 哈哈! 越來越有趣喔!

戰後的兒時, 台灣每個家庭的洗澡房裡, 都只有兩條毛巾, 一條長約一米的粗毛巾, 是洗澡用的,掛在木門背後或是釘在紅磚牆的鐵絲上; 另一條一尺見方的細毛巾是洗臉的, 一直會掛在浴室一角, 洗臉盆鐵架子的橫桿子上. 全家共用這一長一方的浴巾與臉帕, 直到破到不能用了,媽媽才會換條新的, 物資缺乏嘛,那時孩子們就會搶著先洗澡喔! ! 說道洗臉盆架? 已經好幾十年沒想起過, 初期是木製的, 很多抗日戰爭前的電影戲劇, 都可以看到的道具, 一定是大陸傳來的生活文化, 只是二戰後, 台灣鋼鐵工業起來, 加上氣候溫濕, 終日盛水木頭易腐, 才流行改用鐵架的吧.現在換成陶器洗臉槽,舒坦但也好像少了點甚麼? 哈哈! , 總想停留在某個 [安全]的歷史時空喔!  

長的浴巾是兩層的, 通常即使用到破了, 斷成兩截後, 家庭主婦都會用剪刀稍事修整後,用裁縫機車過幾道, 鞏固一下破碎的毛邊, 就用來當臉帕, 當然次晨, 孩子們也都會搶先用那條 [] 的洗臉.哈哈! 連孩子們都喜歡新的, [戀舊] 恐怕是個頭小, 搶先不到, 不得已的選擇吧? 中等美女們, 您說是吧?

初中時家裡已經三代同堂,應該有七八九上十個人在家共同生活, 所以從長輩開始輪流使用洗澡房, 也是一件每天都有的趣事,尤其是冬天燒大型的檜木桶 [洗澡房] (: 客語總是把比桶大很多的 [] 稱作 [], 有用來踩鹹菜的 [鹹菜房]; 打穀機的木殼也叫 [攀房]; 我常想如果古早台灣也喜歡葡萄酒, 那一定也有南歐一樣, 用來採葡萄汁的 [葡萄房] !可見所謂的異國情調, 不一定是外國專屬的吧? 當時那個 [檜木房] , 以洗澡用的日式大木桶, 最為普遍, 我們家的通常還有獨立的燒木材熱水爐, 有煙囪穿過澡堂屋頂, 直接排出屋外.生鐵鑄的火爐, 就設計嵌在木桶裡,用腳前木質檔板隔成浸泡在水裡的鍋爐室,檔板與桶身間, 左右各留一道三公分寬的水路縫隙, 水是間接加熱的, 但生鐵爐體積很大, 加上煙囪很長, 對小孩來說,通常是有些危險的, 所以洗起澡來特別刺激?).

通常午後三點多, 媽媽先把 [洗澡房] 木桶裡裡外外, 用前一晚的洗澡水清洗乾淨後, 就注滿井水, 生起火來燒水,四十分鐘到一個鐘頭是需要的啦! 那時流行 [硫磺精], 等洗澡水燒熱了以後, 都是由第一個洗澡的父親, 打開玻璃瓶, 倒入適量的硫磺濃縮液, 整個大木桶就成了白色的迷你 [溫泉池], 充滿硫磺味的氤氳蒸氣, 填滿洗澡間, 真是溫暖快樂的回憶啊!

洗澡必須先把身體在桶外, 舀木桶裡的熱水洗淨後,才能爬進一米深的 [洗身房] 裡去浸泡喔! 長恨歌: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那是千餘年前帝王愛妃才有的榮華享受, 可是在我們家, 一家大小, 每星期四五回, 家常之極啦! 所以我一直不喜歡台灣的溫泉鄉, 普遍都油膩得讓我想起來就不舒暢.還是念念不忘, 童稚時老家裡冬日的 [洗身房] ! 如今爸媽都已經不在了, 小家庭裡只剩兩個人, 第一個洗的一定是妻與我, 調溫泉精的也一定是我, 可是台灣已經找不到一處, 可以設置一座檜木桶燒柴火 [洗身房] 的溫暖窩了.

小時家裡的 [溫泉精浴] 是大家都喜歡的, 父親洗完後, 會加滿適當水位的清水, 等下一位家人洗時, 仍如第一位洗時一樣多水; 如此逐次洗完後加滿水,到了媽媽最後洗時, 水位還是一樣的足夠, 所不同的只是硫磺的味道會稍微淡薄一些, 媽媽總是說, 不喜歡太濃的硫磺味, 就像她常說最喜歡啃雞腳, 鴨腳, 及骨頭多的肉那般...八九十張嘴的中型家庭, 拜拜時殺一隻雞,一撩豬肉, 切盤後等到母親打理完廚房的事上桌時, 通常總是剩下雞腳或是骨頭超多的背瘠與下脇部位與豬皮肥肉, 哪得選擇喔! 或許孩子們打小也從母親那裏, 學會了些許所謂 [精神戰勝法] 的阿Q精神吧?

[溫泉澡] 可不是天天有的, 柴水都費, 還要花父親的時間, 所以一定要冬天夠冷, 才有機會享受喔!  初中以前家裡都沒有自來水, 更沒有瓦斯爐, 平時都是一人一大木桶熱水, 提到浴室裡, 調井水到自己喜歡的溫度, 就洗身兼洗臉了.熱水是大灶燒的, 大灶有兩口, 一口八九十公分直徑是煮飯炒菜用的, 另一口有一米二, 是燒熱水用的, 兩口相通, 共用一個煙囪, 只燒一個爐, 兩口鍋都熱, 所以年節煮頭牲, 蒸粄才會用到的大鍋, 平時都要放滿水, 怕是不小心給乾燒壞了吧? 所以幾乎隨時都有熱水可以用喔!

說道溫泉, 巧的是 8/9我在中壢光南大賣場的69元書攤上, 巧遇日本嵐山光三郎2001年寫的 [騷客, 狂客, 泡湯客], 是孫玉珍中譯, 韓良露寫的推薦序. 這三位我都不認識, 只是書名引我注意, 每天散步都會經過的書店, 已經看過幾回了, 都還在架子上沒人買? 那天我突然想起年初看的日劇 [坂上之雲], 其中主角之一的正岡子規與他的同學夏目漱石, 都出現在這本書的推廣文宣裡, 還想起寫推薦序的韓良露? 好像在聖保羅見過一回? 於是就把書帶回家放了, 匆匆看文序後, 就一直沒排上班來看. 某日我想起買來送給喜歡泡湯的桂華與光平夫婦吧? 一定很有趣的, 376頁厚,瞇著老花眼鏡看完, 真夠嗆喔! 看他們以後還談 [泡溫泉] ? 可惜, 回頭已經沒存書了.就等緣分具足了吧!(: 若干 [中等美女好書], 未及遇見適當的愛書人, 就進了碎紙場輪迴了酸啊!)

麵麵線線的講得那麼長,中秋的月餅都吃了兩口, 烤肉香也都已經快聞到了,可是 [睹物思情, 舊情綿綿] 那也是身不由己的啊.剩下的[菜尾], 就匆匆帶過吧:

初中前洗完澡, 把浴巾擰乾, 百身上的水抹乾, 就穿衣服了. 可是高中之後,台灣經濟起飛, 紡織業先發達起來, 因為配額管理的原因,一時間台北街頭大街小巷, 充滿出口轉內銷的成衣店, 西部電影美女出浴後, 身上裹著的撩人大浴巾每條25, 於是家家戶戶幾乎一夜之間,變成每人都有自己個人的浴巾與臉帕,浴室的掛鉤都掛不下了? 誰還記得全家共用一條洗身帕與臉巾的時代喔!

曾幾何時, 浴室裡擦澡的菜瓜布, 也已經變成化纖產品了,好萊塢女星沐浴的鏡頭,也換成大朵大朵彩帶結成的各色 [尼龍菜瓜布] 加上沐浴乳產品,一時間又引領風騷, 橫掃全球, 我家浴室如今也是掛著一條所謂: 35% 碳纖維, 65% 尼龍絲的 [風呂] 式菜瓜布澡巾了, 哈哈! 跟著歷史的巨輪走啊!

唯一沒有 [隨波逐流] 的是, 我已經很久都沒用沐浴乳, 也把好萊

塢式的大毛巾回復到正常毛巾, 也許身體縮水了吧? 感覺得不必那麼大的浴巾, 也可以擦乾的啦!不過,我又發現一個問題, 明明是洗乾淨後才擦乾身體的呀,怎麼浴巾也會這麼快就有怪味道呢? 於是每用兩到三天就用手洗一回,那頭兩遍的水, 真是渾得嚇人? 開始以為是洗衣機的殘留? 用手洗之後, 才猜想是身體的 [未盡/淨事宜],有趣, 但是時間到了, 下封信再談嘍!

敬頌  中秋佳節  闔府健康快樂

嗣洋上 9/5/103 11:02 中壢書窗

Ps:梅中53級畢業五十週年歡聚十月十三到十六開鑼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