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2015-3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哥兒姊妹吉祥:

端午節依例回故鄉敬神祭祖, 即將九十高齡的大嫂因為感冒未能從台北下來參加. 大嫂是一位外表瘦弱柔順, 然而性格堅強, 吃苦耐勞無人能及的偉大傳統典型的客家女性. 若不是身體實在撐不下, 這種家族祭典的重要日子是決定不肯缺席的啊! 引領一家三代十幾口人上香請神祭告天地先人之後, 即刻電話向東門的大嫂請安, 無線的那頭傳來一疊聲未能出席的歉意, 夾雜著十分撕裂的咳嗽, 讓人心疼!

 

還是裝出一貫爽朗笑聲, 故意揶揄著說:

[幾十年都沒生過病的, 怎麼會突然不舒服了呢?...天氣那麼熱, 一天唸經走路四五個鐘頭, 鐵打的都會軟掉喔…]

 

大哥過身後, 兩年多來, 不知道幾次勸過大嫂, 運動健身就好, 不需要一天行經走上四五個鐘頭, 好好的後生晚輩都會受不了喔! 可是她就是笑笑地婉拒, 我知道是因為面子問題, 唸經與外丹功班上的學弟妹們, 都格外的喜歡並照顧大嫂, 希望她早日走出大哥先行的悲慼,大家都稱讚大嫂是最最資深的模範生.

 

[不是啦! 上個禮拜國軍英雄館一年一度的唸經大法會, 冷氣開到太強, 都會打顫抖, 一天四五次進進出出, 就給他感到了啊!...當時就試 (感覺) 到不當, 可是大家都很認真坐在裏頭, 不好意思先離去, 持續兩三天就突到了! ! !]

 

雖然每天都兩次電話問候大嫂, 但因為妻擔心我腳傷尚不宜走遠路, 仍等到一個禮拜後才上台北去探望, 咳嗽仍困擾著, 我沒預料會是如此頑固的傷風? 體力明顯減弱, 但是服藥消炎又擔心會有些暈眩的副作用, 真是兩難啊!

 

然而大嫂每天從七點就出門, 外丹功一個半小時, 接著參加唸經班到十一點半才散回家用午餐, 下午一點半又開始唸經行經, 下午四點半才 [下課], 雖然是很重的功課, 但是一直都有朋友在身邊, 似乎可以克服因大哥辭世後的孤獨與悲淒傷慟.

 

感冒之後必須成天都待在家裡靜養, 兒子媳婦上班, 一歲半的孫子住在年輕的外婆家, 大嫂說一個人很難對抗孤獨, 我帶一本百幅歷史中國名畫的書, 也建議幾台公共電視的頻道, 希望讓她獨處時, 能夠不亂心頭思懷, 但是都很難啊!

 

[我與你大哥一輩子都未曾片刻分離, 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能體會啊! 等遇上了你才知道慘過哇…] 大嫂總是這般回答我慰問式的質疑.

 

大嫂行動起居都很如意, 家人也曾想請一位看護陪伴, 但是大嫂又認為壞處大於好處, 所以作罷. 她說:

[家裡來了一位陌生人, 不但話語不通, 燒飯煮菜都不會, 大小事都要問我, 帶出門也認不得路好回來, 到底是我服侍她, 還是她服侍我啊?] 哈哈! 說的也有道理, 若非必不得已, 誰也不想家裡多了一個生面孔吧?

 

最近我回楊梅老家, 總會遇到小學同學合田九十三歲的父親茶龍大哥, 也進去家裡與老哥哥 (: 李爸爸長我大姊兩歲, 我又是家裡的老么, 所以一直都以兄弟輩相稱呼) 閒話台鐵與鎮上一甲子以來街頭巷尾, 人來人往的風起雲湧, 滄海桑田. 老先生身體硬朗, 仙風道骨, 又與兒孫等四代同堂.

 

我那位老同學在自己家裡經營服飾店, 店面二樓與後堂屋就是住家, 一天二十四小時, 除睡覺時間各自回房外, 整天兒孫圍繞在身邊, 還請來一位外籍幫傭, 最是含飴弄孫天下第一天倫樂的幸福長者.

 

七月九日初中同學在松葉園餐敘後, 回到女主人桂華位於中和公司樓下喝咖啡時, 大家還談到許多同學家正面對老年人照護的大題目, 都同意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若能設計出一套良好的營運模式, 既能造福人群, 也必能成為社會企業的成功典範, 希望光平董事長能花點心思, 採取一貫的效率管理, 逐步發展推動.

 

老年社會已經來臨是全世界工業化國家的共同挑戰, 我國政府也把此議題列為重要的政策方案. 連我們戰後出生的這一代人, 這兩年也晉級老年入之列, 所以對於家庭來說, 老年照護也已經成為結婚生子之外, 非常優先的問題.

 

依照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定義:

65 歲以上人口佔 7% 以上就是 [高齡化社會], 台灣民國82年已達 7.09%; 14% 以上就是 [高齡社會], 台灣民國 107年即將達到. 20% 以上就是 [超高齡社會], 台灣推估民國 114年會進入這個階段. 

 

根據前內政部102年七月發表的人口白皮書報告:

 

台灣民國102 (0-14) 歲人口佔總人口 14.3%; 65歲以上佔 11.2%

估計民國105 (0-14) 歲人口將佔 13.2% 計達 308.4萬人.

65歲以上人口將佔 13.3% 估計有 311.8 萬人.

推估到民國145 (0-14) 歲人口將降為10%; 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38% .

然而老年人長期照護的挑戰, 是一個非常專業, 自醫學、護理、社會工作、職能治療、物理治療等, 必須仰賴跨領域專業協調合作, 同時涉及: 資深國民及家庭之經濟安全保障, 住宅與交通運輸, 休閒參與, 終身教育等層面特別廣泛的議題.

要照顧服務的資深國民, 約略的觀察, 由重度到輕度需求的優先如下:

 

1.     植物人及重大傷病患者.

2.     失智, 心理及精神退化, 起居部分或全部不能自理

3. 臥床, 起居不能自理

4. 臥床, 起居可以部份自理

5. 可下床, 起居部分不能自理

6. 健康但怕孤獨, 需要陪伴

7. 健康不怕孤獨, 但應該預防性陪伴

 

我行政964長照十年計畫並成立「行政長期照顧制度推動小組」. 為「建構完之長期照顧體系,保障身障礙者能獲得適切的服務,立生能力,提活品質,以尊嚴自主」,並訂定6 如下:

1. 以全人照顧、在地老、多元續服務為長期照顧服務原則,加照顧服務的發展與及。

2. 眾獲得符合個人需求的長期照顧服務,並進民眾選擇服務的權利

3. 持家庭照顧能力,分家庭照顧責任

4. 建立照顧管理機制,合各服務與資源,保服務提供率與效益

5. 透過政府的經,以提使用長期照顧服務的可負擔性

6. 保長期照顧源的持,政府與民擔財責任

 

根據衛福部今年五月21日鄧素文司長的報告, 我國需要重度照顧的失能長輩達 46.3萬人, 佔老年人口之 16.5%. 讓我們從本國及外籍看護服務的現況與成長可能性來試圖了解一下, 解決老年照護問題的妥善方案.

 

依衛福部1036月統計我國長期照護機構人員 (含外籍) 共計22,670, 其中護理人員4,332, 照護服務員13,871. 再看一看我國目前外籍勞工總數:

 

民國
社福外籍勞工
產業外籍勞工
外籍勞工總計
101
20.2
24.2
44.5
104.5.31
22.7
34.9
57.6

 

到今 (104) 年五月底為止的社福外籍勞工人數看來, 除了在長期照護機構工作者外, 應該是居家一對一的照護失能長者. 換言之46.3 萬的失能長輩中, 約有一半是由外籍勞工在照護中. 外籍看護的問題, 除語言文化溝通外, 護理專業也是一項挑戰. 對於被照護長者維持尊嚴與自主的福祉, 有待進一步探討.

 

對於國內看護問題的探討, 除了薪資相對於外籍看護高上一倍外 (: 若以目前大型醫療院所裡的所謂 [特別看護] 每天兩千元計, 每月需要六萬元) , 依目前的社會思維, 在人數上恐怕遠遠無法滿足失能長者的需要. 主要是長久以來, 年輕人對這一塊服務的性質尚不理解, 因此想加入工作的意願並不高. 然而若能對整體性的長照系統妥善設計的話, 不但對於提高我國就業率及增進國民所得與經濟成長有正面的意義, 在積極提升全體國民福祉的議題上, 也是一個非常弔詭的嚴肅卻又有趣的挑戰.

 

讓我們以禮運大同篇的理想世界當作願景, 吾人能夠花多長的時間讓他實現嗎? 面對兩千五百年前的祖先智慧, 我們花上一輩子, 兩輩子一百年都值得拚啊!

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我輾轉反側一連幾晚, 幾到區公所掃街車出了門, 輾過二十樓新生路, 方沉沉入夢. 可是昨晚睡前, 思潮澎湃, 好像有數不清的好點子, 爭先恐後地潰堤而出, 這長者長期照顧的問題, 若往左邊想, 確實是困難重重; 但是轉個方向來看, 真是處處有資源, 條條道道通聖地啊! 請容我以一個人腦力激盪的方式紛陳條舉, 希望哥兒姊妹能像接力賽般地, 揭石挖玉, 共同拼湊完圖好嗎?

 

資源之一: 三代同堂是解藥

 

以我小學同學李家為例, 兩兄弟合住前後屋, 前店後家, 三四代同堂. 經濟主力部隊可以無後顧之憂, 放手拚搏. 長者可以盡享天倫, 靜靜地老去, 讓需要重度照護的時間, 縮減到最少. 年幼的靜靜地長大, 一直受到長幼尊卑的完善養育, 直到人格完整地長大成人, 負起社會家庭重擔.

 

我家大嫂其實也可以享有三代同堂的幸福人生. 只是目前孫子六十歲的外婆住關西三合院, 大嫂在台北東門的住家也有七十坪四房的格局. 兩位長輩若能略為重整各異的生活起居習慣, 其實完全可以一半時間合住台北, 一半合住鄉下三合屋, 享受三代同堂的完整天倫之樂啊! 就看我那忙碌的侄兒能否靈光閃現, 妥善達成任務了.

 

若干年前, 政府也曾大力推廣三代同堂的觀念, 或許需要較大的居住空間 (: 昨夜睡前我已得妙解, 容後述), 也或許沒想到讓兄弟妯娌, 甚至是異姓兄弟姊妹抱作堆的組成三代同堂的環境, 才聲銷跡匿的吧? 綜觀原住民部落, 東南亞或是世界各地與台灣早期以母性為中心的家庭, 都是三代四代同堂的典範, 老年照護, 幼兒養育根本就不會成為問題, 更成為穩定家庭社會的中堅力量.   

 

資源之二: 中小學併校撤校,是社會莫大資源

 

因為少子化新生員額不足, 造成各級小學及國中必須空出來的窘境. 但是現有校址及設備都是當年一時之選, 只需稍事增修, 就可以成為縣市地方公立或合辦老年人照顧機構的最適當選址. 交通及環境都是一流, 家人晨昏定省也只是箭步之遙. 兼具鄉居環境的優雅, 與城市生活的便利.

 

若干老年照顧需求強大的市鎮, 若能活化空閒的軍營, 公家房舍, 甚至是過去地方過度興業, 形成的空建築, 能夠比照空閒中小學校辦理, 相信一定可以釋放出足夠的理想空間, 用來挹注看似無底洞的長輩長期照護需求.

 

資源之三: 私立大學轉制或裁併是該校轉機最大資源也將是老人常照生力軍

 

我國老年人長期照顧的挑戰之一, 就是年輕人沒有意願投入. 如今私立大專院校將大幅減縮或改制. 若能以五年的時間, 規劃出適合需求的老年照護課程, 大量訓練專業的青年護理及照顧服務專才, 不但在學習過程中讓年輕人對於長照職志的了解, 更能增加畢業後投入的興趣. 對於我國老年長照產業, 無疑是一股龐大的力量.

 

由於學術新血的積極投入, 在長照的各領域如: 三代同堂居住房舍設計, 生活輔助工具設計, 交通運輸工具設計, 生活品質及運動課程設計, 醫療復健輔具設計, 老人醫療健康營養諮詢系統, 老人照顧資通訊產品研發設計等, 天寬地廣地深入研發創新, 一定也能發展出一套傲人的長照制度, 及軟硬體設施, 引領世界風潮, 成為我國獨有, 永遠不怕競爭的 [禮運大同篇] 明星產業.

 

學校現存空餘校舍也能比照某些 [實習旅館] 方式, 建立實驗長照中心, 讓學員熟習典範的操作, 學校也能持續培養增強相關學術領域研發的創新能力.

 

資源之四: 平均每月六萬元以上的照護費是資產不是負債

 

若依照衛福部鄧司長五月21日的簡報, 我國需要重度照顧的長輩 46.3萬人, 每人每月需支出六萬元全天候特別看護費計算, 一年總支出約3,333億元台幣. 等於我國今 (104) 年全國政府歲出 17,767億元的 18.7%

 

今年我國政府歲出有兩項與長年照護可以一齊考慮支援的是:

社會福利支出 4,412億占總歲出 22.8%

退休撫卹支出 1,416億占總歲出 7.3%

另外健保總額預算, 102年的5,531億元, 也可以納入考慮.

(: 健保支出略等於我國103年國民總生產毛額GDP NT$160,840億元之3.44%)

  

首先值得梳理的是46.3萬位需要重度照顧的長輩, 若全部雇用國內看護, 年支出總額可能高達 3,333億元, 等於社會福利總支出 4,412億元之 75.5% 的事實. 雖然目前大部分為私人家庭自行負擔, 而且因為雇用外籍勞工, 可以比雇用國內看護六萬元, 節省一半到五分之三的老年人家庭支出 ( :目前外籍勞工月薪 15,840, 七月起印尼與菲律賓可能調到 17,500, 加上行政管理鄧費用). 然而一對一的外籍看護服務, 不但不必要, 且因為空閒時間太多, 引發之情緒管理問題, 反而帶給被照護老年人的服務水準與福祉相當不理想.

(: 大家腦海裡最典型的畫面就是: 相約把老年人用輪椅推到公園裡圍成圈或排一排, 置之不理, 兀自另成一圈聊天到中午或天黑. )  

 

如果五年之內, [資源之三] 私立大學改制的運作順暢, 配合 [資源之二] 各鄉市鎮內, 廣泛設立的公私立長期照護機構, 則完全可以由本國年輕專業護理人員, 透過合理的照護流程規劃, 配合大量減少的外籍工作人力, 來承擔照護46.3萬重度長照之需求. 而且一人可以照護多人, 薪酬可以調整到與付出相匹配的合理水平, 既可以增加工作機會, 帶動長照相關產業的蓬勃研發產銷, 還可以形成長期刺激GDP 大幅成長的穩定環境, 提供更多社會資源的良性循環.

 

值得費心探討的第二點是, 目前佔歲出 22.8% 的社會福利支出, 7.3% 的退休撫卹支出之間的可能關聯. 一旦鄉鎮地方照機構普及之後, 多數無緣組成三代同堂領取月退俸的的長者, 住進長照機構, 就可以以月退俸支付相關費用, 對於政府歲出是相減樽節而不是相加的跨大財政負擔效果.

另外因為長者得到較理想的長期照護之後, 對於目前健保體系 [過度看診] (: 台灣平均人年看診次數十五次, 可能是世界之冠) [過度施藥] (: 幾乎家家都有大把大把的慢性病用藥與感冒用藥給丟棄), 的現象可望獲得大幅改善, 不但樽節資源, 對於老年人的健康, 一定有更正面的良效.   

 

資源之五: 老年人口的定義 (65歲以上) 應該隨平均壽年往上調整, 將能更準確地表達出人口結構樣貌, 更精確地計算出, 需要各種程度長短期照顧的組群, 更合宜地規劃總體資源的配屬, 必能大幅提升全民福祉. 當然這需要很精確的醫療建檢統計做後盾, 更需要很大的政治智慧與全民溝通, 但是一旦建立合理的評減公式後, 必能成為全球的典範, 帶來的國際合作機會, 必能讓禮運大同篇的理想提早實現.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7/20/104 23:14 中壢書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