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日 星期六

2020-11 周末修補六本老書紀事

2020-11  周末修補六本老書紀事

 

楔子:

 

一生中有許多個週末 ,七十歲之後,好像更多 ?

今年八月一日的週末 ,我起個大早,晨間七奌半。

一整個禮拜都在閉闋練功,把五十集的倚天屠龍記看完。

這回拍得很用心,只有少數幾回是跳著看。幾乎都會讓編劇給牽著走。

星期五看完大結局,無忌來到蒙古大草原,找到趙敏終老牧野。

這是少有的武俠小說圓滿收尾。我喜歡這樣的安排 。

可是一雙老眼已經給折磨得難辨 [忐忑]?

 

[星期六紀事]

 

昨天回老家四樓,從書庫靠窗的第一個書橱裡取回六本年軽時買的書。

當時的平裝本都是用訂書機裝訂的,五十年來鉄質訂書針早已銹蝕,還把書給穿洞了。我在貿協的前十年,都是在圖書館渡過的。每日整理數萬本書藉期刊,也向四川籍的工友老何學會了修補舊書。十幾年來,也陸續將家裡的舊書給修補了上百册。其中有民國二十幾年大哥在台北開南求學時的大部頭日本書典及英文論文小說集等。帶來説不出的愉悅。

 

早上把這次修補完成的六本,排在玻璃桌面拍了張照片,當作這封信的揷圖,或可和哥兒姊妹分享些許無名的樂趣:習慣上是將銹爛了的訂書釘用尖嘴鉗取出後,將書頁間的鉄屑清理乾淨。選過期的月曆,剪裁適當後當作封面,早期是取花色朝外,雖美觀花俏,然寫字不易辨認。近年都取素色封面,雖然單調,卻更齊整。

 

今天修補的第一本書,是西班牙作家伊巴臬茲在1916 年寫的[四騎士] 中譯本。有趣的是譯者李青厓是民國二十四年七月,依據海壘爾的法文本中譯的。

 

譯者在序中透露曲折的心路歷程:九年前他就花了近五個月完成第一個中譯本應市。

時值五四剛過去三五年,國內為西語中譯的方向,在白話文運動之後,又對是否忠於原著格律與著作精神,讓譯文陳現西式文法,主從子句,層層包裹拗囗難讀?還是要援明淸小説:[入目、上口、入耳]的全盤口語化?展開十年的論戰。

 

民國二十五年上海商務書局出版 [萬有文庫] ,邀李青厓先生重審本書再版。李先生再用三個月,將前譯本依自訂的[入目、上囗、入耳]三項[品格] 重新整理付梓。可巧的一是原著者於第一次歐戰期間,為提振國魂,才引聖經啟示錄四騎士預言,潡勵西班牙愛國情操。法文譯者也是基於相似理由,徴得原作者同意後,刪整若干情節,在巴黎出版,為渙散民心的祖國打氣。而商務書局在日本大舉侵華的七七事變前夕,再版此書,也是有相同的愛國情操,振奮民心之功。

 

手中這本是民國五十七年七月三日在高雄百成晝局買的,是商務書局於民國五十一年五月的臺一版。超過半個世紀的藏書,自有無法忘懷的書香。儘管老眼昏花,早已無法享受九號字的閲讀樂趣,但是聞一聞 ,就有股熟悉的喜悅回憶了。

 

現在想起來 ,那是我東吳経済系一年級的暑假 ,利用七折學生優待票,搭台鉄從新竹、苗栗、台中、台南一路玩到高雄、美濃、旗山的收穫之一喔。

 

今天修補的第二本是日本作家廚川白村(1880-1923)[苦悶的象徵]。民國四十六年十月徐雲濤中譯,手上這本是台南経緯書局於民國五十七年三月印行。我是民國五八年二月二十日買的。原作者早期留學美國,是曰本京都帝大的文芸理論思想巨擘 ,著作等身,備享清譽。 可惜卻於那年的関東大地震為海嘨吞噬。本書是大師的最後遺作:譯本只八十八頁,含創作論、鑑賞論、文芸創作問題探討及文學的起源四部份。略微翻看,還有當年閲讀的註記眉批斑斑,然內容已經遠逿。再看如初識可否?哈哈!

 

第三本是美國諾貝爾文學桂冠約翰斯坦貝克的[人與鼠]中譯本。扉頁上我收藏的簽名是民國五十八年十月七日。這本116頁三十二開本的小冊子,版權頁不詳,有 [關於作者]的簡介,但沒有署名。説是1937 年斯坦貝克出版的成名作。記得高二的時候 ,他那本得奬的[ 憤怒的葡萄] 拍成電影,舉世讚譽。大師也是加卅人,下次赴美倒是想去他的故鄕拜訪一趟。

 

第四本修補的書是日本外交官河崎一郞的[日本的真面目]。劉焜輝、余阿勲合譯,白馬出版社的落花生叢書之二,民國58 年9月4 日 再版,10 月7 日進我書房 。日本在二十年內從核彈的廢墟中站起來 。成為六十年代的世界第五工業國。1964 年的東京奧運及1970 年的世界博覽會, 讓她擠身國際舞台的聚焦點。

 

正當日本全國政経伸手謀劃, 摘取九十年代[日本第一]也挾帶而來[醜陋日本人]的前夕,有遠見的河崎一郎大使,在駐節歐美多國後,為了要讓世界真實暸觧曰本,消除盲點與誤解。用英文寫作[日本人是這㨾的]。十三年後他深悉,當大部分外國人仍只記得 [櫻花 、富士山、芸妓]的刻板日本時,日本人卻正籌劃飛上枝頭當鳳凰的大和夢。洞燭世局卻孤掌難嗚的河崎大使,只能再度舉起醒世如椽大筆,再度出版英文著作  Japan Unmasked。

 

可惜的是日本真象一書盡管轟動世界,日譯本也讓國人搶購狂讀,一時島國東京紙貴。然而浪頭上的政企滾滾諸公,並無警惕之心,反而將河崎大使撤職歸田。九十年代的日本終於引爆長達三十年,泡沫経済的苦悶菓實。當年出版中譯本的諸公,相信也有讓國人借鏡扶桑之心吧。

 

翻閱內頁, 我曾經讀註記眉批過,  可惜早已淡出記憶體外, 近日多看日劇 , 當可靜心來重讀, 或收溫故知新之美果.

 

今天的第五本殘卷,是吳魯芹的 [美國去來]。這是吳先生民國48 年元月寫的。他在稍早接受美國務院邀請訪美三個月,走訪二十幾個城市後的心得報告。我手上的是明華書局同年二月的再版。可見在金門 823 炮戰的同一年間,訪美紀事是多麼引發國人注目。

 

我對這位報人所知有限,只因為成功中學高二時 ,國文老師祝豐先先開列的百本必讀書單中,有吳先生的 [雞尾酒會及其他]散文集。這本美國去來,意外的竟然是民國六十年一月三日,高中同學伯權送我的。我記不得為何高中畢業後四年會重逢?他讀完東海歷史系,又去愛丁堡深造。大四那年的寒假 ,我們怎麼就見面了呢?他家住大龍峒孔廟邊上,我往士林外雙溪校區,倒是很方便見面的。就算見面後互贈圖書,也是常情。記得我有一套世界書局的紅樓夢,他很喜歡 ,就送給他。他翻譯過一本 [侏儒] 也予我一冊。

 

高中時我根本沒有出國的想法,也許看過許多美新處主持的今曰美國叢書,對這本美國去來並未細讀。沒想到半個世紀後,卻根深蒂固,如今分享吳先生六十年前的美國遊記,倒也興味盎然。

 

今天的最後一本是法國梅里美的短篇小說集 [雙重誤會]。是台大教授黎烈文先生於民國47 年2 月6 曰中譯,同年四月由大業書店出版。我是民國60 年7 月28 日買的。匆匆翻讀,並無記憶。黎教授中譯斯湯達爾的 [紅與黑]也在祝老師的百本書單中,黎譯羅逖的 [冰島漁夫] 我也買了,但左拉的幾本名著,如 [娜娜] 也列在祝老師的書單上,但不是黎譯的。

 

幾本老書,讓我回憶起高中時,囗袋裡拽著書單,每天下課後與伯權或是台發,逛牯嶺街舊書攤,重慶南路書店街,峨嵋街文星書店的美好時光。結果是書沒讀通,聯考也敗北,郤只糊裡糊塗地, 磋砣到孔夫子般的年歲?他老人家説是 :[今後可以隨心所欲了]? 我就姑且信他吧!哈哈!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8/1/2020  中壢書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