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

2015-05 奇妙的身體 生津止渴


 

哥兒姊妹吉祥:

2009年住加州聖荷西的初中同學良惠, 轉來一份在當地懸壺濟世, 潘同菋中醫師寫的 [解碼中醫], 敲醒了我對探討奇妙身體奧秘的高度興趣. 那本薄薄133, 在網路上免費發行的中醫奇書, 雖說是給現代人看的中醫說帖, 但是很簡明扼要地, 從漢代張仲景的中醫寶典 [傷寒論] 開始, 把疾病成因及應對娓娓道來, 讓一般讀者都能夠, 很快地掌握到維持身體健康的條件.

中醫把病症由輕而重分為: 風寒症, 腑臟疾病及經絡症. 醫師則以脈象為主要看診依據. 然而因為其中涉及到廣且深的經驗傳承, 潘醫師認為在舉證與重複性兩方面, 若能建立可檢驗的程序, 效果方面也能夠重複應證, 就可以建立起公信, 對中醫的推廣與精研, 會有正面的力量, 而他研發推廣, 經歷過萬例以上確診病例的 [電子經絡整斷體系 EMAS], 有最好名醫百分之三十的功力, 值得讓世人去了解運用. 不但能夠大幅改善中西醫學交流合作的環境與機會, 還可以大幅度節省醫療資源, 增進人類的健康福祉.

當年徵得潘醫師同意, 我曾把推廣 [解碼中醫] 之議, 送進 [總統信箱], 可惜只獲得自動回信系統之: [謝謝, 存參!], 我不信, 之後又送進行政院長信箱, 也只獲得相同回復.

以我這幾年的閱讀與實踐, 中醫重在養生,  所謂的 [醫於未病], 即使病重了, 深信只要應對得法, 仍可有機會得以 [起死回生], 並未如西醫輕易的就推斷出 [器官衰竭診斷] 之宣布. 以希望的角度說, 中醫是讓病患永遠懷著可以治癒的希望, 西醫則偏向於一個方向, 一個器官功能, 把路都走窄了, 最後讓病患很快的看到, 來到路的盡頭?

上個星期開社區例會, 遇到同棟住戶的溫醫師, 向他提起 [解碼中醫], 他有聽過, 也與學會中醫討論過, 印象是 [不夠精細], 無法取代打脈. 我會把這分潘醫師寫的資料提供他參考, 希望下個月會時, 可以略為交換心得.

一年多來我勤習深呼吸, 深深感受到這種簡單 [運動], 對身體的幫助. 這期間我體會到, 深呼吸與太極拳有相通處? 故重溫鄭曼青簡易太極拳十三式中, 五絕大師對初習者的提示: [慢與紮根], 慢需要耐性, 紮根需要有恆. 三十年前沒練習幾招就中斷, 因為青壯年的心境, 無法靜下來, 更不能體會 [慢慢紮根] 的旨趣. 一直以為太極只是軟綿綿的東西, 怎會把個叱吒風雲的神龍隊長吳國忠先生給收服, 而且盡傳衣缽, 又發揚光大的了呢?

吳掌門創立神龍太極拳, 應邀至全球講學, 弟子無數, 但在他的拳譜 [太極拳道幾] 中透露, 習太極而獲得健康者, 雖達八成, 但學生中真能習得功夫, 能養身, 健身, 護身者, 僅百分之七, 八爾.

然而吳先生在芝加哥大學的弟子, 微生物系的 James A. Shapiro 博士, 親身體驗到吳老師的太極氣功, 確實在大家圍觀之下, 把他舉起推出一丈遠, 其他學生的例子亦同, 因此拜在門下, 研習力量的來源, 他自己的體會, 認為是中國傳統哲學體系, 產生出來的能量立論, 對西方哲學及科研體系, 應該也是一種創新, 值得深入研習.   

哥兒姊妹對 [解碼中醫] 與太極拳, 可趁春節期間, 了解一番, 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體會, 相信對健康的想法與訓練, 會有嶄新的態度.

但我這封信, 不再討論這兩件事, 而是想說說, 我對身體機能 [口渴]的些微心得.

人體水分佔72%, 駱駝稱為沙漠之舟, 身體的水分比例, 也跟人相近吧? 為什麼駱駝過沙漠時, 可以比人支撐得更久的時間, 才補充水分? 我從維基百科引來一段敘述:

[上引]

鼻孔能開閉,足有肉墊厚皮,適合在沙漠中行走,背有肉峰,內蓄脂肪,胃有三室,第一胃室有20-30個水脬,可以貯水,紅血球可以大幅膨脹吸水來貯水,所以耐飢渴,可以多日不吃不喝,一旦遇到水草,可以大量飲水貯存。所以被稱為「沙漠之舟」。駱駝以駝峰著名,但是它們的駝峰並不是用來存儲水,與人們想像的不同,駝峰利用另一種方法達到相同的目的。駱駝的駝峰是脂肪組織的聚集,而水是存儲在血液中。但是當這些脂肪組織發生轉換時,駱駝不僅可以得到能量,並且通過與氧氣的反應,每1千克脂肪可以轉換成1111克水。這一能力讓駱駝可以在沒有水的條件下生存2周,沒有食物可生存一個月之久。駱駝的血紅細胞呈凹槽橢圓形,與其他動物的圓形細胞不同,這是為了讓血紅細胞在脫水狀態下仍可以流動。這種獨特的形狀這些細胞還更加穩定,在飲用大量水時(成年駱駝一次可喝下20公升水),不至於因滲透性的改變而撕裂。駱駝的非常強大,尿液是以濃汁狀排出,而糞便乾燥到可以作為引火之物。

駱駝可以忍受其他動物無法忍受的體溫和飲水供應的巨大變化。駱駝的體溫晚間為34攝氏,白天高達41攝氏,只有在高於這個體溫,駱駝才開始出汗。這樣駱駝可以每天節省約5公升水,並可以忍受出汗引起的25%的體重損失。

[下引]

人口渴時飲水是很舒服的, 但若是因為晚餐, 吃得太多調味料的菜, 或是過多的酒精, 夜裡口乾舌燥, 喝水夜尿, 那可是有點兒麻煩的喔.

前兩天大舅子慶炎才說, 為了減少冬夜起床如廁, 他從 Youtube 上學會提肛的運動, 可以一覺到天亮, 睡眠品質很好, 舒暢.

今年入冬以來, 我也每晚都會起身一兩回, 或口渴, 或如廁. 儘管長久以來, 都習慣少鹽, 少調味料的餐食, 但仍難免會吃到外面帶回的菜餚, 為了減少半夜起床的困擾, 我又想起幾年前曾想過的 [生津止渴大法]. 基本上與三國演義裡的 [望梅止渴] 相映成趣.

當口乾舌燥時, 心著到駱駝, 然後設法讓舌頭蠕動, 把唾液分泌出來, 滋潤幾乎黏在一起的口腔, 於是一股清泉似的注入, 把更多的口水引發出來, 幾秒鐘之間, 就可以聚足夠量的津液, 灌溉乾涸的上下顎與舌頭. 達到 [生津解渴] 的功效, 就不必引用床頭櫃上的冷茶了.

羊年裡, 我已經試過了幾回, 雖然還未熟練, 但是已經可以減少夜尿飲水的次數, 唯一的疑慮是: 不知道會對腎功能造成負擔否? 哈哈!    

因為這樣的小遊戲, 讓我對: 水果乾燥, 稻米乾燥, 木材乾燥等, 有興趣繼續玩下去. 對於媒體引用醫師的說法: [每日飲用清水八大杯 2000 CC, 茶和咖啡等飲料並不能替代喔!] 也抱持恨大的興趣, 想了解其真實性. 還有 [水與檸檬汁] 的問題, 以及 [人與動物乾渴到甚麼程度, 仍可以健康存活?] 的問題. 不過, 那是下封信的話題了.

敬頌  新年快樂

嗣洋上 1/22/104  9:38 am 看完 [客家高峰力袁万丁專訪]

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

2015-04 奇妙的人生


 

哥兒姊妹吉祥:

元月十二日星期一, 陽光普照的冬日良辰. 忍不著家中高樓枯坐, 起身下樓, 回楊梅練二胡, 與岳母聊天. 火車到達故鄉站, 出站右轉繞進阿亮家. 夫妻倆在看電視, 聊起上星期, 初中同學在老家的歡敘, 國守終因飲酒過量, 回家後帶來不小麻煩, 讓我再次警覺, 往後老友餐敘, 實在不必讓酒精給吃了, 務必要相互規戒, 保得健康身, 駛得百年船啊! 畢竟是處在物資豐盛的歲月, 實在有必要, 培養文明健康的飲食模式, 雖不必追求懷石料理般的精緻細膩, 但是吃飽喝足好上工的舊時代陋習, 必須早早給忘記嘍!

(: 即使現在, 還是有 [廚房備菜四小時, 狼吞虎嚥十分鐘] 就下桌的不好習慣. 實在對不起費心備餐食的廚房煮婦煮夫啊! 哈哈!)

我們自然談起三月一日大年十一星期一, 如何順利舉行水美國小畢業五十四年同學會的事, 我說正想前往農會與鑫財同學共商細節, 阿亮立刻拿起電話打給農會楊秘書, 那投回說總幹事剛出門, 不知何時 [退休] 的事?

走出鄭家往老家去, 經過電信局, 心血來潮地自動向右轉, 往農會去轉一趟吧? 進入總幹事辦公室, 兩位同事都在講電話, 我靜立門口,  透明玻璃隔間的大辦公室, 近二十位農會前鋒, 各個忙得起勁. 接連來過幾回, 年長的男士是識得我的, 但不知道底細, 算不出利益相乖指數? 數分鐘後, 停下話機招呼我, 才知道鑫財的父親千古, 正在鄉下家裡料理喪事.

我再度轉往楊新路上的阿亮家, 告知傅家的噩耗, 他是同學消息的集中, 轉播中心, 也是老楊梅火車站區的街長, 或許他心中狐疑, 方才楊秘書為何沒在電話中, 直接告知? 講好明天我約好昌增後, 再過來定奪. 再度辭出鄭家.

回到老家五樓, 昔日神明間, 拉上半小時的二胡, 又增加了左手控制兩個把位的練習, 歌曲中的 [蘿累萊之歌], 還有 [長城謠] 都是很好的練習曲, 甚至連最簡單的 [快樂頌] , 也是很好的練習曲. 合計已經有六七首, 重新定位的練習曲, 但是想要邊拉琴, 邊唱出音名, 還能夠清晰地聽到琴音, 不影響按弦的正確? 確實還得加兩把勁, 去熟悉 [一心三用] 之基本功訓練才行, 可見台上自彈自唱的愛樂者, 各個都是費盡苦心, 才能淡定歡唱的啊! 春節恐怕無法獻醜了.

到了岳母家是三點五分, 昌增回我電話了, 很快交換了明天早上去鑫財家上香的事, 與岳母共同看韓劇, 四點離開返回中壢. 到火車站的墊腳石生活廣場, 買衣領清潔劑, 記得學生時代, 都是用水晶肥皂洗衣服, 先用塑料刷, 把衣領刷過幾遍, 才整件浸泡在清潔劑裡. 可是自從開始使用潔領精後, 好像再也離不開那玩藝兒, 仿佛不先潔領, 衣服就沒洗乾淨似的?

時段清冷, 櫃台裡兩位女店員, 閒閒地聊著, 我比了一下噴衣領的動作, 問潔領精有嗎? 一位長得稍豐潤的女孩, 立刻打開櫃檯門, 說幫我找找看. 我尾隨在後, 直到最裡面的不重要貨架, 果然有幾排洗衣精, 更角落才是不起眼的潔領精. 她取下一瓶 [碧蓮], 正是我用慣的那種, 我也滿意的接過手, 準備往外走. 只是習慣性地看了 一下價錢 NT179 ?  [! 不便宜哩!]

沒想到乖巧的女孩, 停下腳步說: [讓我看看, 還有沒有其他牌子?]

於是在四五個國內外有印象的品牌中, 我選中價格只有三分之一的 [依必朗], 雖然與記憶裡的產品定位, 有很大差距? 但心中卻愉快的回憶起, 幾十年前, 只賣健康沐浴乳的公司, 如今也賣起潔領精來了, 在我心中, 這是好品牌, 所以就要了兩瓶拎回家. 用洗身體的品質概念來潔領, 應該不必擔心有後遺症吧? 哈哈!

二十樓上, 一向清靜的客廳, 傳來訪客的說話聲? 原來是日英住在聖保羅的好姊妹阿香回來了, 這次帶著四個孫兒孫女, 回來過南半球的暑假, 兩位大的參加師大的國語研習班, 六個星期課程含吃住四萬元? 兩個小的在家, 一位好動, 每天都一定要安排, 滑板, 乒乓等訓練課, 由祖父老煥爐開車接送, 最小的是手不釋卷, PAD不離身, 阿香說是個標準的小宅男. 四個孫兒都可以用國語與家人交談, 老大Elena 還用中文與阿嬤互傳簡訊, 正在討論台北賣場 Uniqlo Gap的信價比, 哈哈! 真是厲害喔!

阿香說四個孩子都不喜歡外食, 所以家裡每天都要準備三餐, 今天下午是炒了客家糯飯, 端一碗上樓來給日英品嘗. 我也好一陣子沒與羅家的兩口子談天, 就從最近比較有心得的紅燒肉開始切入吧! 她還記得我拿手的 [巴西雞], 讓孩子們都很喜歡, 那可是眼前四個孩子們的爸爸與媽媽, 年輕學生時的美好時代喔!

晚餐後, 昌增打電話確定明天去傅家上香的細節後, 又蹦出一個意外的狀況題來: [女兒將前往聖保羅出差, 希望找到能夠練習葡語的機會? 好讓巴西之旅更舒暢. ] 真是無巧不成書? 於是我就立刻建議找煥爐商量, 兒子文碩生意忙, 可能時間難掌握. 兩個即將讀高中的孫子輩, 都會講國語, 又正在中文學校進修, 應該是很好的相互學習機會.

但我放下電話後, 還是先上網, 在臉書上把這則意外的消息, 發給聖保羅的教授朋友Maria Helena Alfonso, 問她能否與台灣友人視訊, 教她葡文後, 才拎著手機下樓去敲羅家的門.

老羅來開門, 我們幾年來, 缺乏共通話題, 已經很少往來了, 至多是在電梯間巧遇, 哈拉兩句爾. (我也想過林師母, 與昔日法律顧問黃律師, 但都覺得不很恰當, 師母身體不好, 黃博士可能業務忙.)

兩個孫子在家, 從客廳開始就熱鬧得很, 因為不久前才見過, 所以立刻就在餐桌一角坐下, 我告知昌增的希求, 煥爐爽快同意後, 播手機讓兩人暢談細節. 兩位都是打卵見黃, 急性子的人, 我椅子還未坐燒, 電話就講妥了. 阿香說要煮茶, 老羅打開酒櫥, 取出一瓶21年皇家禮礮, 說這樣就可以了. 我們大該有十年沒這樣喝酒了. 一下子老哥兒們的情分又回來了, 這感覺真好.

孫兒各自玩, 三人從中壢幾年來的房地產暖身, 兩家目前都算是買對項目了, 所以談起來輕鬆. 立刻就把話題, 轉到從聖保羅返鄉的共同老友子憲哥, 我拿起手機撥過去花蓮, 十點不到應該還沒睡? 2002年先後返國後, 好像只匆匆見過一面, 但每一年都會通上一通電話. 老朋友, 這樣就夠了.

子憲比我們大四五歲吧? 是一位非常武俠小說, 江湖英雄式的朋友.

目前是扶輪社與同濟會的掌舵, 星期一星期四都要開會, 對地方公益

似乎投入很深. 我把電話交給老羅, 兩位羅家兄弟, 立刻聊得起勁. 時光回到了上個世紀末的聖保羅了. 阿香這頭也忙著與聖保羅的孩子們視訊, 把手機照過來, 那一頭是兩個孩子媽媽的大女兒凱維, 十二年多沒見面了? 親切地叫一聲袁叔叔, 真是千言萬語啊! 還是讓母女講悄悄話吧!   

十一點辭出羅家的十三樓, 那是巴西人認為吉祥的樓層數字喔!

一晚酣睡, 晨起, 搭火車返楊梅, 又繞進阿亮家, 通知他十點將與阿增前往高山頂傅家燒香的事. 阿亮左膝叩傷, 正在上藥按摩, 今天無論如何是不能參加我們習常的三人行了. 愉快地胡扯到九點, 該回去向岳母大人問安啦! 哈哈! 但是早餐尚未搞定哩, 於是就在大同國小那條大平街, 轉進大成路的第一家早餐店解決吧! 平日都是排隊的店面, 此刻倒是清疏, 叫了一碗熱豆漿, 一籠湯包, 真是飽足喔!

方登上九樓大門, 妻就從家裡往外走, 說是要做甚麼? 我八點在中壢出門, 她還未進早餐, 此刻卻已經把車停好在楊梅地下一樓, 匆匆見過母親後趕著出門. 又是一位急性子的至親之人. 與岳母聊完天氣後, 撥手機給昌增, 沒接? 幾分鐘後回播, 已經到家了. 於是我就辭出岳母家, 走過圖書館, 到陳家去會合. 大門深鎖? 原來他先去到武營街口, 在仁芳診所走廊等我, 猜我會從新農路過街而來的, 真是 [造化] 弄人啊! 哈哈!

昌增一言不說, 拉我先進診所去, 與兩位鄭家的女兒打招呼, 那是馬年最後那一天, 經由初中同學鄭泰銑引薦, 意外見過阿增十幾年為謀面的叔叔時, 得知的親人消息, 原來在民生醫院服務十幾二十年的資深護士, 正是阿增的至親. 一位是泰銑的親妹妹, 嫁給我岳母楊家做媳婦, 我稱呼她舅媽, 那是我熟悉幾十年的. 另一位是阿增叔叔騰星先生的女兒, 與泰銑, 阿增是平輩. 我未出現前, 阿增想必已與兩位護理親戚談過許多, 這兩星期才得知的親情, 人生真是處處驚喜啊!

離開民生醫院, 兩人驅車往農會, 鑫財同學正在路口調度車輛, 兩位弟弟也在農會招呼前來慰哀的親朋好友. 熱切招呼後, 鑫財臨時決定, 把辦公室裡的一夥朋友交給同事及弟弟照料, 開車引路, 帶我倆上高山頂傅家老厝上香, 與大哥鑫發會晤. 阿發有五個兄弟, 父親取得好名字, 分別是: , , (), , (么兒45年次, 在天津). 

老式的中等人家三合院, 已經搭起可以容下百人的帳篷. 鑫旺說這是老高山里, 十八座老伙房之一, 可見百年前, 含鐵重的紅土地, 是十分貧瘠的偏遠地區. 也許因為競技條件差, 孩子們除極少數, 給埋沒在賭博, 酗酒的刻版陋習外, 長成後各個都是能征善戰, 成為社會的中堅. 目前高山里已經又分出去近十個里了?  因為幼獅工業區的關係, 已經帶動農工混和區的地價, 路邊農地, 都已經有每坪三萬元的行情. 傳統農戶大量式微, u,4,3elena Alfonso社區建築趁勢而興, 休閒造產已經處處可見. 真是一塊充滿著生命力的土地. 雖然從小就知道高山頂, 除同學外, 也有親戚住在這裡, 就是未曾像這天, 那般貼近這塊楊梅屋脊的神秘地帶.

拈完香後, 鑫發陪昌增與我細說, 楊梅初中畢業之後, 電影故事般精采多姿的心路歷程. 原來因為家貧, 先在中壢新生路傅婦產/ 外科親戚家當兩年藥僮. 連簡單的外科手術都學會了, 才繼續修習高中以上的課程. 娶了范婦產科的千金, 因為妻體弱, 長期病痛, 才找遍健康養生之方. 因緣際會與德國健康生機學術機構聯繫上, 進入有機養生的生物醫療領域. 開啟了終生的志業, 目前在歐洲, 東南亞, 大陸等地, 與當地機構和政府, 都有合作開創健康養生, 改善醫病之農法, 膳食, 居住環境等, 整合企業方案. 太太的體質也已經獲得重大改善, 十餘年來, 基本上已經遠離藥石, 健康安舒.

儘管從水美國小就是同班同學, 但是鑫發的成長故事, 還是第一次聽到, 雖然2004年初中同學會都見過面, 但未曾如此深談. 人生際遇真的是處處充滿著, 波爛壯闊, 難以預料的迷離幻化啊! 阿發目前是廣西長壽養生村的企業顧問, 仍需在神州幾個城市間往返操持. 他天方夜譚式的治病延年職志, 已然是同學間, 最具開創性的選擇了. 祝福!

傅家兄弟交遊廣闊, 前來悼慰的親友不絕於庭, 我及昌增與鑫發略提過三月一日, 舉行小學畢業五十四年同學會之議後, 就先行辭出. 二十日告別式當日, 再相機前來為老人家送行.   

調轉車頭的片刻, 老么阿旺又向我們講述, 幾十年來高山頂與傅家田園的物換星移. 他家曬穀場前仍留有數根, 幾丈高的水泥柱, 原是高爾夫球練習場地, 有外鄉人來邀傅家, 鄭家等28甲地, 計畫經營高球場, 因未能獲得許可作罷. 外鄉老闆改建國宅, 起初因低價滯銷, 後改攻高價屋市場, 成功如今之童話森林等新社區. 附近的鵬程社區, 更是上千戶的新市鎮, 真是風水輪流轉啊! 阿旺也已轉戰天津, 經營十餘年. 這恐怕只是高山頂年輕一輩奮鬥史的蛛絲馬跡一角, 若能把更多的故事串聯起來, 恐怕就是楊梅農工商轉型的大變遷歷史吧!

當晚我寫下傅老先生千古的代訃聞, 周知哥兒姊妹們 (雖然國小上網的僅只數人爾).

[上引]

哥兒姊妹吉祥:

水美國小暨楊梅初中五十三年畢業同學鑫發與鑫財兄弟的父親傅公永萬先生千古, 享壽八十七. 告別式謹訂於元月二十日星期二上午十時, 在家舉行, 公祭後發引還山.

地址: 桃園市楊梅區高山里十七鄰梅高路441188

電話: 03-4787141

手機:

鑫發同學: 0932-028932 

鑫財同學: 0935-996303

請哥兒姊妹為老先生送行.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1/13/104

[下引]

然而高山頂之行並未結束, 阿增一直念念不忘, 住在傅家鄰近的另一位小學同學劉發賜, 方才還請鑫財撥電話找他過來上香, 順便閒聊.  只因阿財想為我們引路上傅家, 匆匆離開農會辦公室, 手機留在桌上, 客人留在客廳沙發等候.
 
車駛下高山頂, 岔開梅高路, 進入後火車站的新社區, 來到小學同班梁等船家, 掀門鈴, 等船出來應門, 兩句話說好, 一齊去拜訪劉發賜, 兩位都曾在楊梅新梅車行服務過, 也都才退休兩年, 不再開計程車. 等船嫂身體微恙, 孩子們上班, 等船不能在外頭太長時間, 午餐前必須趕回備膳.

三人一車又回到梅高路, 半山腰右轉, 再右轉, 就來到發賜家的巷口

一位粗蠻的中年後, 坐在停靠的機車上, 抽菸嚼槟榔, 正注視著我們

下車. 看是等船及我們, 立刻遞上香菸與檳榔, 我們都沒抽菸, 等船

接下槟榔, 門廊下發賜嫂與一位鄰居女士聊天, 大家都與等船是昔日

老鄰居, 熟悉地相互開玩笑.
 
昌增其實是想找另一位仍在耕田的老同

學林涼枝, 想謝謝他前月幫忙找稻草, 讓家禽過冬的事. 發賜才知道

他的住處, 於是四人轉到幼獅路三段岔路上, 一處教圓墩埤的地方,

經過一位女同學傅貞枝的老家, 進到一處大田庄. 進口處兩層洋房,

落地窗裡四五個兒童在嬉戲, 像極了幼兒園?
 
我們直接駛進大鐵棚

的修車廠, 涼枝兒子正滿手灰泥的在搞鈑金, 鐵皮屋裡是一座噴漆

, 他回答發賜的問話說, 父親在田裡, 就又埋頭幹自己的活.
 

回到兩層洋房前, 發賜與涼枝合作農事一二十年, 涼枝嫂推門出來招

, 三兩句就搞定方向, 上車往兩公里外, 涼枝代耕正噴殺蟲劑巴拉

割的田畝. 那是春節後可以有水灌溉的稻田, 目前趕種一冬春節可以

採收的白蘿蔔, 第一次播種, 天氣熱, 給蟲吃光, 這是第二播. 四人

下田去拔蘿蔔, 我用手機拍下幾張, 冬日豔陽下的科技農夫們.
 

涼枝小學畢業後, 去做建築模板學徒, 十幾年的模板生涯, 是楊梅新

農路的楊來師傅帶出來的. 阿來哥與我二哥同歲數, 很風趣的泥水木

模師, 小孩也與我們兄弟姊妹玩在一起. 世界還真的很小啊!
 

民國七十年前後, 故鄉縱貫道路拓寬, 兩側房屋店面的建築工程大發

利市, 可是找不到工人?  涼枝財轉行響應農委會 [小地主大佃農]

的計畫, 貸款三百萬美耕耘, 收割等農機, 開始二十多年的 [代耕] 生涯.
 
有遠征美濃的輝煌歲月, 最多有更過二十幾甲田地, 目前只剩眼前的一甲兩分地, 因為地主已經九十幾歲, 加上自家的四分地.

大鐵皮庫房裡, 停滿各型農業專用機器, 車輛. 總價超過千萬元, 但是真能派上用場的, 只有一半不到, 加上政策飄搖, 合算的代耕地都不容易找到了, 所以也漸漸走上半業餘的休閒路. 兩男兩女都已長大成家, 也各自有事業, 家裡的五個孫兒, 正是含飴弄孫的原動力.

多年來找發賜當運轉手, 載送重型機具出遠門, 到了耕地當副手, 兩人合作闖天下. 發賜家也是務農, 父親是招贅給劉家, 四兄弟只二哥從父姓, 林文祿也是我們小學同學. 那年代因為路途遙遠, 走路要一個鐘頭才到得了學校, 所以兄弟姊妹, 一齊入學的十分普遍. 可惜文祿從事木匠專業的那幾年, 少年得志, 耽於賭與酒, 把身體家財都搞壞了, 幾年前往生, 這是鄉間小部分家庭的宿命吧? 發賜轉業開計程車多年, 真是滄海桑田啊!

紅土覆蓋的高山頂, 好像有說不完的人間滄桑, 家家都有豐富的人文親情故事, 可是一半個早上, 就只能聽來這麼點兒軼事.

中午在昌增加開伙, 大骨蘿蔔湯是主菜, 白斬鵝, 紅燒烏魚, 鵝胗肝, 兩小杯的高梁. 第一次與發賜, 涼枝共餐, 阿增請來明青助陣. 好哥兒痛快地交換, 過去半個世紀來的人生歷程.

敬頌  春節快樂如意

嗣洋上 1/15/104 22:58 中壢書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