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2016-28 客語中的雅俗共賞之三


 

 

哥兒姊妹吉祥:

 

(105) 年三月, 我連著寫了兩封談 [客語中的雅俗共賞] 的信.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老戰友, 出生在苗栗的志弘哥兒在非斯書上與我討論, 家裡常說的一句客家話, 但是意思似乎不很明確? .

 

志弘轉述父親說的話: [心糟糟] 是甚麼意思 ?

 

[插播] 10/5 連天白雲, 晴空萬里. 想出去飛

 

家母在世時也常說這句話, 她是家裡還有半缸米, 就會開始發愁的典型客家持家女性. 我回說是: 心有罣礙, 著急, 也有說 [心醩醩], 就像是岳母用糯米蒸製酒釀的發酵過程一般, 擔心氣溫低發不起來, 又擔心過熱酸掉了. 是一種不很具體但又確實存在的憂悶. 還有說 [心焦焦] 的. 其實就是用著急的著之疊字 [著著].

 

客家話也像國語和台語一樣, 有很多用疊字的機會, 特別顯得貼切萬分. 例如: 失望透頂時說 [心冷冷]; 十萬火急時說 [緊繃繃], [快快走 (客語的走是跑步, 相對的是慢慢行, 才是走)]; 有趣的是喜不自禁或是恨得牙癢癢都可以說成是 [牙歪歪] 的. 

 

志弘又想起來外婆常說: [心遭] 兩個字. 我想到相對的國語字應該是 [心焦焦] , 焦急或是著急.

 

[插播] 10/7 雨, 小學劉老師母說想唱歌, 幾人上小台北華城仁添家

 

兩個星期前, 志弘說決定要參加客語認證班, 去取得老師資格, 退休後將致力於客語教學傳承, 讓我佩服. 自己也曾經想過這個問題, 然而自認為已經是客家庄土生土長, 超過一個甲子的客家人, 難道還需要取得認證才有資格教孩子們說客家話嗎?

 

想當年服預備軍官役, 從金門退伍下來後學英語會話時, 救國團青年服務社, 天主堂主教公署, 只要是從英美語系國家來的, 都有足夠的資格教我們學講英語,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也說過, 當年在西湖畔觀光旅館學英語時, 也是這樣的. 誰還管他甚麼教師資格認證呢? 曾幾何時我們的證照像大學一樣的氾濫, 好像靠著證照就可以推卸教學品質的責任? 於是我就放棄這條挑戰了.

 

[插播] 10/10 國慶活動陰天, 算是很好福氣, 願國泰民安

 

一年多來, 我又想起教孩子們說客家話的事, 我知道小學裡都有方言教學, 於是向孫兒輩的振廷借來六年級的客語課本. 略讀幾回之後才發現, 音標很不容易自學. 我問孩子們也都說學校老師並沒有足夠時間, 像昔日英語教學, KK 萬國音標開始教起. 所以小孩也看不懂教科書附錄的客語音標. 他們說都是在課堂上, 跟著老師唸, 才逐字逐句地學會. 同學們也都直接從課文學習記憶, 多數都不會善用音標來幫助學習.

 

我擔心這樣的方言教學必定會失敗的, 就像過去我們中學大學的外語課程依樣, 如果沒有足夠練習說話的機會, 只是從課文, 文法著手, 不但事倍功微, 就像大多數非外語科系畢業的大學生那樣, 連開口都不會也不敢.  

 

[插播] 秋節去北美玩一趟的阿足與桂梅回來了, 本來約好 10/5 要歡聚的, 臨時又變卦. (10/11) 天我出門上台北東門陪大嫂的前一分鐘, 桂梅來電話, 相約 10/17 將陪著旅居紐約的大雲來故鄉老家暢敘, 非常期待.

 

三個多禮拜前 (9/15), 我在客家電視 [客家庄走透透] 節目裡, 看到一位研究客家白話語文的廖金明老師 (手機 0921-685867 這是客委會網站提供的應該沒有隱私問題, 哈哈), 用了三十年時間, 研究完成一套客語白話文字的字集, 並受客委會延聘為薪傳師, 全國到處舉辦研習班, 希望能夠讓客家話裡 [有音無字] 的現象大量的減少.

 

他自己也擔任研討會前後, 新聞稿客語寫作的發布工作, 下面是廖老師當記者報導的一小段摘錄, 哥兒姊妹可以體會到其用心之處:

 

[理事長劉秋琴指稱:為了liauˋ加強宣傳與眾鄉親瞭解,以及增加學員學習[客家白話文],特別邀請各界鄉親共下來觀摩阿廖伯教[客家白話文]ne內容…]

 

很明顯的, 廖老師是重在客語發音, 我寫客語中的雅俗共賞, 與廖老師的方向有很大的不同, 這裡與哥兒姊妹聊的話題是, 有字也有音的生活語詞. 只是客家話裡的意思與用法, 和國語可能有一點兒不同, 才凸顯出方言的趣味性, 也隱含著方言若逐漸消失後, 很多精彩的語文創作與藝術性也就跟著流逝了, 那會是很可惜的事啊. 

 

志弘與想進一步研修客家話教學的哥兒姊妹, 可以與廖老師聯絡討教, 或是參加客委會在各地區巡迴舉辦的相關研習課程. 我也把廖老師發表在客委會網站的三百個字範例抄了下來, 準備適當時機可以即刻展開研習後, 與哥兒姊妹們分享心得.

 

此刻翻閱手上的一則塗鴉, 九月八日看到 Youtube 上徐克的電影 [妖獸城市]. 是講人造人與外星基因入侵的科幻題裁. 不禁讓我想起客家話裡的 [夭壽] 二字. 原來是國語年幼往生的夭折意涵, 也用來註咒做壞事的人事物, 這在閩南語裡最常見, 口氣可輕可重, 也可以只是輕輕的打情罵俏.  

 

還有一則是九月 25 日寫下來的:

 

客家話的 [] [] 不同.

[] 是形容體態與體重.

[] 常用來是形容心態與內在.

例如: 空心大老, 說話很 [], 根本信不得. 稻米或水果, 果實結得不實在 [] 掉了. 農作物過熟才採收, 老掉變質了, 也可說是 [] 掉了.

 

計畫寫前兩封信時, 還留了幾則材料, 可惜這封信已經夠長了, 還是留待下回有機會時, 再繼續討論好了. 上星期第 51 屆廣播電視金鐘獎, 曾國城主持的 [一字千金] 入圍, 該節目讓國人重拾國字書寫的記憶, 否則真會讓人擔心國人不自覺地, 逐步忘記甚至放棄國字書寫的能力, 國語文一旦都變成了拼音或是注音文字, 遲早會斷送中華文化之美的.

 

: 我自己也已經屢屢發生書寫國字的障礙, 同時也深深感受到, 划手機與簡訊的 [] 習慣, 已經嚴重影響國人閱讀的耐性.

超過兩百個字的 [長篇], 已經乏人問津?

 

光輝十月, 多一半是下雨刮風的日子, 莊敬自強好像是很好的話語.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10/12/105 正午時分 中壢書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