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8日 星期日

2021-02 有關牙齒保健與成本計算的奇想

 

2021-02  有關牙齒保健與成本計算的奇想

 


哥兒姊妹吉祥

 

楔子

 

元月下旬我左頰上顎長了牙疱?影響到三顆大臼齒的安危。

煩惱二三天,無解。

 

為什麼皮膚擦傷了, 有碘酒, 萬金油或面速立達姆可用。

牙疼卻只能掛號, 排 (一個月) 隊去看牙醫呢?

更奇怪的是: 去見牙科醫師都是外科動工具, 有沒有牙齒內科呢?

 

想起小時候家裡樓下店面, 租給李仁叔經營漢藥舖永安藥房.

牙疼嘴破立刻就磨一種青灰色的藥粉,抹上後一家大小都安心。

 

母親還時常說牙齒浮浮, 就去請李仁叔的兒子阿鑑哥, 磨藥粉或是揀水藥, 回到廚房來煮.

 

我始終不知道牙浮浮是啥滋味? 這幾天早上漱口後, 早餐時便感覺到, 牙齒好像變軟了?  整口牙都不敢用力咬合, 要兩三分鐘後才能正常使用? 大概就是母親的困擾經驗吧? 該是牙周病嘍?

 

那時候鄕間, 也有用火柴棒, 挖奌虎標萬金油抹上牙的。也有吃八卦丹, 仁丹止痛的, 大人還有服用 [牙痛五分珠] 的. 後來父親也用碘酒, 沾棉花棒來治牙病。

 

問妻: 家裡藥箱抽屜, 怎麼沒有牙齒藥?我已經多年沒用牙疼藥了, 她給一瓶 [ 必達定 Betadine ], 細看是從歐洲進口的, 有點相信, 再看是賽普魯斯? 又有些懷疑? 哈哈! 管他的, 試試看就知道了!

 

一連噴了三天都沒效果,正困惑間, 想起幾年前, 右上顎智齒, 在加州聖地亞哥即將脫落時, 本想自行解決, 但兒子媳婦擔心風險, 只能提早返鄉後處理. 那時我在信裡與大夥兒分享牙病的困擾, 紐約的良惠說: 李斯德林漱口水可緩和, 西班牙馬德里的文楠說: 年輕時即用鹽刷牙, 目前全口牙齒完好無缺.

 

於是我決定再度試用鹽巴按摩牙齦, 之後再用牙膏刷牙清洗.

 

一個禮拜後牙疱消失, 牙齦不再滲血.  按摩後牙齒發出磨擦玻璃的清脆聲音, 其實是有些刺耳, 但是此時感覺很爽! 立刻與兒子媳婦分享,  因為媳婦道曦的牙口也不好,  急著想野人獻曝啊!

 

[ 有關牙齒保健與成本計算的奇想 ]

 

進入辛丑牛年就一百零二歲的小舅, 是母親最疼愛的小么弟, 他只剩下一顆左上顎小臼齒. 十分顯眼, 想起來更是帶來生活上的萬般不便. 很難想像吃東西時會是怎麼樣的困難?

 

前兩回去拜訪小舅時, 曾很慎重關切地建議,  何不把唯一的一顆牙給處理掉? 小舅苦笑著說, 醫師不敢動手, 說是擔心會引起心臟太大的負荷?

 

過年前九十二歲的岳母, 讓我看她的左上顎犬齒脫落, 醫師說是牙齦萎縮, 不能立刻進行處理義齒的程序, 雖然不會疼痛, 但是咬合已經受到影響,

必須吃烹煮得較軟的食物, 連魚肉都要很小心, 豬肉就更是要注意了.

 

大年初六是岳母與大內弟妹的生日, 往年也都是安排三姊妹, 回娘家共歡的日子.  今年牛年岳母不想切蛋糕, 但是歡聚團圓餐還是依例進行. 這是岳父時就訂下來的行事, 方便三位媳婦年初二歸寧去. 女兒們也都要在婆家張羅的啊.

 

午餐前內弟的小外孫女, 讓我看她的門牙, 快六歲了, 小小的牙齒長得很整齊也細緻. 只見下顎的門牙, 乳齒一顆將落未落, 但是後頭的永齒, 已經冒出頭來. 大人都擔心會亂了齒列, 但是小娃兒怕疼, 不讓拔.

 

想起兒時, 大人都愛笑換牙中的孩子 [缺牙耙], 像是晒穀場用的耙, 缺齒後就會漏洞, 耙不乾淨谷粒, 小孩缺牙說會也會漏風, 含糊不清, 成為笑柄.

 

反正六七八歲的孩子, 人人都嘛會經歷這種尷尬, 見怪不怪. 倒是關心掉落的牙齒, 是否處理得當? 上顎要丟在明床底下, 下顎要投到屋頂上才行, 否則會爆豬哥牙喔! 哈哈! 現在誰家還有大明床, 紅瓦矮屋頂喔?

 

換牙都是在小學低年級前後進行, 以前的人都不很注意, 現代的父母親就開始煩惱了.  擔心日後矯正齒列可是有點: 費時, 費事, 又費錢的玩藝兒喔! 給孩子帶來的長時間不便, 更是非凡的考驗.

 

元宵節前我還請教媳婦, 說美國加州大人齒列矯正, 一口上下顎, 約五千美元, 需要戴上牙套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喔! 台灣不只是兒童, 年輕人甚至資深成年大人都時興齒列矯正, 這可是一門潛力無限的產業喔!

 

台灣的牙醫都很忙, 預約總在半個月到一個月才行. 所以幾乎都是拖到, 需要外科工具才能和緩的症狀, 才去牙科診所掛號候診. 健保規定每半年能夠免費一次的固定洗牙之外, 等到蛀牙才去處理的牙病, 一般都要經歷的程序:

 

補牙是第一關, 蛀蟲吃掉牙齒的一小部分後才發現, 牙醫清理完後, 若未傷及神經, 就用銀粉等各種材料, 將齒洞補回去後完成. 若已經深及神經, 疼得難以忍受才來問診, 那就會經過消炎止疼後, 抽神經, 清理牙洞, 填補完成.  

 

鑲牙是第二關, 蛀牙洞太大的話, 就需要做一個牙套. 那應該是很古老的冶金行業吧? 要把牙套做得和牙齒吻合, 讓病人感覺舒適, 絕對是一項手工藝的大挑戰喔!

 

鑲牙可以是單顆牙套, 到缺齒, 做相鄰兩顆齒的固定牙橋, 到兩顆以上的假牙, 到整個上下顎的牙套義齒. 工藝之複雜, 若不去想的話, 不會尊重牙醫的偉大藝術成就.

我小的時候, 那是民國五十年以前的時代, 鑲牙技師與牙醫都是可以開業門診的. 我岳母的叔叔阿皓舅公, 就是一位齒模師, 也在市場最熱鬧的武營街開業.  我二哥以下的兄弟,  牙疼都是找舅公幫忙的, 只是那時候尚未成為親家啦! 聽說是收費比大成路鄰居的黃乾水醫師低許多.

 

我偶爾會到未來舅公的牙科店鋪去玩, 一張理理髮店般的重實皮椅, 牆邊一桌子的石膏牙模, 最是吸引小孩去探險,  玩耍.  舅公也很喜歡小孩, 只是親切地提醒, 有些較危險的工具, 需要小心. 長大後才知道, 那些齒模和工作台, 在乾水叔齒科的診所裡是沒有的, 更大之後才明白, 牙醫與齒模師是兩種不同的執照, 雖然看似同樣的行業.

 

做齒模是硬功夫, 需要較多的時間和注意力, 但是奇怪的是, 時薪似乎比不上做牙醫? 所以牙醫就把花在石膏, 金屬加工的工作委託給專業技師, 省下更多時間做時薪更高的診所工作.

 

十年前岳父整口假牙, 牙齦萎縮, 套不緊,  不好使, 相當困擾. 後來也植牙兩顆, 但因為骨質酥鬆, 又無法使力. 用餐時特別難處理. 我曾想到中藥店的小擂缽, 可以研磨加工肉類等美食. 市場可以買到不鏽鋼的產品, 但是終究沒有去執行這個想法. 如今想起來, 還是值得進一步去推敲, 讓整套作法更像一台小小的電動食品經磨機, 更經濟, 更方便可行.

 

也曾想從食物烹調方式下手, 例如兒童時喜歡的水粄, 小蘇打粄, 蒟蒻等, 都可以做成牛排, 滷肉的香味, 還保有一點兒嚼勁,  相信可以提升牙口不好的, 飲食方面的莫大福祉.

 

植牙可能是醫治牙病的第三關. 陳俊龍醫師是世界的領頭羊. 他發明的專利, 為世人帶來無限的福祉, 也引領牙醫學界在植牙領域大步前進.

 

我的左下顎第二顆大臼齒, 從小學高年級時就蛀掉了,  當時還是請鄰居的乾水叔醫師為我診治, 補上金屬牙面. 直到服預官役時, 才崩裂. 那時的技術是要做一顆牙齒的牙橋, 必須修整相接的兩顆牙, 造成日後三顆牙都生病的現象, 於是我就一直沒去鑲牙.  很多年都是維持缺齒的狀態, 也習慣了.

1980 年代就從期刊上得知德國有植牙的技術, 那時並不普及, 但是我選擇等待成熟時機. 九十年代末期, 才聽到陳俊龍醫師的消息, 那時還是美國哈佛畢業的名醫, 不知道台灣有傳人否?

 

之後阿扁總統的女兒, 也到美國進修牙科技術, 成為新聞焦點.

之後岳父植牙, 媳婦也植牙, 家人陸續植牙, 妻也直了兩顆.

於是, 於是, 我終於也走上了植牙之路. 目前已經兩顆.

 

植牙的相對費用較高, 第一次在同學間討論植牙時, 是光平兄的經驗, 他一口氣植牙十顆, 每顆八萬元. 我的情形是每顆七萬元, 若乘以一班人的永久齒二十八顆,  那就可能需要準備一百九十六萬元的保健成本哦.

 

印象中第一次聽到植牙時的費用是二十萬台幣, 二十年之間降到七八萬元, 陳俊龍醫師團隊的努力, 可居第一功.

 

二十年前讀到陳俊龍醫師的報導時, 說他大學讀的是土木工程, 轉到牙醫後,充分運用土木工程的技術, 縱合醫學的領域, 幾年之間創新了許多牙醫的技法, 得到數十項的專利, 並廣為傳授到世界各國, 讓牙醫領域突飛猛進的提升, 讓手術更安全, 省時, 省事, 並大幅度節省費用.

 

目前台灣和許多國家一樣, 都沒有把植牙納入國民健康保險, 主要是因為費用太高. 期盼陳醫師的團隊, 能夠有更多更快的研發, 讓成本再次大幅度的降低, 或許不久之後, 國人植牙也可以像人工關節一樣, 得到健保的補助, 或是大幅減輕患者的負擔.

 

最近從國家地理頻道, 看到許多非洲賽倫蓋提大草原, 野生動物的紀錄影片.

即使貴為森林之王的獅子老虎, 在帶引著一家幾口分享獵物的時候, 都是狼吞虎嚥地撕咬, 吞嚥, 塞飽肚子為止, 還不時注意環伺在四周的豺狼, 禿鷹等, 第二批, 第三四批等著分一杯羹的食客們. 半點都談不到牙齒保健, 所以等到年紀大了, 牙齒壞了, 再也打不到獵物了, 自己就慢慢離群索居, 成為別的動物的俎上肉.

 

然而老師從小就教導我們, 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 還說最好要咀嚼四十下才吞下去? 可是現在的孩子們, 急著玩電動, 學生們趕著去上課, 大人們趕交通車去上班, 連退休的長者, 也為了追劇, 通通都是狼吞虎嚥的快速進食, 甚至一心兩三用, 連食物是甚麼樣都沒來得及看清楚, 就吞下去, 吃飽了! 哪還來得及細嚼慢嚥啊?

 

相信許多人不好的飲食習慣, 對牙病也是會帶來若干的負擔與傷害, 千萬不要等到牙齒生病了, 才想到要檢討改進? 俗語說: 牙疼不是病, 疼了卻要人命!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 國人甚至親人朋友, 普遍都對牙病沒有同比重的同情心,  那怕是是你疼得咬牙切齒, 都很難贏得身邊人的真心關懷, 哈哈!

那恐怕是台灣滿街都是牙醫, 你不去及早看診? 怪誰喔?

所以牙齒的保健千萬不可輕忽啊!

 

記得上個世紀末, 一位國際策略大師退休演說時說:

 

請每天出門前檢視自己的口氣, 若不及改善, 請與說話對象保持伸長握手距離, 這是基本功之外, 確保商談愉快順暢的禮節.

 

他還在酒會間玩笑的說, 牙病是口臭的最大原因, 想搞一下小浪漫都難!

No Beijo! 嘿嘿! 這也是很重要的禮節喔!    

 

去年三月 21 日, 我完成第二顆植牙, 是右上顎最後一顆大臼齒. 原定四月二日復診做最後檢驗的, 因為疫情而延宕至今. 昨天日英建議我儘快去安排複診, 她可以替我預約, 順便洗牙,  也可以讓自己更安心.

 

您呢? 多久沒去拜訪牙醫了?

 

敬頌   健康快樂   盡情享受明媚春光

 

嗣洋上 2/28/2021  晚10:21 於中壢書窗

 

2021年2月11日 星期四

2021-01 辛丑牛年開筆

 

2021-01  辛丑牛年開筆

 


哥兒姊妹吉祥:

 

楔子:

 

元月十九日上午 10:44 機場捷運 A21 環北站。十一奌的接駁車回楊梅。

 

天晴氣爽,溫度十八,九奌十分才去天成醫院心臟科門診 。三十七號,

前就回到家。今天的邱醫師看得比二個多月前稍慢?

 

這個禮拜氣溫較低,晚上的血壓,有三天超過一百三十,醫生說還是要注意一下。

不要超過一百四, 他發現很久沒量血脂、血糖,建議三月門診前五天,空腹來騐。

 

我又問他每天早上二個荷包蛋, 把高密度膽固醇吸收配額佔滿的養生術?

他說:那是西方人的說法。我們每星期二個蛋就夠了,多了不好。

真的是: 一個尚公一說法, 我也得要調整成每天早上一個蛋就好了.

 

[ 辛丑牛年話七十

 

記得千禧年剛過,就在野虎開 [ 佈部格 ],  把寫給大家的問候信公開保存起來

頭幾年剛從聖保羅回到洛杉磯, 寫得勤, 至少每星期都寫一封。

 

年大伙兒喜歡上 [ 臉書 ] 及後來的 LINE,所謂 140  個英文字母的七十個中文字短

問候信就少寫了,心想看的也少。不過我還是想寫,若干心事還比短信的三言兩語暢快。

 

十年來也在臉書重播分享。到去年 2020 為止,累積了七百封信。

野虎 [ 佈落格 ] 賣給了中華電信,累計也超過了二十萬人次到訪。

 

多年前,尤其是在洛城時, 元旦清早總會提筆寫信,一年復始,萬象更新。

這幾年過年的感覺淡了。也不着在年初一問候。

反正聖誕節前就順便拜完新年。再賀如意也沒多新鮮。

 

不過今年拖到元月下旬才打鍵盤信? 確實是遲頓了 。

何況還真沒有非吐不的塊磊哩!

 

A 21 站上午十一點往楊梅 5623 的接駁車上,只有四位乘客。

一位六十歲上下的女士,二位近八十歲的大哥。

一位大哥在埔心四維新村下車,我們三人在楊梅大成路下。

這樣的載客量,必定是賠錢的。司機彭先生是那位從苗栗搬來楊湖路住的,

似乎已經習慣這種稀疏的運量?

 

十年前國光客運台北來回的直達車,剛通車時,鄰居鎮民都雀躍不已。

但不久後就發生非假日營運量不足的挑戰。盡管轉換多家客運, 總算維持了下來, 但是營運班次明顯的減少了很多, 頭幾年我還不習慣, 離峰時段, 要等很久才有車, 總想寫信去反應? 此刻來看, 似乎是雖不盡人意, 但總勝過沒有公車路線的好.

 

十一點三刻就抵達楊梅大成路, 打電話給林老師, 他說一人在家, 正準備進午餐.

請他馬上過來, 一齊享用巷子口的 [ 十元壽司 ] .

 

那是一位三十歲不到年輕人經營的壽司店. 有一年多了吧? 店面乾淨明亮, 三分之二的面積給冷藏式的透明玻璃展示櫃給佔據, 不及腰際高的展示櫃, 像珠寶一樣展示著上百個, 各種樣式的壽司. 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陣仗, 非常的吸睛.

 

年輕人就站在展示櫃後工作著, 展示櫃下頭可能是各種冷藏新鮮材料吧? 展示櫃的邊上有一個小檯子, 放置美式速食店的三四種醬料包: 生薑, 芥末, 葵, 醬油. 我按算一人八個壽司, 請老闆任選十六個, 給他 160 元. 還關心的問說,十元怎麼賺錢呢 ? 他說就靠量多. 問到生意狀況, 回說平日裡兩三百顆, 假日翻兩番. 我還是覺得很難經營喔? 

 

楊梅街上已經很久沒有日本料亭, 這片三坪不到的小料亭, 引起我很大的注意, 但一直都沒有機會交甘,  自然也沒和老闆交談過. 不久前侄兒還反映說, 一次載木頭回家, 休旅車停路邊, 遮住一半壽司店面, 兩人多說上了兩句 ?

 

我只注意過店裡一兩回, 匆匆路過, 以為是一對婚前創業的年輕人, 內心暗暗地祝福著. 今天稍晚一看, 似乎是兄妹? 哥哥在扶著小工作几午休, 中學生狀的妹妹, 問我要甚麼?  午餐時林老師誇讚壽司的醋飯非常正宗, 菜色的多變, 也是出乎意料的精彩. 尤其螺肉和牛肉壽司, 是第一次吃到. 這年輕人一定會成功, 唯一的缺點是, 老闆不會招攬路過的潛在客人.

 

林老師在巴西是經營飯館發家的, 對餐飲有一套. 還透露最近在世貿中心旅遊展上, 替巴西朋友招攬客人的示範演出, 獲得很大的迴響. 我只想到壽司店的霓虹等, 不停閃著  [ 十元壽司 ], 格調低了些?  似乎是阻止客人上門的理由?  餐後回來是要建議老闆, 把走馬燈改成固定狀態? 可惜老闆午休了.

    

午餐煮的茶, 是前年十一月去泰銑家的茶園, 開楊梅初中 A 班同學會時, 大夥兒一起採茶, 凋萎, 炒菁, 發酵, 製茶的結晶, 充滿著陽光與趕時間下的炭火味, 特別香, 我喜歡混上沙坑的惠美壽東方美人, 同學們都喜歡. 二姊的中壢高商超過一甲子老同學是黃老先生的掌珠, 每年都送來二姊家, 留下年深厚月持久的同學恩情.

 

幾個世紀之久吧? 雖然是簡單的午餐, 也可以安排得別有深趣:

 

先是一小杯辛葛敦十二年威士忌, 上回以前都是用喝果汁的大肚玻璃杯, 今天改用小茶杯.

輕輕淺嘗, 還是醇濃會醉人的喔!

 

我又說了一次, 小時看西部電影, 約翰偉恩趕完牛, 入旅館, 每回都是在酒吧前只飲一小杯, 就上樓享受木桶泡澡趣.  偶爾鏡頭會拍, 即將肇事的小混混, 才連續飲兩杯, 然後就開始鬧事, 打架, 拔槍, 倒地, 身亡!  

 

我說這好比是西式的飯前酒, 空著肚子, 只要一點兒, 就可以感受到長期發酵等候被青睞的善意.

 

接下來是一小杯冰箱低溫三次發酵, 最後用伏特加殺菌桔仔酒. 甜桔是兩年前二姊家種的, 送我當試驗品.  這也是我上網鑽研公賣局埔里酒廠大師的釀果酒術後的修正作品. 山林脫俗的橘香, 透著紫色甜菜冰凍大地, 蒸餾後的冷冽, 那真是醺醺然啊!

 

兩小杯, 就只兩小杯, 我們都已經享受到陶陶然忘几, 神遊天地之垂天廣袤啦! 只有今日之前的憨仔們, 才會捉對廝殺, 非得拚完一整瓶穿腸毒藥, 才肯昏昏然散去.

中華飲食文化之博大精深, 給不肖子孫給糟蹋得只剩下:

吃到飽脹, 飲到醉芒?

 

一盤壽司十六種配料, 雖不致眼花撩亂, 卻可以完全滿足口腹之慾. 連視覺的享受也照顧到了.

建議用作下次同學聚餐的餐點, 讓大夥兒分享一下, 一向被忽略了的鄰家美食.

 

今天老師特別分享了,  四種自信心的長期試騐成果:

 

其一: 小車禍來臨甩手功護體

 

月前微雨在農會金融大樓前, 一輛轎車左轉撞上來. 林老師甩手功自動反應, 拍車, 轉身, 最後只能趴在引擎蓋上. 女駕駛驚呼, 停車, 下車道歉…  八十二歲過半的林老師, 只右膝擦傷,  診療後幸無大礙, 自信心大增. 那是兩年半前我從加州回來, 教老師勤練的, 半年後就說三高已經控制, 並到處傳授友好親朋, 這回更是神功護體了!

 

其二: 宏亮的進步第一名奬

 

林老師么兒聖保羅出生, 五歲回故鄉居住, 目前大同國小四年級. 中文確實有困難,  但是老師只重視道德教育, 學科倒是不會給孩子壓力. 這學習結束, 老師頒一個最佳進步獎給宏亮. 這就是老父親最大的滿足與成就. 老師請一位輔大生陪孩子讀書, 一星期一次, 只要求做人處事的道理, 不需要課業補習.

 

其三: 土地代書小姐白夕登錄成功

 

兄弟繼承土地的的問題, 已經磋商三四年未果. 老師聽我建議到市府相關單位詢問, 得悉一切流程後, 請代書小姐依照作業流程, 一個星期就完成爭論有時的分割登記程序. 再次證明循著正確的途徑,可以避免厲害相關法務人員的雜音困擾.

 

其四: 李奧納多的事業接棒之路

 

老師六十過後才在聖保羅投入塑膠帶加工事業, 小有規模後準備交給長男李奧納多. 頭幾年首府大學企管系畢業的高材生, 並無心接掌小產業? 老師也不心急, 請兒子在工廠裡實習, 大小事均耐心說明. 進入狀況後, 仍請兒子以自負盈虧的方式, 逐步熟悉各部門之經營. 如今已經全面接管, 並研究創新商機. 儼然一位心懷遠大的將才.

 

最後期待: 的創業培訓之路漸露曙光

 

老師么兒的母親安娜, 是巴西食品加工系的高材生. 隨老師遷台後, 總想創業拓展巴西飲食. 三年多來並不順遂. 老師從各方面想給以指導, 總是不得契合. 這兩星期透過台北旅展之經驗, 似乎找到了切入之道, 衷心期盼安娜可以就此開竅, 展開學習成長之旅.

 

此刻是除夕夜的最後一個小時, 沒想到牛年開筆, 竟然想了三個多星期?

這愁雲慘霧壟罩, 世人憂愁滿面, 世局卻又波爛壯闊的鼠年已過, 希望悄悄而來的牛年, 可以帶來龐然大物身軀般的歡樂康泰.

 

敬頌   吉祥如意   健康快樂

嗣洋上  2/11/2021   23:15  年夜飯後於中壢書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