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1日 星期日

2022-09 七月大暑的日常

 


2022-09  七月大暑的日常

 

哥兒姊妹吉祥:               

楔子:

七月七日是二十四節氣的小暑, 7/23 是大暑.

氣溫上升到三十七度, 已經是體溫的程度了?

不知道身體的適應, 是否有甚麼異狀?

想起一個化學/ 物理名詞 [ 臨界點 ] ?

還有一個是 [ 飽和點 ] ?

 

當海水煮沸後到飽和點就可以產鹽了,

人處在內外體溫相同時, 會發生甚麼意外嗎 ?

 

[ 七月大暑的日常 ]

 

今天 7/25 吹北風 , 來自十五公里外的海上.

三十度氣溫 , 空氣中塞滿蒸煙的迷濛, 看不到海上的船 .

二十樓望著百米外的廣大空地 , 曾是墓園亂草崗,

還有石門水利會的大池塘, 長滿荷花無人賞.

 

聽說是要建興南國中 ? 學校目前尚在殯葬區

動土個把月了, 原以為是建商炒地皮的?

但施工方式 , 和捷運興南站的大規模動土完全不同 .

至今仍在整地 , 樹木大都保存起來,

尚未挖地下室建大樓的跡象?

我把它列入書窗發呆時的節目.

說不上是好看或不好看,

閒閒的還拍上一兩張像,

就當日後田調紀錄吧!

送給學校一定會很有意思

 

等暑假過後, 應該可以看到校園的雛型?

充滿春風化雨的人文氣息, 相當的期待,

至少不是建二三十層的大樓群, 

擋住我欣賞龜山林口台地華燈初上 ,

遠眺淡水海岸線及觀音山剪影的福祉.

 

早上吹的是舒服的涼風,

正午以後就變得暖些 ,

但仍是比無風舒服許多.

 

客廳落地窗向北, 臥室的窗面東 ,

廚房的紗門是東南向.

三面窗打開後,

形成一條美好的空氣循環流動通道.

待在屋裡一點也不悶, 心靜靜的 ,

倒也能夠享受舒暢的夏日午後 .

 

上星期的幾天,

風是從臥房進來, 客廳出去,

上午兩棟大樓之間尚未曬到太陽, 吹的是涼風,

午後二十二層樓的夾壁間,

變成上升熱氣的煙囪,

必須把握住緊閉窗戶的時間 .

傍晚之後 , 屋裡才會有涼風流動 .

所以每天開窗關窗都有趣味喔!

 

想起住在故宮對門外雙溪婆婆橋的日子

非常羨慕住陽明山的朋友說的,

秋冬濃霧封天, 樓上的朋友開窗後,

雲朵, 總是從前窗飄進來, 從後窗溜出去

那股苦中作樂的浪漫, 哪是對門皇宮裡,

千百年老佟翁能夠欣賞的啊?

雖然那是卡通式的笑話

 

每天漫步的老街溪也是有變化的,

昨天 7/24 老街溪環北路段, 魚群集體死亡

慘烈異常! 直截就認為又是有人排汙的惡行

雖然溪水已經較正常狀態低了兩尺

大部分石頭都露出水面

但是不會缺氧到魚群集體熱死吧?

 

上次發生魚群集體死亡是 2017

上游電子廠爆炸, 汙染整條河

情況比這番慘烈數倍

 

照片潑上臉書後, 護河義工團的范朋友

說已經報請市府相關單位處理中 .

 

記得梅雨季時, 有幾次河水暴漲,

我還特地買來克拉克鞋涉水過跳石步道

暗自欣喜今年不會缺水

第二期稻作可以順利蒔田了

沒想到

連續幾星期高溫無雨, 就大大改變了?

 

民國五十年剛上初中時 ,

鎮上有幾位應徵到沙烏地工作的護士及木匠

薪水兩百美元, 是一般上班族的五六倍

兩年返鄉後就可以蓋房子創營生了

幾家海外工程公司更是吃香

 

那時初中老師說: 沙烏地氣溫經常高到四五十度

停在路上的車子都會燙傷人

那時候很少家庭有車,

也難體會給車子燙傷的滋味?

 

如今我們也來到三十五度以上的氣溫

人人都知道自家的車子停在太陽下

也會燙人的滋味 .

 

7/26 傍晚才去老街溪漫步

想到魚屍味就不舒服

事件發生第三天了, 河岸仍瀰漫屍臭

水淺了, 橋下的土虱魚現身, 有十幾斤吧?

三五成伙的結伴往上游去

慶幸他們沒有遭毒害

 

前天我才從橋上, 和石礫灘上釣魚的說:

此岸有幾尾十幾斤的魚喔

壯年的老釣客愛理不理的

好像嘟噥的說是垃圾魚他不要…?

 

不是說, 甚麼魚都不能要的嗎?

享受一下和大魚拉桿的滋味, 有分別嗎?

 

來到觀魚堰下游,

前兩天的魚屍已經散開在石礫間

整片整片泛白的殘破魚體相當刺眼

意外發現三五成群的大小鷺鷥正在搶食?

這是出乎我意料的全新體驗

一直以為野生鳥類不吃死魚的?

 

連拍下五六張當作紀錄

有趣的是兩隻夜鷺卻無動於衷

半點也不想參與爭奪魚屍的飢餓遊戲

 

我相信夜鷺是比鷺鷥聰明的

平常想為他們拍照時

夜鷺總是神情自若, 知道不會有危險

鷺鷥就非常敏感, 只要發現我停下幾秒鐘,

就立刻不安的飛離現場另覓水堀 

我以為他們是遠來的, 比較謹慎?

 

客家話的夜鷺叫做 [ 夜呱 ]

或許是夜裡叫聲淒厲吧

小時候只聽其名未見過真身

原來是這麼大隻的鳥

難怪小時候的夜呱,

早就給大人們吃乾抹淨了

 

 

[ 插播 ]

魚屍臭味瀰漫著老街溪河道

幾天都沒有散去

妻都怕臭不敢傍晚出來河邊散步

 

十二年前大哥因病進出長庚加護病房多次

那時醫師就知道 ICU 裡經常有十幾種兇悍的病毒

患者病危時, 醫師每次只能猜測一種菌下抗生素

七十二小時後才知道有無對症?

多數病人沒有足夠多的七十二小時

就走了

 

那時電子所在研發一種 [ 電子鼻 ] 的電腦整合技術

理由是所以細菌都有些微不同的氣味

如果可以準確聞出是哪一種細菌

就可以大量縮減在加護病房的試誤時間

立刻對症下藥救助更多病患

 

我一直關注這項電子鼻的技術發展

好像至今仍未能成熟運用?

大哥也在那時段 , 多次進出 ICU 後離去

 

但是我學到河邊的魚屍味道是細菌造成的

同樣家裡的許多味道也都是細菌發出來的

汗臭, 體臭, 換洗衣物的味道

但是似乎沒聽說有人追蹤魚屍味

是否也含有心冠病毒那般強大的傳染能力

會不會對於環境造成何種程度的破壞?

也沒有人注意家裡的細菌是否有害處

是否需要認真對待處理呢?

 

[ 插播畢 ]

 

 

7/27 星期三, 社區清理水塔第二天了

上午九點半 , 上完廁所就沒有水了

要到下午五點後才回復供水

 

早上約好要做體檢的, 較遲用早餐

煮咖啡時總是用水清洗壺具的

今天小心的用手擦拭

居然發現 , 其實不用水洗也可以弄得很乾淨的

 

喝完熱咖啡後的早餐 , 總是汗流浹背的

平常總是要嘩啦花啦的沖個涼

順便把昨晚夢中動作片後

汗臭的內衣換洗, 舒暢一整天

 

[ 插播 ]

夏天家裡室溫大約是在攝氏 29-32 度間

冬天就在 `17-23 之間

有趣的是自從1973 能源危機以來

台灣政府機關統一規定 28 以上才能開冷氣

設定在 26 , 不能太低 , 俾節約能源

 

弔詭的是冬天妻的車上暖氣是設定在 26

 

所以同樣是 26 C ,

夏天冬天的體感溫度卻有天地之別?

 

今天早上家裡客廳的溫度是 30 C

早餐喝完熱咖啡就汗流浹背必須沖涼

可見體內溫度超過 37 度就會大量排汗降溫

 

如果整天都處在體溫相近的高溫環境中

就必須不斷地飲用補充水分才行?

否則健康可能就會出問題嘍!

 

[ 插播畢 ]

 

 

然而早餐後的此刻正停水中, 可不行暢快沖涼

蓮蓬頭的水出不來了

只能用昨晚預存的一桶水

省省的清洗重要部位即可

 

這讓我想到全球經濟問題

不只是所得分配不平均

水資源的分配也是極其不平均

 

台灣算是降雨量較多的地區

每年平均降雨 2515 毫米,

是世界平均值的三倍

 

但是由於山高河短

並未能積極保存大部分落雨

加上國人對於節水的觀念超落後

因此每三五年都有一次乾旱的威脅

 

面對氣候變遷的迫切議題

台灣的缺水恐怕將更頻繁

 

[ 插播 ]

午後一點半, 水塔洗完 , 妻說回復供水了

這是日常的半天, 就這麼牽拖

如果是三天, 一星期停水, 會怎樣呢?

家家戶戶都沒有自己的井了.

如果是戰爭呢? 像蘇俄的控制天燃氣?

 

禮運大同篇所追求的天下為公

怎麼就變成有些笨蛋惡作劇的 [ 天下圍攻 ] ?

老子六十一章的 [ 大國小國相處之道 ]

怎麼就變成有些笨蛋惡作劇的 [ 玉碎瓦全 ] ?

 

[ 插播畢 ]

 

心裡總掛慮著: 旱魃不要真的來啊!

 

7/28 星期四下午四點半到五點半

漫步老街溪, 反正無雲可拍, 早些去來也好

昨天早上在樓下診所健檢驗血

散步中傅醫生來電話家裡

進門後妻轉悉 , 我們都緊張起來 ?

 

可能/ 或許/ 反正就是這樣啦

等做完體操才下樓吧

 

最近散步回家後就疲倦

三天有二天不想做體操

是否就是問題啊 ?

 

管他的打電話先

診所沒有人接

晚上門診六點半開始

先洗澡再說吧

 

把半年多前的報告

再複習一下

不管怎樣都不想過份處理

前列腺pSA 大概飈升了吧

必須堅持再等一個月後複檢

 

六點半掛號15

護士把報告交給我

忐忑的在角落坐下

老花眼鏡

哇!哈哈:

[ 沒有一個紅字! ]

 

進門

傅醫生先為電話道歉

立即㳟喜我說比他還健康

倆人坐下討論體檢報告 :

尿酸低到2.1 藥可改成三天一粒

他原本耽心的前列腺也穏定中

 

我們把話題跳到美國的家庭醫師制度

我說: 您就是我們的家庭醫師啦 !

傅醫師有所感地說 ,

他從旅美習醫同學得知的是 :

 

美國家庭醫師的主要收入,

是保險公司依合約固定給付的

與門診患者人數沒有直接關係

 

所以大部分的家庭醫師門診都排得很少

而且要預約的 ,

大醫院轉診也一定要先經家庭醫師

否則保險公司是不會給付的,

 

若勉強跳過家醫,

就會面對非常高額的醫療費用

所以美國大醫院的醫師門診數也排得很少

 

因此每位門診患者

都可以獲得時間充分的照顧

這也是該國醫療費高的原因

我們都不碰醫療訴訟讓保費節節上升的議題

 

傅醫師玩笑的說: 我們的一線醫生,

每天門診達 120 位的不為奇

美國醫生一天門診只要有三四位,

就可以領取同樣多的收入

 

下面是一個簡單/ 殘酷 / 又愚蠢的算術 :

以台灣大醫師每天門診 120 人計

 

每人看一分鐘 , 醫師工作量是 2 小時

每人看二分鐘 , 醫師工作量是 4 小時

每人看三分鐘 , 醫師工作量是 6 小時

每人看四分鐘 , 醫師工作量是 8 小時

每人看五分鐘 , 醫師工作量是 10 小時

每人看六分鐘 , 醫師工作量是 12 小時

每人看七分鐘 , 醫師工作量是 14 小時

每人看八分鐘 , 醫師工作量是 16 小時

每人看九分鐘 , 醫師工作量是 18 小時

每人看十分鐘 , 醫師工作量是 20 小時

每人看

 

這是台灣所謂名醫的日常 ,

不只是長庚, 台大, 榮總醫師的日常,

也是楊梅信東, 博愛, 郭小兒科的日常 .

我在大醫院門診的經驗是三分鐘以下

我知道他們還要巡房 , 起居作息的時間 .

 

這一道簡單的算術題 ,

眼前看起來是無解喔 !

一切 OK 啦!

謝謝啦!醫生。

 

 

[ 插播 ]

常常無常

 

昨天信佛一輩子的侄女,說突然想起姑姑。

打電話去中大社區,聲音沒精打釆的,就立刻想過來看看。

女兒幼幼剛下夜班,淋了雨騎車回家。

說洗完澡後就一起開車去中大。

 

十一點半,剛把個把鐘頭前拍的曰暈潑上網,

她就傳來訊息說在小姑姑家。

我立刻把照片傳給二姊。然後打電話去,

二姊回說:母女兩人剛離閜?

本想大家在視訊上聊聊的。

 

 

最近一回和姪女相處,是去年十二月中。

她二年前為小姑姑在南投鎮國寺許願祈福,

這回是邀二姊一同去還願的,我做陪。

這回她說小姑姑讓她感覺到:

聲音啞啞的

臉色疲倦的

我有奌兒懷疑?我和二姊時時都通電話啊?

姪女又說出一番沒營養的話。

[ 上引 ]

家人長輩剩下不多

人生無常

見一回少一次?

[ 下引 ]

我立刻制止她說下去。

我不喜歡這種愚蠢的爛調

多數人喜歡這樣的病貓腔

想也不肯多想

自己對號入座

悲春傷秋不已

 

感染親朋好友

大家相擁唏噓?

 

無常不就是:沒有不會變的。

人從嬰兒到青少年、成年、樂齡。

房屋的成、住、坯、空。

花草樹木,貓狗蟲螭,甚至天氣風雨。

樣樣都是天地之間的常態。

 

如果不是這樣,種種切切都一成不變?

我會覺得無聊得嚇死人,你以為呢?

 

面對浩瀚的宇宙萬物

虔誠的心是最為重要

樂觀進取的態度為先

慈悲喜捨的入世最尊

 

家人親友本來就是要往來関懷。

因為主客觀因素久久才能見到一回。

那是值得欣喜的,儘情閑話家常可也。

 

每次見面都會留下溫馨的回憶。

這是屬於加法的人生際遇。

 

多幾次相處的機會,

就多增添幾回美好的互動福緣。

絕對不可以毫不思考就用減法 ,

去面對未來家人親友同學們的歡聚.

命運之神並未預設每個人與他人歡聚的次數

傻瓜所說的 : [ 見一次就少一次 ]

是從個位數開始減呢?

是從十位數開始減呢?

是從百位數開始減呢?

是從千位數開始減呢?

是從萬位數

 

這又是一道簡單/ 殘酷 / 又愚蠢的算術題.

但是和醫療制度那一題不同, 這題是有解的 .

只需要反轉觀念, 用樂觀積極的加法 ,

從一開始加 , 就得到一次次簡單又快樂的答案 .   

 

[ 插播畢 ]

 

 

不知道從何開始, 生活間與友人的互動,

只剩下臉書的按讚, Line 的已讀?

次數頻繁到讓人煩 ,

濃度卻淡到讓人忘?

偶爾能收到一兩封念舊的伊媚兒,

那種歡喜與充實絕對是有感的喔 !

 

 

[ 插播 : 初中同學紹光七月 Boston來函 ]

 

紹光吉祥:

對不起, 沒有即時回復 .

實在是不知道要告訴或回應你甚麼?

台灣和舉世的防疫都是讓我困惑的,

九十三歲的岳母, 和八十歲的二姊都得過了.

目前都平安康健 . 學校已經暑假,

資深長輩的風險已經大大的降低 .

 

令堂年輕時代好友, 梁俊照同學的叔母阿聰姊

已經在這兩年成仙 , 這是我大成路鄰居中,

最後一位日治時代音樂團的成員了

 

七月四日我 103 歲的小舅舅,

在睡夢中歸真, 算是喜喪 ,

7/22 告別式功德圓滿.

 

兩岸三地的政經狀態

都已經熱得追上了大暑的氣溫

大家期盼來一陣鋒面即時雨降降溫

 

蘇烏戰爭以來, 充分展現了國際舞台

貪婪/ 殘酷 / 又愚蠢的戲碼

帶來了全球能源及糧食的困境

讓更多弱小國家遭受飢餓與疾病的危機

 

[ 大同世界 ] [ 大小邦相處之道 ]

已經沒有人要讀了嗎?

 

姊姊說得對 , 等入秋後 , 若能風平浪靜,

再返國省親 , 才是正選 .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7/31 8:29 中壢書窗

 

PS: 忘了照片的事

過去近二十年的照片, 都存備份在 2T Seagate 磁碟

去年卻損毀無法開啟. 幸好幾年來用 120 GB 手機,

還存有幾萬張, 若返鄉可以悉數拷貝.

 

 

嗣洋兄,

 

謝謝您的回覆!我今年尚未回台。

原訂三月回去的,但家母不同意,

要我等疫情控制住後再說。

 

 

二姊淑寶說「孝順」的「順」比較重要,

要我聽家母的話。

 

我只好請二姊和小妹多分擔照顧家母的責任了。

 

尤其是家母至今尚未打過新冠疫苗,

台灣又放棄圍堵清零政策,

每天數萬人確診,

重症死亡又多,

 

原來是確診人數全球第一百多名之外的防疫模範生,

一下子變成確診總人數30名之內,

每日確診人數前幾名的大淪陷區,

讓我每天都很憂心!


希望大家都繼續努力防疫,多多保重!

 

紹光 7/13  Sent from my iPad

 

紹光吉祥

 

很久沒開信箱了

都是 Line 害的啦

大家都不看伊媚兒

她應該也會吃醋吧

 

今天是自動通知有信

貿協一位老戰友

肺腺癌過世了

 

三個月前自行車摔跤住院

感染肺炎引發肺腺癌舊疾復發

不可收拾

 

最後一次見面

是在館前街巷子裡的卡拉OK

他和另一位竹東來的俊寬

都是西洋老歌普羅

擁有一堆資深美少女迷

 

我唱不過他們

只一味的威士忌加冰

哈哈 

他們都是酒精的旱鴨子

 

那也是幾年前的事了

沒想到是再無法重來

 

自從 2005年逐漸不寫日記後我就用相機

幾乎每天我都會潑照片上臉書

最近兩年又多轉一次上 Line 分享

數量怕是有三萬張

不知道你想要怎樣的

 

最簡單的方式是臉書的備份

 

如何把LINE上的回覆

我將請教 [ 神腦電信公司 ] 後回覆

 

若在新店的話

可以安排見面

手機上 100 GB 都可以 Air Drop 分享

哈哈

 

很高興聽到你的訊息

也間接想起張鳳大師

同學們也會想念的喔

 

敬頌   健康快樂  媽媽一百二十歲

嗣洋上 7/12/2022 Windows 郵件傳送

 

寄件者: Shaw Huang
傳送時間: 2022712日 上午 03:52
收件者:
Yuan Szu-Yang
主旨: Albums accidentally deleted

 嗣洋兄,

最近發現手機越來越慢,

可能因為容量越來越少的關係,

昨晚試圖清除一些舊檔,

不小心把在LINE裡的照片簿去掉了,

好像裡頭多是您存的照片,真對不起!

 

不知道您是否有存備份檔,

希望您可以把那些照片還原回來?

紹光 Sent from my iPhone

 

[ 插播畢 ]

 

七月的最後 , 要分享一則好消息. 

嗣龍哥的孫女彩婷獲選國家青少年角力代表隊.

五月首次出征法國馬賽世界賽, 未入圍.

七月征戰義大利, 最新的消息是進入前八強.

這是學習的最好機會

也是國家競爭最好的場所

 

敬頌  普降甘霖  普渡眾生  健康快樂

 

嗣洋上  7/31/2022 8:45 中壢書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