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

2016-32 記我們楊梅初中第十四屆第一次集體出席梅中校友年會


 
 
2016-32 記我們楊梅初中第十四屆第一次集體出席梅中校友年會

哥兒姊妹吉祥:

(11/13) 天我們楊梅初中第十四屆同學第一次集體出席梅中校友年會, 桂華, 謝足, 文琴, 似蓉, 永亮, 泰銑, 和區區在下,  於探望黃厚源老師及師母後, 前往幸福鹿餐廳報到. 鴻德, 仁樹, 淑雅三人則委託出席, 是今年最大的代表團. 另有第六屆, 第七屆學長在隔牆宴會廳席開兩桌, 席間在香子的大哥仁安學長引領下, 共襄盛會. 成員包括羅春宏老師, 及旅居巴西聖保羅四十餘年的張永西學長, 鄧幸光詩人及寶眷等, 熱鬧溫馨.

 

早上九點我背上書包往中壢火車站走去, 因為有同學會資料與相機, 書包有點兒重量, 氣象說氣溫會是攝氏 20-29 , 我穿了薄線衫, 走到中正公園就開始出汗了. 但並未脫下長袖套頭衫來, 進到火車站月台, 已經汗濕背心. 假日的火車班出乎意料的擁擠, 車上的冷氣正好為我冷卻下來. 打個電話告知阿亮, 說我直接走去母校大門口等候台北來的幾位同學, 就不繞進楊新路鄭家去.

 

九點四十剛過的楊梅街上, 假日人還是很少, 我沿著熟悉的店家走廊, 拍下幾張拱門廊道的照片, 到了鎮/ 區公所的地下道裡, 兩牆沿壁的塗鴉, 又吸引我連續拍下幾張照片. 分局背後的陡坡, 是通向即將拆除楊梅故事館 (: 創校張芳杰校長宿舍) 的通衢樞紐. 兩位退休約莫十年, 體態儼然發福的女老師, 從紅樓巨廈 (: 前葉國光校長退秀前後手上規劃籌建的楊梅 [豪華公寓] 大樓) 的側邊大咧咧地走下來, 三人沒有對話招呼的空間與時間.

 

走過了通往操場的大斜坡, 我才發現左側的行道樹, 每一棵都是二十年以上粗壯翠綠枝葉繁茂的楊梅樹, 這讓我走在四五米高的圍牆下時, 仍感到滿心歡喜. 心想春夏之交, 楊梅結實纍纍的景象, 一定是可解遠方遊子千江鄉愁的溫馨畫面啊!

 

我第一次發現從教室要下到操場的坡坎邊上, 有一道兩三米寬的大鐵門? 沿路牆上開始掛滿 [中舉] 學生的祝賀廣告塑膠布簾, 這我在中壢交流道上的啟英高中看過許多年了, 正感到有些俗氣難耐, 就已經來到校門前二十米處.  

 

放慢腳步游目四望? 路的另一邊有一輛黑色 Lexus 正在停靠, 看清楚駕駛座上的是七班的文琴同學, 她大學是在山明水秀人文薈萃外雙溪的東吳大學中文系 (區區在下則是憂國憂民的經濟系, 哈哈), 接下來幾秒鐘, 從洛郡克立盟山莊趕回來, 參加慈濟茶道陶藝研修班的似蓉下車來, 我開始吹口哨招呼女同學們, 桂華, 謝足也陸續伸著懶腰鑽出車來.

真是太巧了, 我等了十幾秒鐘, 等校前路上沒車了, 才走過馬路去招呼娘子軍團.

 

似蓉熱忱地從車後行李箱掏出兩盒巧克力, 說是送與我和阿亮的. 匆匆謝過後, 我指著身後十米的大鐵門, 告訴她們說初中地理課的黃厚源老師家就在這, 沒等大家弄清楚狀況, 我就快步上前按門鈴去, 文琴停妥車才現身人行道上, 大夥兒就這樣地 [] 進了九十三歲黃老師與九十二歲師母, 寧靜安舒的假日晨間庭園時光.

 

實際上是這樣的, 我昨天剛來過老師家, 方才Maria 一下就認出來, 我先問清楚兩位長者是否方便見客? 回說已經在客廳看報好一段時間啦! 才敢讓同學們一擁而上的,  Maria 特別讓我們從花園的正門進客廳, 老師穿著絨毛夾克, 很溫暖的神情. 師母依然是居家高領的毛質連身洋裝, 外罩半身夾襖, 也是很舒暢輕快的樣子.  

 

沒等大夥兒兒介紹完, 就先請大家挪好位置, 拍拍照. 我進廚房找 Maria 幫忙掌鏡, 昨天為我們拍得極為傳神. 她說正在煮咖啡, 我拉她出來拍完照才回去繼續工作, 一方面把兩位長者的近況說給女娃兒們知曉, 盡管昨晚我已經在臉書上, 把臨時起意, 前來探望老師的經過連同與老師們的合照說過一回了, 可我知道同學們看臉書的已經越來越少.

 

大夥兒坐穩之後, 我才把老師小書桌上的筆記本, 請來讓女同學們瞧瞧, 各個都驚訝的表情, 比一公分見方小一號, 整齊清晰的字跡, 一行行, 一頁又一頁, 用心又透出堅韌非凡的毅力, 持續了三年多了吧? 同學們更佩服老師的眼力. 我這才在夾報的廣告紙上, 逐位寫下同學名姓, 好讓老師一次核對, 重拾五十二三年前, 逐漸消逝的記憶. 老師的聽力已經退化, 又忍受不了助聽器的噪砸. 似蓉說自己也配上了電子助聽器, 在洛城與孩子們上書法課時戴上, 才能聽得清楚他們的問題, 深悉老師漸漸失聰的困擾. 幸好老師過人的眼力, 已經比大多數學生們都福氣啦!

 

女士們繼續與師母有說不完的話題, 師母和昨天一樣, 精神奕奕, 儘管沒有了牙齒, 吞嚥機能也偶爾出現些許狀況, 但是依然健談又記憶清晰. 尤其當年如果同學們的兄姊也在學的, 師母幾乎都能說出名字來, 讓我都感到十分驚訝!

 

我從書包取出上屆校友會的會議紀錄, 上面有從第一屆開始的參加校友會名錄, 老師興趣盎然地從第一屆的傅朝枝學長說起, 第二屆的傅標榮, 周新明還都想得起來, 臉上泛起了笑意, 輕快地說出某某又某某, 他清楚記得幾位的長相, 又說第一二屆的同學, 記得最清楚啦! 我事後與阿亮推算過, 第一二屆的學長們, 如今也已經是八十二三歲的資深國民嘍 

 

牆上的時鐘是十點十分, 我告訴同學們, 還有時間可以繼續談下去. 我出門去看還有晚來的同學在校門口等否? 遠遠的看到阿亮獨自正在路邊停靠摩托車, 學校大門沒人逗留. 我招手請阿亮到黃老師家來, 他說二班的仁添說好要來又黃牛了. 說是不想參加擴大的校友會, 只參我們這一屆的就可以啦.

 

阿亮是我們這一屆同學在故鄉與老師們溝通的窗口, 進了熟習的黃老師家後, 我先補拍幾張照片, 大家繼續聊了約莫十分鐘, 有人說是想進學校去回憶一番, 就告辭了黃老師與師母. 留下老師繼續翻閱同學名錄, 重拾片片斷斷的記憶

: 老師的記憶三年前, 已經開始受到年齡的影響而逐漸衰退了, 與訪客談話時, 問明身份, 喚回舊日的影像, 然後把談話內容詳實記下來, 是老師想到可以防止記憶迅速流失的苦法子. 每天早上的香功晨操, 也是很有幫助的吧.

[插播] 前一天拜訪老師問起年齡時, 師母搶先回說, 自己是92, 老師大多了, 95, 96 還是97, 8…了吧? 我雖然心裡蒙上絲絲的霧, 但是很快就歸類是長者記憶的常態, 正想恭維老師長壽, 老師卻笑著告訴我說, 自己應該是民國十三年生的 ( : 比我家雲嬌大姊長一歲), 只因為民國32年左右, 輾轉從福建泉州, 經過菲律賓來台灣與父母家人會合時, 母親擔心會調去當兵, 就虛報了五歲, 所以身分證上的年齡是民國八年出生的 (: 比我家大姊夫劉魏乾先生長一歲).

老師還興味盎然地述說著, 家鄉泉州是遷徙東南亞的最大僑鄉, 有趣的是大部份出外的人, 都是假藉別人的名字上船的, 雖然我心頭又再度蒙上一絲絲煙霧? 可是擔心會打亂了老師很不容易湧上心頭的思緒, 也就沒打斷老師的故事, 問為什麼選擇冒名頂替去鄉呢? 可惜老師依職位說出答案, 就跳到來到台灣後, 陸續教養五個孩子的黃金歲月. [插播畢]

 

我與同學們探望黃老師和師母的照片, 以傳  Google 請分享:

https://photos.google.com/share/AF1QipNKUxDjVhgbAYCp4Cv8kmaIRwODfy928JQxdY5Dwqlds4BCOLpYQByW-_KTH0yCSA?key=LTlyWE84andXcU10Nm80QnUyRlZtb09qVGw5MFRB

 

文琴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後, 曾回到母校教過幾年書, 熟悉昔日叫 [大順] 的幸福鹿餐廳, 她和女士們一車, 先行到校友會場報到. 我陪阿亮一齊走路過去. 一轉眼就看見從巴西聖保羅返鄉的代表張永西老哥, 獨自一人正在校門口與資深的警衛談話, 看到我之後, 立刻疾步走上前來, 警衛是見過我的, 想必倆人的談話也是因我而起的吧?

 

果然永西哥急急地說出, 是看到我昨晚的臉書, 才決定到母校門口來會合的, 沒想到一個人影都沒有? 正在向校警伯伯詢問究竟, 剛好就遇上了, 他又回我話說, 大嫂在聖保羅沒回來, 所以早上是一個人, 從關西百年大鎮的住所開車過來, 已經先到會場去過了, 但是沒見到熟面孔? 就開車來校門口的.   

 

介紹過阿亮後, 兩人上了永西哥的車. 未移民赴巴西前, 張家除了是發成戲院的大股東, 在楊梅街上也擁有很多片產業. 永西哥一家的製材廠與製冰廠就在楊新路上, 與阿亮家也是昔日鄭爸爸的診所南陽醫院相去百米不到, 豬屠河壩的河堤邊上. 隔一道水美橋就是往高山頂軍營今日的梅高路. 所以說起來大家都熟悉. 阿亮說張家的叔伯兄弟, 有一位娶了阿亮的姑姑, 算是很近的親戚啦.

 

永西哥的車停在文琴的後一排, 女同學們剛好下車, 我略為介紹過後, 桂華與謝足還記得三四年前, 岫雲從洛城返鄉期間, 父母家人曾在關西的一座魚塘餐廳與巴西返鄉的老朋友們歡敘, 永西與等一會兒即將現身的幸光兄都在座, 我們這一屆初中同學也湊足一桌, 大家都是老鄉親, 杯觥交錯, 和樂融融.

 

走進幸福鹿餐廳玄關, 已有兩三位校友在接待, 第六七屆的學長們, 是由黃仁安大哥作東, 席位擺在前廳; 梅中校友會因為人數較多, 又有會議必備的麥克風, 投影機等設備, 另隔出一個大會議廳. 永西是第六屆, 我們就在玄關處暫時分手了.

 

校友會的大廳很寬敞, 緊鄰著廚房. 前檯有一座喜宴的舞台, 可以站上十五個人平排的寬度, 燈光投影七十二吋寬銀幕, 設備算是中上等級, 舞台下是一橫排十人座的主席及來賓幹部席次. 現場共佈置了十八張圓桌 (: 去年出席的校友有永久會員93, 個人會員25, 共計118) . 進口處一長排喜宴案內/接待處的登錄台. 校友會總幹事母校的林俊吉主任, 一身運動老師的勁裝, 在忙碌的招呼著. 看到我們這一夥第一次參加的校友學長們, 特別親切地走上前來. 由於籌備明年二月四日大年初八的同學會, 擬借用學校禮堂舉辦, 籌備小組和林主任有過較密切的往來.

 

圍坐一張圓桌, 花了二十幾分鐘填寫報名表, 繳費完之後, 女士們選中第一排舞台右側的圓桌入座. 除我們這一屆同學外, 補校第六屆的陳賴順子 (辦桌烹飪業) 及初中第十一屆的李光復 (老師退休) 與我們同桌.

 

大會開始唱完校歌後第一個節目就是新會員就紹, 我們第十四屆是第一批亮相的, 總幹事逐一唱名, 簡短自我介紹後, 麥克風換手. 連委託報名出席的淑雅, 鴻德, 仁樹也都唸到名字了, 大家跟著新人起落, 掌聲不斷, 場面十分溫馨熱絡. 我也滿場跑地拍下幾十張值得紀念的歷史鏡頭. 請上網去分享:


 

會議行進如儀, 也準時於正午時分結束, 午宴開席.

今天出席的校友比預期少了三分之一, 席開八桌, 因為不是很熟悉, 又不想喝酒, 所以沒有過桌敬酒的熱鬧氣氛, 午餐就像是同學們歡敘的氣氛, 稍稍封閉但溫馨依舊. 席間我與謝足去到前廳, 與第六七屆的羅春宏老師, 巴西代表永西哥, 幸光詩人, 還有午宴主人香子的哥哥仁安學長等問候打招呼. 稍後他們倆桌男士們, 也來到大會現場, 向全體校友們舉杯問候, 賓主盡歡. 

 

菜色出齊後, 我們也都飽足, 悄悄與主席和林主任招呼後散出, 走路到兩個路口外的母校去參觀回憶一番. 桂華, 阿足, 阿亮與我九月初來過一回, 文琴多年前在母校任教, 但是也和似蓉依樣, 對於校園的巨大變化感慨十分. 我也充分盡責地拍下幾十張. 出了校園, 女士們搭文琴的車北上, 阿亮騎車回去, 我緩緩地沿著校前路, 進入張校長公館, 按下幾張拆建前的最後身影.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11/20/105 15:22 中壢書窗

Ps: 

 

11/15  星期二, 校友會後兩天. 妻驅車返鄉探望八十八歲的岳母, 又是晴朗燜熱的一個冬日, 楊梅中學校友年會剛過, 昨日與美玉通電話, 她說李汝廣老師九十五歲, 比黃厚源老師長兩歲, 獨居. 家人已登記榮家, 但聽說要等一百多號才有機會? 希望同學們常去探望.

我緩步上貴山, 一一巡視著黃老師手書的楊梅東西南北地理誌, 內心思潮澎湃, 中華民國資深國民的長照問題, 真是迫不容緩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