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8日 星期日

2021-02 有關牙齒保健與成本計算的奇想

 

2021-02  有關牙齒保健與成本計算的奇想

 


哥兒姊妹吉祥

 

楔子

 

元月下旬我左頰上顎長了牙疱?影響到三顆大臼齒的安危。

煩惱二三天,無解。

 

為什麼皮膚擦傷了, 有碘酒, 萬金油或面速立達姆可用。

牙疼卻只能掛號, 排 (一個月) 隊去看牙醫呢?

更奇怪的是: 去見牙科醫師都是外科動工具, 有沒有牙齒內科呢?

 

想起小時候家裡樓下店面, 租給李仁叔經營漢藥舖永安藥房.

牙疼嘴破立刻就磨一種青灰色的藥粉,抹上後一家大小都安心。

 

母親還時常說牙齒浮浮, 就去請李仁叔的兒子阿鑑哥, 磨藥粉或是揀水藥, 回到廚房來煮.

 

我始終不知道牙浮浮是啥滋味? 這幾天早上漱口後, 早餐時便感覺到, 牙齒好像變軟了?  整口牙都不敢用力咬合, 要兩三分鐘後才能正常使用? 大概就是母親的困擾經驗吧? 該是牙周病嘍?

 

那時候鄕間, 也有用火柴棒, 挖奌虎標萬金油抹上牙的。也有吃八卦丹, 仁丹止痛的, 大人還有服用 [牙痛五分珠] 的. 後來父親也用碘酒, 沾棉花棒來治牙病。

 

問妻: 家裡藥箱抽屜, 怎麼沒有牙齒藥?我已經多年沒用牙疼藥了, 她給一瓶 [ 必達定 Betadine ], 細看是從歐洲進口的, 有點相信, 再看是賽普魯斯? 又有些懷疑? 哈哈! 管他的, 試試看就知道了!

 

一連噴了三天都沒效果,正困惑間, 想起幾年前, 右上顎智齒, 在加州聖地亞哥即將脫落時, 本想自行解決, 但兒子媳婦擔心風險, 只能提早返鄉後處理. 那時我在信裡與大夥兒分享牙病的困擾, 紐約的良惠說: 李斯德林漱口水可緩和, 西班牙馬德里的文楠說: 年輕時即用鹽刷牙, 目前全口牙齒完好無缺.

 

於是我決定再度試用鹽巴按摩牙齦, 之後再用牙膏刷牙清洗.

 

一個禮拜後牙疱消失, 牙齦不再滲血.  按摩後牙齒發出磨擦玻璃的清脆聲音, 其實是有些刺耳, 但是此時感覺很爽! 立刻與兒子媳婦分享,  因為媳婦道曦的牙口也不好,  急著想野人獻曝啊!

 

[ 有關牙齒保健與成本計算的奇想 ]

 

進入辛丑牛年就一百零二歲的小舅, 是母親最疼愛的小么弟, 他只剩下一顆左上顎小臼齒. 十分顯眼, 想起來更是帶來生活上的萬般不便. 很難想像吃東西時會是怎麼樣的困難?

 

前兩回去拜訪小舅時, 曾很慎重關切地建議,  何不把唯一的一顆牙給處理掉? 小舅苦笑著說, 醫師不敢動手, 說是擔心會引起心臟太大的負荷?

 

過年前九十二歲的岳母, 讓我看她的左上顎犬齒脫落, 醫師說是牙齦萎縮, 不能立刻進行處理義齒的程序, 雖然不會疼痛, 但是咬合已經受到影響,

必須吃烹煮得較軟的食物, 連魚肉都要很小心, 豬肉就更是要注意了.

 

大年初六是岳母與大內弟妹的生日, 往年也都是安排三姊妹, 回娘家共歡的日子.  今年牛年岳母不想切蛋糕, 但是歡聚團圓餐還是依例進行. 這是岳父時就訂下來的行事, 方便三位媳婦年初二歸寧去. 女兒們也都要在婆家張羅的啊.

 

午餐前內弟的小外孫女, 讓我看她的門牙, 快六歲了, 小小的牙齒長得很整齊也細緻. 只見下顎的門牙, 乳齒一顆將落未落, 但是後頭的永齒, 已經冒出頭來. 大人都擔心會亂了齒列, 但是小娃兒怕疼, 不讓拔.

 

想起兒時, 大人都愛笑換牙中的孩子 [缺牙耙], 像是晒穀場用的耙, 缺齒後就會漏洞, 耙不乾淨谷粒, 小孩缺牙說會也會漏風, 含糊不清, 成為笑柄.

 

反正六七八歲的孩子, 人人都嘛會經歷這種尷尬, 見怪不怪. 倒是關心掉落的牙齒, 是否處理得當? 上顎要丟在明床底下, 下顎要投到屋頂上才行, 否則會爆豬哥牙喔! 哈哈! 現在誰家還有大明床, 紅瓦矮屋頂喔?

 

換牙都是在小學低年級前後進行, 以前的人都不很注意, 現代的父母親就開始煩惱了.  擔心日後矯正齒列可是有點: 費時, 費事, 又費錢的玩藝兒喔! 給孩子帶來的長時間不便, 更是非凡的考驗.

 

元宵節前我還請教媳婦, 說美國加州大人齒列矯正, 一口上下顎, 約五千美元, 需要戴上牙套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喔! 台灣不只是兒童, 年輕人甚至資深成年大人都時興齒列矯正, 這可是一門潛力無限的產業喔!

 

台灣的牙醫都很忙, 預約總在半個月到一個月才行. 所以幾乎都是拖到, 需要外科工具才能和緩的症狀, 才去牙科診所掛號候診. 健保規定每半年能夠免費一次的固定洗牙之外, 等到蛀牙才去處理的牙病, 一般都要經歷的程序:

 

補牙是第一關, 蛀蟲吃掉牙齒的一小部分後才發現, 牙醫清理完後, 若未傷及神經, 就用銀粉等各種材料, 將齒洞補回去後完成. 若已經深及神經, 疼得難以忍受才來問診, 那就會經過消炎止疼後, 抽神經, 清理牙洞, 填補完成.  

 

鑲牙是第二關, 蛀牙洞太大的話, 就需要做一個牙套. 那應該是很古老的冶金行業吧? 要把牙套做得和牙齒吻合, 讓病人感覺舒適, 絕對是一項手工藝的大挑戰喔!

 

鑲牙可以是單顆牙套, 到缺齒, 做相鄰兩顆齒的固定牙橋, 到兩顆以上的假牙, 到整個上下顎的牙套義齒. 工藝之複雜, 若不去想的話, 不會尊重牙醫的偉大藝術成就.

我小的時候, 那是民國五十年以前的時代, 鑲牙技師與牙醫都是可以開業門診的. 我岳母的叔叔阿皓舅公, 就是一位齒模師, 也在市場最熱鬧的武營街開業.  我二哥以下的兄弟,  牙疼都是找舅公幫忙的, 只是那時候尚未成為親家啦! 聽說是收費比大成路鄰居的黃乾水醫師低許多.

 

我偶爾會到未來舅公的牙科店鋪去玩, 一張理理髮店般的重實皮椅, 牆邊一桌子的石膏牙模, 最是吸引小孩去探險,  玩耍.  舅公也很喜歡小孩, 只是親切地提醒, 有些較危險的工具, 需要小心. 長大後才知道, 那些齒模和工作台, 在乾水叔齒科的診所裡是沒有的, 更大之後才明白, 牙醫與齒模師是兩種不同的執照, 雖然看似同樣的行業.

 

做齒模是硬功夫, 需要較多的時間和注意力, 但是奇怪的是, 時薪似乎比不上做牙醫? 所以牙醫就把花在石膏, 金屬加工的工作委託給專業技師, 省下更多時間做時薪更高的診所工作.

 

十年前岳父整口假牙, 牙齦萎縮, 套不緊,  不好使, 相當困擾. 後來也植牙兩顆, 但因為骨質酥鬆, 又無法使力. 用餐時特別難處理. 我曾想到中藥店的小擂缽, 可以研磨加工肉類等美食. 市場可以買到不鏽鋼的產品, 但是終究沒有去執行這個想法. 如今想起來, 還是值得進一步去推敲, 讓整套作法更像一台小小的電動食品經磨機, 更經濟, 更方便可行.

 

也曾想從食物烹調方式下手, 例如兒童時喜歡的水粄, 小蘇打粄, 蒟蒻等, 都可以做成牛排, 滷肉的香味, 還保有一點兒嚼勁,  相信可以提升牙口不好的, 飲食方面的莫大福祉.

 

植牙可能是醫治牙病的第三關. 陳俊龍醫師是世界的領頭羊. 他發明的專利, 為世人帶來無限的福祉, 也引領牙醫學界在植牙領域大步前進.

 

我的左下顎第二顆大臼齒, 從小學高年級時就蛀掉了,  當時還是請鄰居的乾水叔醫師為我診治, 補上金屬牙面. 直到服預官役時, 才崩裂. 那時的技術是要做一顆牙齒的牙橋, 必須修整相接的兩顆牙, 造成日後三顆牙都生病的現象, 於是我就一直沒去鑲牙.  很多年都是維持缺齒的狀態, 也習慣了.

1980 年代就從期刊上得知德國有植牙的技術, 那時並不普及, 但是我選擇等待成熟時機. 九十年代末期, 才聽到陳俊龍醫師的消息, 那時還是美國哈佛畢業的名醫, 不知道台灣有傳人否?

 

之後阿扁總統的女兒, 也到美國進修牙科技術, 成為新聞焦點.

之後岳父植牙, 媳婦也植牙, 家人陸續植牙, 妻也直了兩顆.

於是, 於是, 我終於也走上了植牙之路. 目前已經兩顆.

 

植牙的相對費用較高, 第一次在同學間討論植牙時, 是光平兄的經驗, 他一口氣植牙十顆, 每顆八萬元. 我的情形是每顆七萬元, 若乘以一班人的永久齒二十八顆,  那就可能需要準備一百九十六萬元的保健成本哦.

 

印象中第一次聽到植牙時的費用是二十萬台幣, 二十年之間降到七八萬元, 陳俊龍醫師團隊的努力, 可居第一功.

 

二十年前讀到陳俊龍醫師的報導時, 說他大學讀的是土木工程, 轉到牙醫後,充分運用土木工程的技術, 縱合醫學的領域, 幾年之間創新了許多牙醫的技法, 得到數十項的專利, 並廣為傳授到世界各國, 讓牙醫領域突飛猛進的提升, 讓手術更安全, 省時, 省事, 並大幅度節省費用.

 

目前台灣和許多國家一樣, 都沒有把植牙納入國民健康保險, 主要是因為費用太高. 期盼陳醫師的團隊, 能夠有更多更快的研發, 讓成本再次大幅度的降低, 或許不久之後, 國人植牙也可以像人工關節一樣, 得到健保的補助, 或是大幅減輕患者的負擔.

 

最近從國家地理頻道, 看到許多非洲賽倫蓋提大草原, 野生動物的紀錄影片.

即使貴為森林之王的獅子老虎, 在帶引著一家幾口分享獵物的時候, 都是狼吞虎嚥地撕咬, 吞嚥, 塞飽肚子為止, 還不時注意環伺在四周的豺狼, 禿鷹等, 第二批, 第三四批等著分一杯羹的食客們. 半點都談不到牙齒保健, 所以等到年紀大了, 牙齒壞了, 再也打不到獵物了, 自己就慢慢離群索居, 成為別的動物的俎上肉.

 

然而老師從小就教導我們, 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 還說最好要咀嚼四十下才吞下去? 可是現在的孩子們, 急著玩電動, 學生們趕著去上課, 大人們趕交通車去上班, 連退休的長者, 也為了追劇, 通通都是狼吞虎嚥的快速進食, 甚至一心兩三用, 連食物是甚麼樣都沒來得及看清楚, 就吞下去, 吃飽了! 哪還來得及細嚼慢嚥啊?

 

相信許多人不好的飲食習慣, 對牙病也是會帶來若干的負擔與傷害, 千萬不要等到牙齒生病了, 才想到要檢討改進? 俗語說: 牙疼不是病, 疼了卻要人命!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 國人甚至親人朋友, 普遍都對牙病沒有同比重的同情心,  那怕是是你疼得咬牙切齒, 都很難贏得身邊人的真心關懷, 哈哈!

那恐怕是台灣滿街都是牙醫, 你不去及早看診? 怪誰喔?

所以牙齒的保健千萬不可輕忽啊!

 

記得上個世紀末, 一位國際策略大師退休演說時說:

 

請每天出門前檢視自己的口氣, 若不及改善, 請與說話對象保持伸長握手距離, 這是基本功之外, 確保商談愉快順暢的禮節.

 

他還在酒會間玩笑的說, 牙病是口臭的最大原因, 想搞一下小浪漫都難!

No Beijo! 嘿嘿! 這也是很重要的禮節喔!    

 

去年三月 21 日, 我完成第二顆植牙, 是右上顎最後一顆大臼齒. 原定四月二日復診做最後檢驗的, 因為疫情而延宕至今. 昨天日英建議我儘快去安排複診, 她可以替我預約, 順便洗牙,  也可以讓自己更安心.

 

您呢? 多久沒去拜訪牙醫了?

 

敬頌   健康快樂   盡情享受明媚春光

 

嗣洋上 2/28/2021  晚10:21 於中壢書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