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2022-13 記百年前故鄉楊梅與大稻埕的一段姻緣小史

 





 

 

民國 45 年大哥大嫂婚後三年全家福, 右坐長者為大稻埕的姑姑

 

 

哥兒姊妹吉祥:

 

[大嫂袁黃銀霞女士的長輩們 ]  (20120622動筆)2016-31

 

 

[楔子]

 

這是一個關於我們袁家與大嫂娘家黃家, 前後一百年來, 連家人也很少知道的小故事. 因為時間與記憶的競賽, 從 2012 年 6 月 22 日開始動筆, 中間擱下來好一段時日, 直到此刻才能有勉強繼續寫下去的條件.

 

父親是民國前六年生的, 母親小一歲. 我是先父七個男孩中的吊尾錘, 老么兒, 哥哥們都已經到天國陪在父母身邊. 還有兩位姊姊, 民國十四年出生的雲嬌大姊, 是父母親的第一個孩子, 可惜七十三歲就上天堂陪爸媽, 二姊文惠是三十一年次的, 生龍活虎般的享受中年後的黃金歲月.

 

他們有的知道並參與過這段歷史, 可惜還來不及說來與弟妹們分享, 就離開. 如今才輪得到區區在下老么我, 陪著九十高齡的大嫂, 試著把這段中華民國在台灣, 最動盪的歲月下, 兩個家庭的幸福快樂時光片段, 記錄下來與家人親友分享.

 

 

 

[祖母黃氏成妹女士]

 

祖母黃氏成妹是民國前四十二年出生的, 換算西曆是清朝時候的 1869 年吧. 等到中日甲午之戰後的 1895 年, 台灣割讓給日本時, 他老人家正是春秋鼎盛的 26 歲. 祖母是一位桃竹苗 (新竹州) 地區的助產士, 俗稱產婆. 在當時的社會, 是一個受尊敬有社會地位, 又收入豐厚的職業. 育有三子兩女. 先父泉水先生民國前六年生, 是袁家最小的兒子. 兩位伯父似乎均無子嗣, 兩位姑姑之一嫁到頭重溪, 另一位就是今天的故事主人翁.

 

父親在世時未曾提及過祖父嘉統公的事蹟, 我從兄長口裡拼湊的故事, 大約是在中壢地區經營米店, 從清朝末葉到日本割據時代, 那是特許的生意, 家境應該是富裕的, 所以娶了二房, 祖母黃氏可能因此憤而攜么兒, 即先父, 遠來楊梅自立門戶. 父親是民國前六年出生的, 那時估計祖母是三十六歲.

 

[插播]

 

故事與事實總有不同的面相.

 

105 年的十月22日, 參加完曾蔡兩家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的喜宴後, 我來到東門向大嫂相互求證祖父百年前的行誼.

 

最新的結論是: 他老太爺或許有小太太, 但可以確定的是那一房並沒有子嗣留下來. 祖母的遷徙楊梅, 應該也是因為祖父壯年往生, 孩子未及長, 不能承接碾米業, 祖母的接生工作又不能分心照顧賣米的營生, 才不得不結束祖父的產業, 攜著父親來到繁華的楊梅新市鎮, 開展新生活.

 

[插播畢]

 

[姑丈黃盛薀]

 

然而大嫂黃氏銀霞娘家的故事, 卻要從祖母的長女切入.

 

我的大姑 (名字家人都不記得) 從小過繼給台北大稻埕的教書先生黃盛薀 (音 蘊) 姑丈做童養媳, 不幸八歲就因病夭逝, 未能長大完成婚配, 然而我的 [大姑丈] 盛薀 (音:客語 穩) 先生, 卻情深義重一直把大姑當做正室, 要日後從 [繼室] 桃園新坡徐氏姑媽出生的孩子們, 永遠記得有一個 [大媽] 的存在, 清明掃墓時, 必定帶領姑媽和孩子們, 回到桃園新坡祭祖, 也都會先到一處小墳前, 清除雜草, 告訴孩子們, 這是大媽安息之所.

 

我大嫂銀霞女士的尊翁盛薀先生, 是民國前二十年出生的, 三四歲時日本就占領台灣, 所以是從小就受日本教育, 而由於父親是中醫的關係, 中華漢文化的基礎亦同時奠基, 長大後得有機會從事教育工作, 是一位受到地方敬重的好老師.

 

盛薀先生於民國元年, 娶小他兩歲的新屋徐家女兒為妻, 育有三女 (長女彩霞民國二年, 次女UU民國十一年, 未及長, 三女銀霞民國十六年) 四男 ( 長男玉牋民國五年, 次男玉基民國八年, 未及長, 三男玉堂民國十三年, 被日本徵調軍伕赴南洋失蹤未返, 四男玉案民國十九年 ).

 

黃家世居在延平北路一段23號的兩層樓房, 那時已經是人文薈萃大稻埕的商圈的範圍內, 先生教學之餘, 也時常接待遠來的文士到家裡短期居住. 民國三十九年盛薀先生因心疾猝歿, 享年59 .

 

[插播]

 

關於大嫂的父親在教書之外,  原居住 (11/26 探訪大嫂) 鄭州路, 租延平北路一段二十五號兩個店面連通的大房子時, 兼營旅館生意, 是否像民宿一樣?

 

昨天 (11/7) 拜訪大嫂時, 她回憶小時候孤獨又愛哭, 時常在家幫忙的中年 [女中], 就會來安慰她, 可見盡管記憶可能會混亂, 但是這一小截的插曲, 應該是真實的.

 

[插播畢]

 

盛薀先生法定的妻室徐氏, 民前十八年生, 民國六十五年歿, 享年83, 從小我們就喊她 [姑姑], 但我們做弟妹的從來都不知道, 也沒有懷疑過大稻埕黃家的姑姑, 為何是依我們袁家至親的稱呼?

 

直到 2012 龍年端午節的前一天, 在台北東門家裡, 為仙逝一年的大哥提早過節時, 才從大嫂口裡, 頭一回聽到這位偉大 [姑丈] 的良苦用心.

 

[彩霞大姊]

 

去 (2015) 年六月27日, 又有一次機會與大嫂獨處, 聽她繼續述說百年來大稻埕黃家的故事. 民國二年出生的彩霞大姊, 一生命運曲折, 七歲過繼給鄰居世交陳家長子當童養媳.

 

兩小竹馬青梅, 歡喜冤家, 理當成為童話故事裡, 美滿姻緣的男女主人翁. 可惜未及長, 陳家女主人仙逝, 繼室進門來, 一連生下兩男, 掌握家庭大權.

 

陳家長子個性軟弱, 若冠負笈東瀛習醫, 後母做主與許家也在東京習醫的女兒訂親. 長子放假返國期間, 並不知道後母已經另為自己訂了一門親事. 與彩霞姊燕好後返校繼續學業期間, 彩霞姊生下長子 Hisa. 

 

陳家後母擔心許家婚事有變, 將彩霞母子遷往樹林過著近似匿藏的生活, 直到長男學成歸國後, 才知道長子 Hisa 已然降世的實情.

 

然而終因許家的豐厚嫁妝, 以及當時好男不忌諱取二妻的流風陋習作怪. 與許氏諦姻成親後, 倆人在中山北路聯袂懸壺濟世, 成為美談.

 

可惜彩霞姊仿佛就給歷史遺忘了似的, 本當是元配的醫師娘, 卻給奇怪的命運之魔, 打成了 [未婚生子] 的 [失婚] 媽媽? 被迫攜長子離開陳家返回娘家.

 

長子 Hisa 深得外公喜愛, 用心教養. 彩霞姊因自幼習烹飪, 在當時日人信仰中心的東本願寺, 覓得掌廚工作, 深得僧團喜愛, 並因緣際會與住持相戀生下次男 Hiko. 後因太平洋戰爭結束, 住持給遣返東島後, 斬斷二次姻緣.

 

台灣光復之後, 彩霞姊終於遇到了生命中, 兩情相悅的真命天子, 嫁與謝家, 夫妻恩愛, 連續生下長女芬蘭, 三子念台及么兒念福. 夫妻攜手創業營生, 略有積蓄後, 全家遷往延吉街, 安居樂業, 家庭幸福美滿. 直到大姊夫辭世之後, 才隨著長女一家遷往台中, 寧靜淡泊地安度餘生.

 

(按: 長子, 次子長大後, 都進到舅舅的高原公司從事西藥業, 也都知道自己的親生父親, 但是否相認就在此保留了. 所幸兩人兒女都已長成, 兄弟倆也已先後進入天國成仙…)

 

[桃園新坡的姑姑]

 

兒時對台北姑姑的記憶是, 黑色油亮綢布衫的客家主婦形象, 上衣是大襟衫, 下身是過膝寬鬆褲裝. 瘦瘦的身形, 微微外凸的上顎門牙, 鑲有兩顆金牙. 笑起來很溫暖親切.

 

灰色的長髮, 梳得油亮, 髮髻結在後腦勺, 插把牛骨的簪, 有梳齒, 可以隨時整理給風吹亂的頭髮. 黑色布底中國功夫鞋, 腳是小小的秀氣得很, 我們還以為是纏足?

 

姑姑年齡比先父長上一輪, 所以爸媽也都當自家大姊般敬重. 姑姑總是輕聲細語, 緩緩委婉道來, 很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看不出年歲, 好像幾十年來都是一個樣子, 永遠不老.

 

大嫂說小時候, 當孩子們知道要去楊梅 [外婆家] 玩時, 都很興奮.

 

尤其是每年七/二月十四祖母生日, 姑丈都會帶著姑姑全家大小, 搭火車下來楊梅祝賀, 十分熱鬧.

 

[玉牋哥的西藥王國]

 

大嫂的長兄玉牋哥是民國五年生的, 頭腦聰敏, 衝勁十足. 也許因為祖父是中醫師, 母親徐家也是經營中西藥的, 所以很早就接觸藥材的生意.

 

按: 昨 (11/16) 天再度向大嫂證實, 民國 34 年台灣光復時, 玉牋哥就開始與妻室李家兄弟合夥進口日本西藥. 那時的山之內, 武田, 衛材等藥廠都有生意往來.

 

後來得到台中地區的西藥大盤商, 長玉牋哥五歲的阿堂嫂之助, 於民國 35/36 年間正式取得西藥進口商執照. 開展了飛黃騰達的西藥企業版圖.

 

又按: 玉牋哥的高原西藥房盛極一時, 合夥李家也在中台灣開創永信藥品事業. 台中的 [阿堂嫂] 成為玉牋哥的二房後, 在東門展業.

 

大嫂的表弟 (11/26 更正, 是姑姑大哥的兒子) 徐金廣先生, 在東門國小教書, 時有往來. 後來也給玉牋哥請來高原西藥做南部地區業務經理,  因為一次往高雄空難事故辭世.

 

哥的妻室李鏬 (國音夏, 客家音拉) 妹, 民國二年出生, 龍潭三坑人, 79 年過世, 父親火來公是自耕農, 在地方上很有聲望, 擔任里長很長時間. 育有兒女十餘人, 其中蓋日, 蓋清兩位哥哥都是桃園地方上的名人.

 

姊姊鏬春, 嫁楊梅謝波/ 坡龍先生, 是區區在下我, 水美國校時, 謝明貞老師的尊翁也.明貞老師的夫婿是新屋葉家的長子, 正是當年與季政齊名的女田徑國手葉菊妹的大哥. 區區在下服務聖保羅時, 與老師夫婦及弟妹們曾經擁有美好的共同回憶.

 

波龍先生的兄長秀龍先生經營楊梅旅社, 在五六十年前, 楊梅壽樂飯店尚未興建的時代, 是本地最好的旅社. 我還清楚記得, 當時的旅館大廳就有一座噴泉魚池, 鳥語蘭花香, 還有日式的澡堂, 可以說是非常先進的旅館設施.

 

記憶中與家父結拜金蘭的秀龍叔,  除了是旅舍經營者外, 還熱心公益,一直都擔任楊梅里里長, 當時新農路以下的大成路店面, 一直到火車站都是屬於楊梅里, 是昔日楊梅鎮貫穿三個火車站的金華地段.

 

玉牋嫂是很精明的客家女性, 或許是姊妹兄弟多,  從小就養成爭強好勝的心態, 即使姑姑才是家裡的長輩, 可是阿鏬/ 罅嫂, 總是在黃氏大家族裡, 盛氣凌人, 扮演著資源分配者的腳色.

 

李家的姊妹們各個也都有很好的歸宿, 聽大嫂說有一位姊夫是國小校長. 有一位表妹劉氏叫 Michiang 的, 也嫁來楊梅, 即半個多世紀前, 水美國校呂偉元老師的夫人, 次子怡新與我家和美姪女小學同班. 所以說國人的親戚家族網絡關係, 真的是盤根錯結, 水乳交融啊!

 

玉牋哥的長子兆榮長我一歲, 數年前已因氣喘辭世. 三個女兒美蓉, 美玲等, 均遠嫁, 子女未參與家族事業.

 

[大嫂]

 

民國16年出生的銀霞大嫂, 長得小巧聰明伶俐. 小學畢業後進入專門培養商業秘書人才的 [台北女子商事高等科專業學校 (按: 今日的金甌女中)], 十六歲畢業後, 考進台灣日日新報社擔任雇員.

 

據大嫂回憶, 上班地點在今日北門圓環博愛路上的五層樓房裏.

 

當時日本有十幾家包括朝日, 亞東, 華南等大新聞社在台北, 由高層成立的統制會社集中督導, 分派資源. 除新聞外所有大戲劇上演的日本影片, 也都經由統制會社來管理.  

 

報社一位日本打字員即將結婚返國, 報社幹部內田先生特別安排大嫂, 於下班後到大龍洞盲啞學校隔鄰的東亞打字訓練所上課半年, 結訓後晉升為報社專業打字員. 在當時是屬於高薪的工作. 

 

五年期間的報業職場生涯, 到日本投降, 日日新聞報讓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後改為台灣新生報. 在接收之前因為時有空襲, 大嫂台北的家人由父親引領, 疏散到母親娘家桃園新坡, 大嫂因為工作關係, 必須留在台北, 就讓彩霞大姊安排在東本願寺寄宿.

 

在報社交接長達一年的過程中, 省政府的部分人員, 也有住到東本願寺鄰近宿舍的, 烹飪工作仍然請彩霞姊負責. 在一次偶然的交談中, 傳出台鐵要招聘員工的消息, 大嫂就經過面試後, 順利進入住家斜對門的台灣鐵路局上班了. (11/26 補充: 直到民國四十年, 才辭去鐵路局工作, 全職在高原西藥房上班).   

 

[插播]

 

11/ 7 在東門家裡, 大嫂透露在日日新聞社上班時, 得到升遷為打字員後, 老闆很欣賞, 甚至還逐漸把簡單的公文書, 交給大嫂代筆擬稿.

 

然而大嫂並未熟悉公文寫作, 常把公事帶回家, 請父親捉刀擬稿, 還安全過關, 更獲倚重, 一笑也.

 

[插播畢]

 

大嫂在鐵路局上班的三年裡, 因為剛從日本手上接收過來的龐大資材運輸等業務, 不同的語文制度, 雖不能形容是百廢待舉, 然而用人孔急, 每個新進人員, 不但都必須能人盡其才, 還需要身兼二三職, 忙亂勞碌是可想而知, 卻也是個人學習精進的大好良機, 因此大嫂在由亂趨靜的大單位裏, 學到了許多為人處世的歷練.

 

同一時間玉牋哥的高原西藥房也是業務蓬勃發展, 公司業務員 (按: 當時稱為 [配達] 員) 與客戶數量成長迅速, 必須要有一位幹練的大將來主中櫃, 所以股東們就硬是把在鐵路局蒸蒸日上, 前程無限的大妹妹, 給拉回家裡來, 負責整個銷售及盤存業務的操持.

 

大嫂十分安慰的說, 回到家裡的事業後, 不但把全省上百家客戶藥房, 醫院診所的電話給背了下來, 市場銷售動態, 每位業務員傳回的日報資料, 都充分掌握, 做為上游進貨倉儲的依據.

 

尤其與十幾位 (最多達 23 位) 業務員甚至家屬的關係, 都梳理得融洽順暢, 十足扛下了武俠小說裡, 鏢局大總管的職掌. 不但讓黃家大哥無後顧之憂, 也讓公司同仁像家人一般, 上下打成一片, 和樂興業.

 

正值高原西藥房的公司業務鼎盛騰飛時, 負責與日本商務書信, 進口報關兼會計的堂兄黃阿炎在糧食局退休, 必須即刻找人接替.

 

玉牋哥就跑到楊梅來借將, 懇求他的舅舅我的父親, 無論如何都要把正在台灣三大甲級營造組合, 華南營造廠工作的金清大哥給請來幫忙.

 

我家民國十六年次的金清長兄, 從開南商業高等科畢業之後, 在楊梅農會組合上班一年, 就給華南營造廠的創始人劉阿燕伯父給請去, 負責今日楊梅秀才路的鋪設工事. 阿燕伯是家父泉水公的結拜兄弟, 大哥在開南學校對於財會, 工程計算都有研習, 做起工事來也很快就得心應手.

 

如今算是很親近的家人有急, 父親既然已經首肯, 大哥自然是父命難違, 於民國 39 年, 離開了剛剛喜歡上了的營造業, 來到光復後不久, 也算是十里洋場的台北大稻埕, 逐漸扛下了高原西藥房國際貿易, 商務談判, 會計內外帳務以及金融匯兌的嶄新挑戰.

 

故事發展至此, 老天爺終於把袁黃兩家的年輕主角給牽上線了, 大嫂與大哥分別承擔下高原西藥房: 國內國外, 屋裡屋外, 法理內外, 所有人流, 物流, 金流的大小事務, 儘管公司內外的熟人, 都尊稱金清大哥為金公公, 稱銀霞大嫂為銀總管. 讓玉牋哥能夠風流瀟灑地, 在當時台灣如雨後春筍, 方興未艾的西藥界盡情揮灑, 建立起小王國般的傳世基業.

 

大嫂回憶說: 由於西藥日常業務繁忙, 雖然與大哥兩人在同一個屋頂下,朝夕相處, 共同打拼, 卻根本沒有私下交往的機會. 一直到民國 42 年三月祖母彌留期間, 仍以長孫金清尚未娶媳為憾.

 

母親為了老人家的心願,趁祖母迴光返照, 偶爾清醒的片刻請示, 可有心中的理想人選? 才指名 [銀霞] 可為長孫金清婚配, 家人如夢初醒. 生夜北上請示姑姑, 獲得允准後, 再次徵得玉牋哥與大嫂本人的認可.

 

大孝期間, 五月雲嬌大姊北去說親下聘, 十二月金清銀霞合璧締結良緣.

 

幾天前大嫂還笑著回憶說: [那時候你才四歲, 趴在我的新房門邊, 羞答答的, 說什麼都不肯進房間來, 讓我抱抱… 哈哈!]

 

[後記]

 

五年前大哥往生後, 為了慰藉大嫂的傷痛, 每回上台北東門探視時, 都會有意無意地, 向大嫂詢問過往的點點滴滴, 陸陸續續地記錄下來.

這封信是其中的一部分, 從 2012 年六月 22 日下筆, 卻直到今天才完成.

 

昨 (11/16) 天下午參加完工研院的產業趨勢研討會後, 再度與大嫂閒聊過往, 卻明顯的說出, 有些記憶已經漸漸地要跑出腦袋去了…

 

提醒我:

 

即使是自家人, 短短三代百年的記憶, 若未能即時寫下來, 恐怕都會嫌晚了. 謹誌.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11/17/105 午後 4:26 中壢書窗

 

 

[志弘回應]

 

請問

你在文中有一段:

大嫂的舅舅徐金廣先生, 在東門國小教書,

我的東門國小小學老師就叫徐金廣,  他就住在學校裡. 約是小學一二年級, 我的導師, 算起來約53年前的事了. 我在東門國小有3位導師:

1-2年級 徐金廣老師,  3-4年級忘了她的名字,  5-6年級 張安邦老師.3-4是一位女老師,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幾個小學生一起到導師家去看她, 因為她正好懷孕產子.5-6年級的導師 叫張安邦, 家父透過關係把我轉到這班,  因為他以嚴格會打人出名.

 1-2年級徐金廣老師, 不知是否就是他. 我記得他是留著一頭黑髮西裝頭, 亮亮的.  問問您的大嫂應該有印象,  如果是他 ,還真的是緣份.

 饒志弘 11/17

 

志弘吉祥

應該就是這位徐老師

我要下星期才有機會與大嫂會晤

我會向她求證

但恐怕也已經記憶模糊

這就是歷史的無奈啊

明天我去新竹參加一整天的ARM 研討會

後天再聊嘍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11/17 22:11

 

[志弘回應]

 

太好了, 50幾年前的回憶還在我腦海中,

且蠻清淅的

七歲從苗栗公館全家搬到台北,

小學一年級開始在東門町成長,

還記得家民國51年代,

父每天早上騎腳踏車從信義路二段,

載我到東門國小,

然後到延平南路饒見祥叔公的貿易公司上班

(這位叔公也是苗栗有名的企業家,

年輕從日本發跡,

以前在苗栗的大湖、泰安,都有他的企業,以木材為主,

在苗栗火車站還設立合板木板工廠,日本也有資產,

是當時苗栗的有名商人,

我的阿公在他50歲過世以前-累勞吐血,

也在苗栗大湖見祥叔公的林場工作,

我阿婆常說,

家父年輕孩在念小學初中時,

放假就與阿婆一起,

走路到大湖與我阿公一起工作)

(後來家父被劉闊才-

苗栗文名的政治人物,前立法院副院長,

延攬到遠東電器上班,

一直到副總經退休,才自己回到苗栗福基村(公館旁)

開設福星陶瓷工廠,

這是我剛進入貿協的前一年民國70年後,

也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

 

現在的信義路,過去在50年代,

中間為柏油,兩旁為石子 ,

每天早上經過,現在特偵組現址(以前有軍營)

旁邊有一個外省人開的豆漿癱子 ,

家父用小蔥餅, 鹹豆漿 ,

餵飽我( 這也是我到現在還喜歡鹹豆漿 、小蔥餅 、 燒餅的原因)

此外,我 為什摩每星期到東門令大嫂旁邊的土地公拜拜,

幼時拜土地公的的記憶是最主要的原因 ,

那是從小到現在忘不了的記憶,

现在在連雲街的麗園餐廳,

好吃的金針排骨冬粉湯,

家母每天到東門市場買菜

都會買回來給我吃,是我從小吃到現在,

當初的老先生與太太用攤車賣排骨湯,

原來就在令大嫂豪宅內的巷子內,

後來移到連雲街現址,

由子女承接原來的巷子內位置,

旁邊就是華南銀行與郵局,

還有一家劉漢胡診所 ,

醫生是客家人,

這是我的阿婆看診的地方。

 

很多的往事在東門町, 被你的文章一寫,

突然間冒出來 ,

前面巷弄排骨麵攤與劉漢胡診所的往事,

可以請教令大嫂 ,

 一定會記得的。

 

我決定寫一篇  「東門町的回憶」,

讓我在東門町的成長快樂

成為一種記憶的呈現,

要感謝你的文章的刺激,

讓我的文章內涵又像一條活龍

 

對了, 我的初級客語認證書以拿到,

上星期六也參加了中高級認證考試, 難度稍高.

饒志弘 11/18

 

志弘吉祥

 

謝謝你這麼豐富的回應

我是五十三年上台北讀書住在東門現址的

劉醫師我們家是熟的

他女兒與我姪女是東門國小的同班同學

我們很少到外面用餐

連尚未成名前的鼎泰豐都只去過一回

東門的故事應該是很有趣的

尤其東門市場就夠精彩了

期待你的回憶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11/18/1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