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日 星期一

2022-12 百年盛衰楊梅壢

 



2022-12 百年盛衰楊梅壢


哥兒姊妹吉祥 :


為遴選本文的主題照片, 我再度上部落格翻看相簿.

意外看到這段記述 , 很可以描述楊梅人的心聲.

[ 上引 ]

楊梅新街 (大成路) 拱型的洋樓街廊

是民國十七年肇造的 (: 第二年我家二哥在此出生) , 八十幾年來

成為孕育地方菁英俊傑的搖籃啊

記得兒時與兄長共被, 在二樓大明床. 夜深的街廊

總不時傳來夜難眠的愛國青年, 暢談胸中塊壘

咄咄的高鬃木屐腳步聲, 響滿著拱廊, 一路蕩漾降坡而下

去到靜樸的火車站. 其中想必也有兄長的筑音吧?, 雖求學工作在外鄉

每每也能在故鄉街廊下, 與兄長巧遇, 匆匆交換短短的訊息與關懷

那熾熱的眼神, 一直溫暖著區區的鬥志

如今兄長遠行, 在下也多年不再夜宿故鄉拱廊樓上

但是那深夜憂國憂民的腳步聲

將永遠持續敲響著心弦的樂章.

[ 下引 ]


十月  29 日故事館將舉辦張芳杰校長的照片回顧展 .

我也把十二年前寫的紀事整理出來與哥兒姊妹分享 .

 

[ 百年盛衰楊梅壢 ] 2010-05

 

哥兒姊妹吉祥:

 

二月八日星期一, 中壢晴, 室內氣溫攝氏二十度, 非常舒適

昨天午後KMT在六和路上圍街為立委補選立威

場面盛大卻在晚間七點就收兵

大樓管理單位說是: [小型選舉的規定.]

 

昨天午後, 家兄住院三週 (: 元月十八日起算), 終於可以安心回家繼續療養


感謝長庚林杰樑醫師的團隊與護士群的細心照顧

以及各位哥兒姊妹及家人的持續關懷, 在此向大伙兒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明天開始就要轉往台北長庚, 繼續每週三次的血液透析療程

之後再相機置入左臂上的長期洗腎廔管, 就更讓人放心了.

 

早上妻陪前天晚上返鄉的兒子北上辦事, 我正好整理一下

上兩週在林口病房, 與家兄關於百年前楊梅商業盛景的斷續對話,

 

從小我就聽說過¸ 昔日山城的楊梅, 是日本時代 [新竹州] 的南北貨集散地


商業鼎盛賽過中壢. 於是我找出桃園縣地圖來看, 才第一次 [發現], 

66東西快速道路起始的大溪, 往楊梅的路徑, 居然比去中壢還近

地圖上約略量起來, 只有十三點五公里的腳程.

 

遙想1895年日本進佔台灣之前的淡水河行船圖

從最早開發的淡水港到艋舺, 再從鶯歌切進桃園的山區

抵達行船終點港大溪的和平老街. 在還沒有大車行駛的公路鋪設之前

挑伕經山路走到楊梅大成路與縱貫道路交界的大華街批發市集

大概就是13公里的樣子. 因此從龍潭, 平鎮, 伯公崗, 湖口等山區

到新屋, 觀音等海邊的居民, 都到楊梅來採買, 形成商業重鎮.

 

昨晨與兒子回家上香後, 我們從五樓的曬棚上, 可以清楚看到隔壁幾家

兩層樓的紅瓦屋頂前沿, 仍保存完好八十年前, 大成路興建時, 地方富庶的表徵:


洗石子與磁磚貼成美麗花鳥獸圖, 還有店名字號的牌樓盛飾

我一家家的指著, 配合著大哥幾天來的片段回憶, 數說著鄰居的幾十年變遷

父子倆也彷彿跌入, 百年前楊梅壢的輝煌商業幻燈史說之中.

 

祖母黃氏諱成妹生於民前42, 日本來時26. 家裡有一張老照片¸ 

是昭和七年三月十二日 [新竹州主催生婆講習成員] 大合照


算算當今桃竹苗的學員共有二十一位, 那是1932, 民國二十一年的陳年往事


不過我從小就聽說, 祖父嘉統公是米商, 因為在中壢有二房

所以祖母很早就帶著父親, 到楊梅來自立門戶

靠的就是助產士/ 接生婆的專業. 也許照片中的講習班

只是一種 [就地合法] 的行政管理過程吧


因為民國十六年出生的大哥, 在病房中回憶說:

小時候就曾隨著祖母, 三更半夜的提著 [燈盞火/ 電石燈籠

走路去到大邱園 (大園) 為人接生. 母子平安後

走回楊梅庄十六號今大成路58/

應該是大華街的老屋才對 100723補 ), 已經天亮了.

 

依家兄的說法, 那時候祖母, 除了參加 [造鎮計劃], 

在楊梅大成路興建兩層中西式店鋪 [豪宅]

還在高山頂, 三湖, 圓本等地廣置田產, 算是薄有家業的成功專業人士


當時 [出張] 接生的報酬: 富人兩塊銀元, 一般人一塊銀元, 相當豐厚

當然也有窮人, 饋以雞隻, 菜薯甚或是 [無料] . 基於專業倫理

無論誰人來請, 何處要去, 有車, 有轎

或是只能靠兩腳走路方能抵達的地方都行

時間更常常是: 斷黑/ 天黑才隨來人引路離家

天亮雞啼才收拾刀剪醫具回家

也因此祖母在鄉裡頗有名望

她老人家可是從清末慈禧太后最紅籌的年代

活過日本統治的整整五十個年頭

到了國民政府的民國四十二年才走的

自然也見證了楊梅的興旺歲月.

 

大哥特別還用 [大特寫] 補充描繪了一下, 祖母快樂的接生日子


不管紅包錢多少, 孩子出生與滿月的雞酒是喝不停線/限的

尤其大家都知道祖母喜歡吃肥的, 於是雞屁股與閹雞尾部的一團肥油

一定會偷偷的包給祖母當等路

由於常常都徹夜工作趕路, 所以祖母常常會 [火氣大], 

於是找來偏方, 每晨以吞服 [生豬膽] 來壓制

久了之後卻 [涼過頭] 染上哮喘, 又服用肉桂, [油桂]

 ( 聽大哥說, 當時是貴得像黃金般的藥材, 泡水服用, 真的是油澄澄的

我懷疑是罌粟花子油吧? 哈哈! ) 等的熱補良藥

因此兒時家裡的孩子們, 也都習以整片乾樹皮般的肉桂

士林小刀 ] (台灣典型的瑞士刀) 削成小片小片當零食.


[ 紹光波士頓來函, 補充珍貴史蹟 ]


嗣洋兄,

很久沒到您的臉書看您的文章。

今天順著楊梅故事館標題的吸引,

再次拜讀您十幾年前寫的楊梅故事,甚感欽佩!

 

當我讀到令祖母是楊梅有名的接生婆時,

讓我想起我的外曾祖母也是位接生婆,

我自己和姊妹們都是她接生的。

您提到令祖母有一張照片是昭和七年三月十二日 

[ 新竹州主催生婆講習成員 ] 大合照. 

算算當今桃竹苗的學員共有二十一位, 那是1932,

 民國二十一年的陳年往事.

不知道您是否可以把這張照片登在網上?


我的外曾祖母在我六歲時就過世,我實在想不起她的樣子,

而家裡又沒有她的照片,如果她在這張照片裡,

或許我可讓家母或二姊淑寶看看是否可以認得出來。

二姊長我兩歲,記憶力又特別強。

 

您又提到您常去大金山下的柑園。

您知道這柑園的主人是誰嗎?

家父家母結婚後不久就住在這園,幫主人照顧柑園。

我大姊是1945年上半年出生的,那時候美國軍機常到台灣轟炸,

聽家母說,每次空襲警報一響,家父就趕緊抱起大姊,

往外逃到屋邊的防空壕裡躲,家母因為坐月子,

只能待在房裏聽天由命。


不一會兒,就看到美國轟炸機低空飛過柑園,

聽到機槍掃射到柑橘樹葉的刷刷聲,

由遠而近,異常恐怖!

 

楊梅雖是個小鎮,但故事真是不少,

而且故事中人物大家都很熟悉,

讀來特別有趣。希望您能繼續寫下去!

紹光 10/3 2022 Boston

 

紹光吉祥:

謝謝你的回應。

太高興了。

稍早良恵也回信補正外公金標先生的事。

祖母助產講習會照片如附。

家祖母在大金山/ 太平山有柑園。

她是黃家長輩,詹新枝鎮長夫人,

阿香姊也是祖母黃家的孫女輩。

期待10/29 展出成功。

敬頌健康快樂

嗣洋上10/3 2022午后

[ 下引 ]

 

家父民前六年出生, 應該是日本來台後十年


因為自幼即習武, 讀漢書兼涉醫藥典籍. 成年後就擔任地方 [壯丁團長], 

直到34年光復. 所謂 [壯丁團] 就是襲自曾國藩湘軍的作法¸ 

由民間自行組織, 行政部門支持的民團

主要輔助 [保鄉衛民] 與重大建設造橋鋪路時, [奉公/] 傜役的骨幹


年輕學子就參加 [青年團], 類似 [救國團] 的組織

主要是勤習音樂舞蹈話劇等, 地方節慶時, 擔綱演出.

 

據家兄回憶說: 當時西式器樂與照像機都是非常貴的 [時髦] 玩意兒

非富家子弟是很難接觸得到的. 記得楊梅庄鄰居中

僅只水流東遷來的大地主梁景盛先生二公子惠珍 

: 比大哥小兩歲, 其兄顯珍與家兄同年, 在楊梅農會共事, 娶日本人為妻

就是我們小學與初中同學俊昭的父母親 ) 會玩多種樂器, 成為台柱人物

夫人窗妹劉金蘭先生胞妹 ) 則是話劇女主角的 A


記得紹光提過, 他的尊翁曾與桂華的父親慶煌先生, 參加話劇團演出

大概就是 [青年團] 的活躍骨幹吧?

 

說到時髦的藝文活動, 大哥回憶說: 當時楊梅只有兩家照像館

因為攝影器材太貴, 不是一般吃月給的 ] 負擔得起的

所以應該視為今日之科技新貴 ]. 一位是比家父年長十歲的劉金標老太爺

按說就是1895年前後出生的吧? 另一位是比家兄長幾歲的吳標先生

也就是民國十二三年出生的.

 

經過最近同學間兩三回的書信往來, 我確信那位劉金標老先生

就是我們在 IBM紐約任職的梅中才女, 張良惠的外祖父

祖母袁寶英太夫人 (良惠說的), 的確就是我宵里關路缺的袁家新娘


劉外公除照像之外, 還是出名的畫像大師. 長子文朗繼承父業

大哥民國四十二年結婚時的全家福, 是在舊日新農茶工場門前

秋收後的稻田拍的, 我才四歲多, 掌鏡的就是文朗大哥

記得清楚的就是 [必須燃燒一啪大大亮亮會冒煙的照明燈] 才能成像

次子文光大哥是家兄的同學. 太夫人的親姪兒芳兆 (: 應該是芳憶) 先生

年輕時就隨著金標大師學照像與畫像, 出師後在中壢官路開業

我們家裡五樓的神明間, 還有兩幅父母親的個人油畫像

就是出自芳兆/憶先生的手筆.

 

民國 34 年光復後, 劉金標老爺子出任第一任的楊梅鎮長, 非常受地方尊敬

據家兄說, 另一位攝影師吳標先生, 兄弟兩人與一位妹妹, 都長得一表人才

妹妹尤其麗質天生, 據說哥哥店面的招牌寫真, 常讓鄉間俊彥驚為天人

可惜, 不知道甚麼原因? 三人始終似乎都未成家

如今大哥也不肯定還有後人否?


[ 良惠紐約來信回應並補正老鎮長小史 ]


嗣洋,謝謝你整理了楊梅街坊鄰居的歷史,似乎傳承了黃厚源老師的衣缽,

我想他一定會很高興的,我也很厚臉皮的代表他及全體梅中校友向你致謝,

希望你繼續下去這司馬遷的任務。有兩點小建議:

1)文中提到的大明床,我想是客語大眠床吧?

 2)我母親生於民國元年,所以我外祖父劉金標應該早於民前十三四年前出生,

正確年份我也不確定,不過應該是民前三十年左右。

謝謝你的努力查證。

Ann Chao 你的回應是最好的收穫。

故事舘的展出,九如出力第一。她們也拜會黃老師。

合田也找出一張老火車站日式木造屋的照片,

預祝展出成功。10/3 2022

[ 下引 ]

 

說到這兒, 已經是牛年大年三十的清晨, 遠近都有鞭炮聲此起彼落

我想這封信就先暫時收筆吧? 等過完年了

才把更熱鬧的 [楊梅商業史], 寫來與哥兒姊妹分享

由於人事物隨著時間而動

我想抄一首在醫院裡讀給大哥聽的陶淵明詩[歸園田居] 送給大家

也當作賀歲的小品插曲兒吧:

 

[上引]

久去山澤遊,  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姪輩,  披榛步荒墟.

徘徊邱隴間,  依依昔人居.

井竈有遺處,  桑竹殘朽株.

借問採薪者,  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  死沒無復餘.

一世異朝市,  此語真不虛!

一生似幻化,  終當歸空無.

[ 下引 ] 

午後, 我去到台北東門, 美濃出生的邱大哥, 正好也來探視家兄

他今年86, 比家兄長三歲.. 

年輕時是日本陸軍航空士官學校訓練出來的, 曾擔任轟炸機副駕駛

夫人為日本籍. 兩位與大哥大嫂, 都是半世紀以上的至交

我都有二十幾年, 沒見到邱大哥, 他發福的樣子

似乎讓直率的性格, 變得柔軟許多

兩位老哥兒相互述說著陳年往事, 還有入院 [維護保養身體] 的經驗.

所幸聲朗氣足, 仍不時歡笑連連, 我就送一張兩位老哥的照片

與哥兒姊妹分享, 希望二十幾年後, 還能像他們倆位一樣

走動走動, 閒話家常啊!

 

敬頌  虎年健康暢旺

 

嗣洋上 2/13, 2010 2:00 am 於中壢

 

[ 百年盛衰楊梅壢續 ]

 

哥兒姊妹吉祥:

 

三月二十五日, 天氣變涼了. 中壢到楊梅的高速路上, 大雨下得不甘脆

路邊羊蹄莢開得正豔, 復興鄉方向的山區天際, 仍陰霾不開眼

楊梅五股段拓寬的工程團隊, 仍在冒雨趕工

讓人開心地想著, 通車後的舒暢路況.

 

妻在娘家做了兩盤的烤牛肉起司餅, 倆位老人家, 與弟妹們都讚不絕口

連廚藝很好的印尼女傭 Yuri 嚐了都說, 比店裡面賣的還好吃

我也試了一口, 烤得像裹了過量起司的咖哩餃, 少了吸引人的辣味

(因為老丈人與辣味不能太親近), 卻鬆脆許多


岳母就說: 這細妹子學甚麼都很神

就是要等到她腸子直, 歡喜了

才能吃得到她做的好東西.

 

午餐有: 梅菜扣肉, 酸白菜炒肉絲, 兩條嘴巴大大的海魚紅燒

新出的桂竹筍炒肉絲, 雞下水湯

可是大伙兒都讓妻的點心給填得半飽了, 我勉強添了一碗半,

真的漲得很


午後一點岳父準時進房去午休, 我倆也辭出, 留岳母看昨晚重播的韓劇

一路上的駕駛人¸ 似乎受到 [寒流] 影響? 都沒精打采的樣兒

開車也不很專心, 擠路縫, 搶紅黃燈的多有, 若不是見怪不怪

可真是會嚇到洋鬼子 ], 壞了台灣的名聲?

 

二十樓的落地窗外, 有些兒淒風苦雨的潑墨山水風姿

就坐下來, 把大年除夕, 開了個頭的 [百年楊梅商業滄桑], 

給接續下去吧!

 

回想過年前的某天, 在林口長庚的腎科病房:

 

八十三歲的大哥幽幽的說: [沒想到這樣就老了! !]

鄰床六十歲的前陸戰隊充員兵憤憤地說

[真不甘願這樣就老掉了!]    

大哥是高血鉀症慢性腎衰竭.

陸戰隊員是低血鉀引發的急性腎衰竭.

倆位都開始接受 [永久性血液透析] 的診療安排.

 

楊梅新世紀的經濟活動力, 似乎也走到了倆位 [重傷病患] 的地步?

可是甲午戰爭的時代, 才不是這樣子 [沒才跳] 的喔

所以千萬別一下子就推說是 [命運/造化] 弄人

自己有沒有引來 [物腐虫生] 的孽障

才是要認真對待的啦!

 

以下是我過年前, 在林口長庚病房, 陪家兄聊天時, 陸續聽了記下來的:

 

話說百年前的楊梅壢, 正是台北縣山區與桃園新竹台地 (當年桃竹苗合稱新竹州), 

沿海線與山區居民的交通匯聚之地


從淡水河經大漢溪 (以現今大溪為渡口) 進口來的大陸與日本貨

都會挑到楊梅來聚散. 鄰近地區的山產, 農產, 畜產等

也會經由楊梅運到台北去批售, 或轉到大溪上船出口大陸或日本.

      

十九世紀中葉以後, 滿清的中國, 就開始不安定, 台灣海島倒成了世外桃源

直到世紀末, 才因甲午敗績, 割地讓予強人, 才帶來鋤頭與洋銃

一連串兵器不對等的抗爭, 引發短暫的動亂

當一批批的社會精英¸ 像老桌面禿兀釘頭, 給一顆顆的鎚平之後

學到教訓了的赤手空拳老百姓, 只好認清平平順順過日子

等強者 [物腐虫生] 自敗, 才是延續民族實力的大道理

於是埋首與民生相關的米糧, 布料, 日用, 化妝品, 百貨等

成為當代另類精英致富的營生.

 

謝發先生: 米商. 是數得出名來的三五位地方巨商之一

好像自古的糧商, 都是致富的捷徑

長子謝金生民前七年出生, 比我父親年長一歲

次子源龍, 以及源水 (兒子新鑑曾任楊梅鎮長, 住我們大成路家兩隔壁), 

源清, 源貴等, 都曾是地方俊彥.

 

岳父補充另一位米商陳錦先生, 大哥 (比我丈人長兩歲, 還到台北讀過書的喔)

說是 [排不到名]

那時候就已經有 [買糧食期貨] 的生意手法, 就是當稻子還沒成熟時

巧的生意人¸ 不論男女喔, 就到田莊去預約收購穀子

如果沒有天然災變, 收成甚至會超過預期, 等到收割上市後, 就可以有厚利

收割前若遇上天災¸ 那就要傾家蕩產啦, 俗稱 [賭米狗]. 


好像全省南北東西, 都在流行, 陳錦先生大概就是這樣致富的米商

另一位賭米狗的名人黃金發老先生, 與岳父往來甚密的盛陽先生

是他的五位公子之一.

 

吳霖先生: 新竹州百貨衣服化粧品大盤商, 兄弟五六人, 有榮鑑等

養有五台大貨車隊, 排名第一. 曾聽兄長說


家父年輕時與吳家兄弟熟, 曾借他們家的大卡車, 駛去新竹州考駕照

那時考場是用木棍插在泥地上做樁, 駕駛人碰倒木樁, 就算不及格啦

家父臨考時, 也碰到樁, 好像沒有倒? 可是考官就把家父當掉了

家父一氣之下, 就逕自把大卡車, 一路疾駛回楊梅

那時縱貫道路, 還是石頭鋪的路面, 碎石子四濺

從那回以後, 家父就再也不提考駕照的事啦! 

 

陳和春先生: 新和春布莊. 兒子達華是小學老師, 達炎娶鄭嬌妹老師

我大嫂的弟弟黃玉案先生, 就是娶嬌妹老師的妹妹阿蓮.

岳父說陳和春還有一位兄弟叫陳造, 達文先生就是他兒子

住我家下幾間, 其子國宏長我們三四歲, 現在還是大成路的鄰長.

 

唐觀火¸ 觀水()兄弟: 是鹹魚片¸小魚乾的大盤商.

觀水先生就是我二姊夫明光校長的尊翁

還記得兒時¸ 有錢人的飯桌上, 聽聞是引人垂涎的 [鹹鰱魚]? 

其實就是鹽漬得紅通通的肥鮭魚肚啦

那真是讓人想像的美味呀

直到最近日本電視台的美食節目流行後, 才見識到

那炭烤油吱吱響, 又油滋滋香的加工魚肉的美味啊

可是普通人家呢? 是四破哺, 小丁香鹹魚乾啦

或是圓錘圈/ 炸彈魚片( 按: 鰹魚 ) 就很不錯的嘍!

 

所以不管有錢沒錢的人家, 在新鮮海魚的運輸保鮮技術沒有普及之前

鹹魚片就是最佳的 [海味] 選擇啦! 也有人愛玩笑的說

所謂的 [山珍海味]? 配的就是煎鹹魚片的老薑切絲啦

山珍海味, 讓唐家兄弟賺得身家千萬貫.

 

去年歲末¸ 二姊夫明光校長七七治喪期間¸ 

我曾與唐家我姊夫那一代的老么明圓談起¸ 

當年明明是在老楊梅發跡得好好的老親家觀水先生

什麼時候, 又為了什麼原由, 會搬到中壢來的呢


北醫畢業¸ 生意頭腦一流, 卻總是時運不逢的屘叔說

父親曾告訴過他一段秘辛, 楊梅地形處於眾山巒相接之頂端¸ 

雖然是交通匯聚之地¸ 屬於創業龍興之地, 可是也因為地勢較高¸ 

長得圓突突的, 他將兩手掌微舉¸ 中間六指相接, 成為一座山形

接著說出重點啦:


 [很難留著財富呀! 恐怕日後¸ 連子孫好人才都蹲不久ㄛ!]

 

這真的是石破天驚一聲雷呀! ], 我終於明白了, 這五六十年來

楊梅發展的因果論啊! 當真是 [萬般不由人]

我也不敢確切, 請聽下回分解. 區區在下我, 要上台北東門拜會兄長啦!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5/14, 2010 於中壢

金枝同學康州來函[

嗣洋及同學們大家好:

 謝謝你的熱心和分享, 讓我們的生活和心靈充實很多.

很抱歉! 平時太懶, 疏於聯繫. 還好有你, 鴻德, 耀星, 素雲, 桂梅, 良惠, 紹光, 似蓉許多熱心的同學分享訊息, 照片, 讓我這個懶人也有機會多學些知識.

有關百年盛衰楊梅壢, 其中有些資料有待補充, 更正

陳和春除了布莊, 還有茶葉莊, 碾米場.

陳和春有三個兒子陳阿? , 陳阿林, 陳阿造

老大--陳阿? (因為去世的早所以沒印象) 的兒子是陳達榮, 陳達文

陳國宏是陳達文的小兒子, 也是我的堂哥

老二--陳阿林 是陳達華, 陳達炎的父親. 也是我的祖父.

我的父親陳達華, 後來改名陳紅壽 和良惠的爸爸是同學,也是好朋友

良惠的伯伯, 張方燮, 十分照顧我父親. 是張縣長的手下親信之一

後來才回他的本行教育界.直至退休. 我父親已于去年十一月十六日仙逝.

享年八十五. 不想麻煩大家, 所以並未告知大家. 抱歉!! 

十分感謝鴻德, 桂梅, 淑雅的慰問与支持.

陳達炎是我叔叔早幾年已仙逝

鄭嬌妹老師是我媽媽的同學今年也有八十五了.

老三陳阿造有三個兒子, 陳達仙, 陳達煥, 陳伯宇

我們的同學, 陳愛珠, 是陳達仙的掌上明珠

以上是陳家的簡史, 若有質疑. 請來信指正, 不勝歡迎.

謝謝你們的耐心.

讓我們 永遠保持友誼与關懷

很高興聽到似蓉的盛事希望明年我有機會趕上和大家歡聚慶祝

康州今年雨水多,不過比其他州的水患我們是幸運多了.

我兒子今年六月結婚, 我媽媽會來, 所以暑假會忙些

Ps.  Hayley Westenra 也是我喜歡的歌手, 謝謝你傳來好聽的歌.

金枝敬上 Wed 5/19/10 4:36 PM

From: SZU YANG YUAN
Sent: Thursday, May 13, 2010 10:22 PM
Subject:
終於又能靜下心啦!

2010-24 百年盛衰楊梅壢續

[謝謝補正楊梅的記憶!]

金枝暨哥兒姐妹吉祥:
昨晚的聰明仙人睡奏效.
一早開信箱, 就收到金枝寶貴的補軼, 非常難得.
去年信裡提到劉金標老先生, 替我祖母做的油畫時,
良惠也回應她外祖父的二三事.
最近我常回去楊梅的老街走走尋尋.
還去太平山下兒時的柑園找尋屋蹟?
水流東的火車路橋墩舊跡.
可惜多已消失無影.
當年最熱鬧的大華街, 連一座牌樓都沒有留下來.
我們這代人, 正是承上啟下的關鍵.
如果有某段歷史的尋寶圖,

很可能就會殘缺掉我們親身經歷的那一角?
謝謝金枝, 以前可以說是 [ 很陌生的初中女同學 ],
一覺醒來反成為:

[彷彿是騎馬打仗, 捉迷藏的兒時玩伴], 真是親切啊!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5/20, 2010 8:35 於中壢
 

Subject: RE: 終於又能靜下心啦!
Date: Wed, 19 May 2010 12:08:10 -0400
From: ChangJ

金枝, 嗣洋:
前回看到嗣洋談到陳家事時, 本想回答這部份的補正

但覺得當事人之一的金枝才是最佳人選, 而且我估計這也是個好機會,

逼迫金枝抽空提筆解個悶, 今日果然看到, 實高興萬分.
鴻德
10/5/20 (
) syyuan 寫道:
主旨: 謝謝補正楊梅的記憶!

鴻德, 嗣洋, 桂梅, 梅中的好朋友們:
 
真的很不好意思, 面對你們勤快又熱心的人. 只是打中文信實在是一種挑戰

本來打字就不行, 加上用英文鍵盤. 所以要花好多時間完成一封信

還有本來文筆也不好, 還得字句斟酌, 十分辛苦,而英文也不好,不敢怡笑大方

只喜歡享受閱覽你們寄來的訊息. 只好麻煩能人多做些好事, 造福大家. 先謝啦!!

正如嗣洋說的, 一回生二回熟 有空歡迎來美東找我.
 
金枝
Elihu Burritt Library
Central CT State University
1615 Stanley Street
New Britain, CT 06050
Original Message
From:
鴻德 
Sent: Thursday, May 20, 2010 6:25 AM

 

[ 百年盛衰楊梅壢再續 ]

 

哥兒姊妹吉祥:

 

五月十四日寫完有關老楊梅的商業榮景續篇後

我們那位住在美東康涅迪克州的楊梅初中陳金枝同學

補充了若干寶貴的資料, 因為主人翁

楊梅布莊, 茶莊還有碾米廠名人的陳和春老先生, 正是金枝的曾祖父

她的祖父陳阿林是春和先生的二公子, 育有兩子達華與達炎先生

金枝就是達華先生的掌珠, 與在紐約的另一位女同學

良惠的父親張芳鐵先生是同窗摯友. 所以信函寫來, 越來越不像歷史故事了

也越寫越有感覺了, 更是非要加倍小心, 再小心求證不可.

 

不過也有更多的同學會發現, 正是自己家裡的故事

只是從第三四五手的, 外人口裡說出來罷了

也或許是這樣, 而增添許多趣味性吧?

 

不過我也發現了一個事實: 那就是 [非楊梅老鄉

看起信來是 [半點興趣都沒有]! 不但故事不好玩, 人物也很陌生,

情節更是兩三句點到即止, 交代不夠清楚, 不能構成完整的 [故事性]. 


所以連在舊金山的女兒, 都很老實的回答我說: [匆匆看過就算了!] 

難怪除了金枝與鴻德, 桂梅提筆回音外, 連同學們恐怕都沒有耐心看完全函吧

悶悶的沒人 [ㄤ咕/學鳥叫] 回應一下. 又不過

既然開/洗了頭, 就讓我把髮也理完才走好嗎

我家長兄的健康情況, 還徘徊在黃綠燈之間

近期洗腎之後, 時有耳鳴現象, 短時間內大概也少有心思

可以陪我靜坐憶舊了

就請哥兒姊妹們, 再耐著性子的讀完這封信吧! 

 

朱家武秀才: 在楊梅街上, 大家都熟悉李金益先生的父親, 是有清時代的武秀才.

兒時我常在他們家的紅磚窯附近玩耍, 記得還在他家大屋圍牆裡的 [禾埕/曬谷場] , 看過大關刀還有秀才的旗桿檯


可是這裡要說的, 是在要往三湖的陰影窩半山腰上, 朱家的武秀才¸ 

也是個大戶人家. 兒子朝鼎, 朝達, 朝迪, 朝旺四兄弟, 與家父結拜兄弟

也是習武時的同門師兄弟. 家兄見識過他們家那把重120斤的大關刀

還有擺在庭院裡, 一對三百斤重的石鎖.

 

朱家的傳聞軼趣有兩則: 其一朱家兄弟除商業, 田地之外, 兼營牧豬的生意

常常從楊梅鄉下, 趕豬上萬華大批發, 一路上也收買零星人家養的合適豬隻,

更有別人家放養或是 [翹家] , 也會跟隨大隊豬伍, 一同北上遊台北

於是一路上是越趕越多, 像極了中古歐西小說的情景, 對朱家的財富略有貢獻.

 

其二: 日治時代新竹州有家新高銀行, 聽說有一半的股份是朱家的

可是在 [太平盛世末期] 的銀行, 也會因經營不善或外在因素而倒閉的

新高改組為商工銀行, 之後就成為第一銀行的前身

所以朱家大哥師範畢業的朝鼎先生, 極負聲望¸ 

還喜歡誇張的學日本天皇 [騎白馬上街]. 

連日本警察都會對他禮讓三分?

 

鄭石露, 石泉兄弟: 日本時代火車路從縱貫路 (第壹省道) 經過楊梅街上

另有一種鐵軌輕便車, 從楊梅大批發的大華街, 沿著梅山東街

一路行經水美, 三湖, 富崗, 新屋, 觀音等海線村莊


輕便車就像老烏來的 [台車]. 窄軌, 無動力, 既搭人也載貨

有別於嘉南平原上載運甘蔗, 農產品的小火車 [五分車]. 

車站就設在大華街要轉入老市場的轉角幾間

辦公室與我們舊日 [楊梅庄十六號] 的袁家老宅兩隔壁

記得從小就以舅舅稱呼他們兄弟


家兄說兩位舅舅輩, 最喜歡我家大姊雲嬌 (: 民國十四年生), 

常讓大姊躲在他們辦公室的大櫥櫃裡吃糖

怕我母親看到後處罰.

 

鄭家也是楊梅老飯店地區的田地大戶. 當年的輕便車, 據大哥推測

可能最後出讓給中壢的吳家, 當年營運的地區

可媲美今日桃客與竹客等, 可以說是今日桃客的前身.

 

: 鄭家在楊梅是大姓人家, 高山頂, 上田里老飯店都有聚落

有另一位賢達之士鄭榜生先生, 當過楊梅鎮長伯, 較家父年長,

二弟乾生叔, 與家父結拜, 還有一位么弟元生卻是我家大姊雲嬌的同學


昔日農業社會, 擔心人丁少, 總是養育十個八個子女的

兩家人同一輩份, 卻與兩代人同時往來的, 比比皆是

我岳父母就是與我家二哥, 在楊梅國民小學時代的同窗喔

而我大姊的長子, 我的外甥泉江, 僅晚我六個月出生.

 

劉燕先生: 民前1112年生, 較家父長五六歲, 我們稱呼他 [阿燕伯]. 

是日本時代台灣本土三大營造廠之一, 華南協記營造廠的創辦人

當今的嘉南大圳, 據家兄回憶所及, 90%的土木工程, 是華南協記承包的

民國35年家長兄離開楊梅農會, 投入華南協記, 第一次挑大樑監工

就是楊梅秀才路的開通

如今是江昇五金與中華汽車等大企業盤踞的重鎮了.

 

家兄說: 當年華南協記與大同公司前身的協志營造廠林堤灶老先生

還有延平北路大稻埕陳海沙老先生的營造廠, 為全台三家甲級營造廠

家兄記憶所及, 今日福華飯店的廖家前人

也經營一家華年工程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屬於小包商

往事如昨, 真是滄海桑田啊!

 

詹新枝先生是茶王: 兄弟新榮, 新禧, 新傳 (在下之岳父大人是也) 共四人

新枝先生最成功的事業¸ 是開創新農茶業公司從事外銷創匯

並經營數座茶工廠, 蔬果罐頭廠.

 

民國四十年代開始, 茶糖為我國出口的大宗

尤其以茶品出口摩洛哥為轉運地的阿拉伯市場, 最為可觀

在全盛時期年外銷量可達兩萬噸

到了民國五十年代中, 台茶打開日本綠茶市場, 更為家族帶來財富

詹家人歷任台灣區製茶公會理事長, 對台茶外銷略盡棉力.

 

有關詹家發跡的傳聞軼事甚多

昔日鄉老總喜歡以新枝先生不識字, 從赤腳挑鴨蛋, 鴨仔沿街叫賣

最後卻能成就億萬家業, 服務鄉梓的例子

告誡晚輩要及時努力, 不要怕出身低.

 

我曾向泰山討教過興業的過程, 早在日據時代的椪柑外銷日本上海等地時

詹家兄弟就已經是十分活躍的雙向貿易商, 即出口台灣農產到外地之後

又採買當地工業及名特產品回鄉販售

此外還熱心為同行代理繁雜的貿易手續

尤其等到國民政府實施貿易商及配額管制後

更因此而取得間接厚利.

 

新枝先生在事業鼎盛之後, 應鄉老託付, 約於民國48-56年間 

(: 老丈人記不真切確實年份, 於是我投書鎮公所信箱

請公所網站建立光復後, 歷任鎮長芳名錄, 蒙彭添富鎮長回函應允), 

參選擔任兩屆楊梅鎮長


他本人雖然並未受過足夠的正規學校教育, 可是卻懂得善用能人

當時楊梅街上, 最負盛名的飽學之士廖建華老先生

也是日本時代的小學老師, 就被延聘擔當鎮公所主任秘書一職

其後又相繼禮聘教育界頗有清譽之陳庚土, 庚振兄弟

擔任鎮公所主要幕僚, 造橋鋪路建樹良多.

 

劉阿圳親家: 楊梅的政壇在台灣光復後的十幾年間¸ 是能人輩出的.

我家大姊夫劉魏乾先生 (民國九年生) 的尊翁, 阿圳伯親家

就出任過第三屆桃園縣議長. 可惜之後, 家人就淡出政壇

不過由於劉家也是大姓, 每次選舉期間, 小我六個月出世的外甥泉江

仍難免會在各股勢力間, 受請託鼎助.

 

范姜萍省議員: 在家兄的記憶裡, 楊梅政壇當選到省級議會去的

就數范姜萍老先生是第一人. 他也當過楊梅鎮長, 創建新竹客運

新竹貨運等大企業. 元配的兒子文裕先生當過楊梅農會理事長

女兒嫁名醫張興和先生, 正是貴斌兄的母親

二夫人的公子豐金先生, 就是我們初中一年級時的英文老師.

 

彭逢 [?] (: 家兄想不起來名字), 逢灶兄弟: 楊梅國校大門對街

古早時有一口大井, 據說是日本人當初設計來消防取水用的, 每條街口都有


光復後就讓鄰居打水洗衣物. 井旁的大木造屋, 是屬於國稅局的

隔著幾間矮房子, 卻住著一位日本時代, 出任過滿州國文部大臣的彭逢 [?] 先生

弟逢灶任職台灣鐵路局. 文部大臣與家父熟, 有一回同遊遇雨

家父取出雨傘與他共遮, 大臣卻慢條斯理的, 從口袋抽出一小包的織物

打開是半透明的尼龍雨衣, 輕巧實髦, 真是先進科技的愛好者啊!

 

李金益先生: 是楊梅最大的磚窯與街上的大地主. 父親是前清武秀才

兄弟三人, 水益, 年益 (與家父結拜). 記得兒時大成路從大同國小前 

(昔日為廖家的製材所/ 鋸木廠, 小學同學王清貴的外公

也就是詹新枝鎮長的主任秘書), 往上到新農街, [新街]

(: 民國十九年, 那年二哥子輝於新屋落成後出世

大成路俗稱新街, 大華街是老街), 土地所有權都是李家的

直到民國五十二三年間, 才陸陸續續的從李家手裡, 買回所有權.

 

在那之前, 我讀水美國小時, 常常都可以看到, 身材高大

戴著銀色框框, 厚厚眼鏡片的 [金益伯母], 白髮蒼蒼

抱著一隻老舊脫皮的公事包, 挨家挨戶的去 [收租]. 

讓我想像到莎士比亞 [威尼斯商人] 裡的猶太人?

郭阿福, 阿壽等三兄弟: 如今大同國小前的那條路, 在新成路未開闢前

就是以楊梅製材所/鋸木廠為界


製材所原為學者廖建華老先生創設, 兒子不善經營, 女婿王君

(學長清正, 同學清貴之父) 充軍南洋未返

於是轉手於營建業的郭阿福先生, 二弟阿壽先生才華出眾

出任過縣府秘書, 書法尤其超群

三弟名字家兄記不得了, 但是其子新明老師, 娶劉永發老師長姊

劉老師是我小學水美國校四到六年級的班導師

後來任職縣府社會局長, 劉邦友當選縣長時, 永發老師曾代理楊梅鎮長,

隨邦友縣長率領之十三鄉鎮長 [考察團] 遠訪巴西, 宣慰僑胞

我那時主持貿協外館巴西台灣貿易中心業務, 有幸躬逢其盛.


家兄說: 昔日在秀才窩與水流東的方向, 也有幾戶大地主:

黃德賜, 祖賜兄弟: 子建田, 建靄 (家兄同學), 建民. 堂姪建郎

就是前拳擊國手武耀的父親, 武耀與我五哥嗣麟結拜

兩人都因腸胃消化系統罹癌, 英年早逝.


胡玉華, 玉年兄弟: 是水流東, 秀才窩那一帶的茶農. 薄有田產

岳父家的新農茶工廠, 還時常與胡氏兄弟合作收取茶菁.

梁景盛老先生: 比家父年長, 是有名的花花公子

家兄引述 [江湖傳言] , 當時一甲田值三百元

他曾在台北有名的 [江山樓酒家] 一擲五百金

成為歡場名公子. 其長孫俊昭, 就是我們小學初中時代的同學.


最後家兄還談到鴻德家的一段淵緣:


班頭宋鴻德的祖父, 原住在我們家隔璧三戶, 與家祖母黃氏,

同響應81年前, 新街的造鎮運動. 之後轉售給張福醮先生

做為二房夫人己妹伯母的住處. 已妹伯母的長子, 就是初中一年級

教我們班博物課的張文鑑老師


宋家隔鄰住的是彭家鼎傳伯, 是家父結拜的大哥

長女與宋家公子增堂先生青梅竹馬, 後來結成連理, 就是鴻德的父親與母親

彭家後來搬到新農路, 梅溪畔, 原宅轉售予黃乾水先生開牙醫診所.

 

百年人物風流瀟灑, 轉眼隨日月隕歿

再登場的就要屬家兄這一年代的 [後生人]

那該是讓五十年後的 [年輕人] 來提筆追憶了.

 

大哥終於離開林口八樓的腎臟科病房

改為每週三次到台北長庚的八樓接受長期洗腎的診療安排

我也不再每天往林口跑, 改為每星期一, 上台北東門去說笑話

讓兩位83/4歲的長兄嫂歡樂一晝邊.

 

百年的楊梅商業面相, 如拉丁美洲傳來的曇花一般, 由紅豔盛極轉而衰萎?

 

昨天在中央大學的 [客家婦女美德研究基金]  

[客家青年希望工程基金] 的捐贈儀式上

兩位楊梅出身的年輕董事長

似乎點燃了傳承老楊梅, 浴火鳳凰的歷史火炬


其間巧遇客委會的劉副主委, 他告訴我們說, 雖然自己是龍潭人

不過外祖父鄭石友老先生是楊梅上田里人

當時楊梅彭鎮長 (有人已改稱市長了) 也發表了

想建一座客家圓樓, 做為鎮/市公所千百年基業的雄偉鴻圖.

 

這場戲終於落幕¸ 所有資料都是與家兄, 在病中勉強閒話拼湊而成

繆誤錯落之處實難避免, 若有冒犯鄉親之處

還請哥兒姊妹們轉達見諒並祈指正.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7/21, 2010 於中壢

ps: 送一張楊梅大成路上八十餘年的牌樓請分享並遙想舊日風采.

幾年來我拍了上百張楊梅的照片, 我找出下面這張, 就是鴻德祖父蓋的老屋, 還清晰可見 [宋合源] 絕代流風的洗石子牌樓. 連續點兩下就可以把照片帶回家:

 

http://tw.myblog.yahoo.com/YangMei-LosAngles/photo?pid=15270

 

[回紹光的信]

只剩下兩處牌樓了: 楊梅, 楊梅

紹光暨哥兒姊妹吉祥:


大華街才是 [老楊梅], 可惜我走過無數次, 一座牌樓都沒有了.


推測理由有二:

其一, [老火車站] 就在鎮公所後面的梅山東街路口上

所以離鎮公所前的大華街最近. 可是初創時, 並沒開始賺大錢

所以只僅堆貨容身之空間, 也沒法講究.

其二, 大成路是 [新街], 因為老街連到老市場, 根本無腹地可用,

於是賺了錢的就相招來大成路 [造鎮]. 全是兩層洋樓造型

所以像極湖口, 三峽, 大溪等老街.

那年是民國十九年的事了, 我做產婆的祖母, 把房子打造完成

母親就在新居產下二哥子輝. 可是即使是 [新街], 

轉眼間只剩下大成路: 60, 62, 64, 66, 68 五間牌樓還保存下來

當初可能只建到楊梅戲院吧?

記得兒時到了大同國校的轉角幾間, 從邱年福的雜貨店, 理髮店, 點心店...都是紅磚房新建的. 可是從 [新火車站] 圓環轉角幾間, 到舊時農會, 又有牌樓了, 可是較樸素, 少花樣, 雕鏤.


我拍下的 [永來香] 肉乾的四五個店面, 保存得還算完整.
不知幾年後, 各家子孫會做何打算?
這就是時代的 [巨輪] ?
當牠碾過後, 福薄的, 承受不著, 就分崩離析, 吹枯拉朽; 福厚的就能保存下來.
由此觀之: 楊梅是無福的, 湖口, 三峽, 大溪, 甚至...大甲, 鹿港, 萬華...都比楊梅福祉豐厚?
鴻德祖父的照片, 真是巧合, 拍的時候, 心裡還直問:

何處宋氏人家哩!
希望大家還喜歡,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7/22, 2010 0:15 a.m. 

 

Date: Wed, 21 Jul 2010 11:47:18 -0400
From: huang To: syyuan
Re:
楊梅, 楊梅

Dear Szu-Yang,
Thanks for the continued stories about our hometown. 

They are all very interesting to me, and are certainly precious historical records.
You said the picture had
八十餘年的牌樓, but it looks like one taken just recently. 

Are some of those stores really more than 80 years old and still running business?

Best regards,

Shaw-Guang
On 7/21/2010 8:18 AM, SYYUAN wrote:

2010-36 百年盛衰楊梅壢再續

[回幸光的信]

宇光兄吉祥:
謝謝, 家兄每週三次的洗腎診療, 已減為兩次, 情況相當穩定.
那位紹光正是張鳳的先生, 兩位也都是我們楊梅初中五十年級的同學.
紹光還在主持哈佛核磁共震研究所, 對鄉親鄉情尤為掛懷.


我們公司與天晟醫院共同捐贈的 [客家青年文化傳承希望工程]
姪兒捐贈的 [客家婦女研究基金], 在中央大學客家研究院的推動下,
即將展開文化探索行動, 希望能為斯業之奠基略盡棉力.
 
曾與主持院務的江明修院長 (苗栗公館人), 推薦過以 
[
巴西的客家崇正會] 為典範, 展開全球 [客家之窗] 的聯結工作.
每年 [世界客家總會] 的年會, 已經積累許多資源, 只要抬面上的幾位掌門師兄,
登高振臂一呼, 珠聯碧結, 織網之功成唉! 
 
日後全球客屬青年, 上網或實際旅行時, 無論去到那國那鄉打天下或旅遊,
都能夠接觸到 [處處為家處處家] 的溫馨家鄉情.
那才是南大河 Gaucho Tradition Culture 的客家版本啊!

請向鄉親們致敬問安,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7/23, 2010 

 

From: yk  To: syyuan
RE:
檢送今年聽來的老楊梅請分享
Date: Thu, 22 Jul 2010 16:44:56 -0300

嗣洋:

承蒙你的分享。

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字字句句都是鄉愁啊!

我決定刊載下期《客家親》(43期、約10月出版),分享更多鄉親,

也許可以獲得補充和訂正呢,望你同意。

 你住中壢嗎?令兄好些嗎?

常會想念你濃稠的客家情緣,這想念,使天涯也咫呎了!

文中的「紹光」,是住在華盛頓、太太是作家「張鳳」的嗎?

永西等鄉親問候你。

幸光 2010-07-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