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2018-13 隨緣瑣記: 最短紀事



2018-13   隨緣瑣記: 最短紀事

哥兒姊妹吉祥:

楔子

自從寫 email 替代郵寄和哥兒姊妹聊天以後, 二十多年來已經養成都是用注音符

號寫作中文的習慣。不知不覺中, 已經忘記很多中文字形, 如果這是全球華人普

遍的現象?那麼下一代華人的中文, 將會成為 [假性的] 歐美日韓那般的拚音文

, 屆時所有遵循: 象形, 指示 , 會意, 形聲, 轉注, 假借六書造字原則而產生之中

華文字之美, 將於不自覺的學習新工具過程中消失 , 形成中華文化的一埸浩劫。

[: 公共電視曾國城主持的 "一字千金" 希望成為一座小燈塔, 加油!]

又: 近月來由於眼力的衰退。已經逐漸難以辨認微軟注音導引框裡的小字號中文

體。也許明年後年就再也不能用微軟注音輸入法寫作中文。對於自己也是一

椿可以預見的災難. 我開始考慮從二十幾年前就上市的 [蒙恬筆] 手寫板.

在客廳看電視時的一次突發奇想, 讓我好奇的用i PAD 手寫中文

情況出乎意料的順暢, 譲以上的文化浩劫疑慮似乎都能得到緩解。

我們拭目以待.

[ 最短紀事 ] 

廣告是看電視時最好加以利用的零碎時間片段, 若能用來記錄隨時飄上

心頭浮光掠影的想法, 事後再整理成篇, 應該是件有趣的事.

電視日本台正播出 [華麗大復仇], 可以說是我記憶中第一部基度山恩仇記的影片

吧。想起九把刀在媒體上說過。大多數作品是在高鉄上進行的, 一天可以寫五千

字。一年算起來可以寫上一百五十萬字 , 如果我偷懶一些每天寫一千字。一年也

有三十五萬字; 再懶一半每天四五百, 一年也有十六七萬字喔!真是有趣的數字

遊戲. 每天一點滴小小的作為, 乘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都可以成為足以吓到自己

的努力成果 .


十月二日星期二 , 岳母午飯前些微精神不済。我從外甥泉江那取回, 外甥孫全展

次子彌月, 在八德訂購的起斯蛋糕回來. 她老人家只是半躺在沙發上, 雙腳伸展擱

在圓形皮墊椅上說沒有胃口。平時我會問個明白, 可今天並沒有深入瞭解胃口不

好的原因, 只見老人家午餐吃得很順暢。也就沒太放在心上了。


下午兩點岳母到楊新國中邊石醫師那兒做心臟科例行門診, 血圧130, 屬於正常範

圍。可是晚餐後例行漫步時, 有點腳軟, 需要莎莉攙扶. 兩位內弟立刻載往

怡仁張醫師腦神経科門診。發現血壓超飆過二百是危險訊號。必須立刻辦理駐

. 七時三刻拍完腦斷層。發現有栓塞跡象, 立刻施做滴注清血藥物. 兩兄弟忙碌

照顧一個晚上, 感謝一切順利平安 , 晚八奌過後, 阿炎內弟才通知日英, 說母親已

經駐進五樓普通病房觀察中 .


三日午後日英和我來到怡仁醫院。岳母剛完成腦波檢查 , 小姨子星英說填了詳細

的表格還問了一連串, 有関健忘症的問題以及家庭病史。岳母都能夠一一明確答

, 因此似可排除老年痴呆疑慮。


大家上五樓雙人病房後, 長媳 Smi 準備的午餐是虱目魚粥, 岳母確實餓了。連吃

兩碗才安排上床準備午休. 昨晚鄰床的周太太一夜自語, 岳母明顯沒睡好。加上

腦波檢查, 頭髮上貼了二十幾處感應片膠紙相當雜亂 . 半躺上床後才打理略清

爽。精神也好多 一 Smi 午後三點將帶工具回來為岳母洗髮.


五樓病房二張床只用布簾虛隔 , 說話相通, 我可以清楚聼到周太太的夢囈般話語

她雙眼緊閉話卻說不停歇, 十分有趣. 看護是一個年輕有活力笑臉迎人的印尼女

, 與我們家的莎麗在午餐時愉快地交談過。幾個人隔着布簾, 分享病人的夢話

都善意的輕笑着. 我更認真地想辨識着她的話語, 想理出老人家人故事情境和外

籍友人分享. 總比讓年輕看護獨自划手機好.


隔鄰八十二歲的周家大姊似乎是重複着 : [殺那條大豬] 的情節, 讓我聯想到故鄉

鎮上近百年的鍚福宮給當年的一批反古蹟保存者拆光。重建了十幾年終於完,

正在進行建醮酬神的神豬羊比賽. 我試着和她交談。老人家住在大同國小後

面狄斯耐幼稚園附近, 我看她有些面熟。說了兩位九十嵗二哥周姓好朋友耀松和 

耀治哥兩兄弟的名字。年輕六七八歲的病人鄰居並不認識他們。


她說昨天感覺很鬆爽, 比照一刻鐘前來查房的兩位醫師告知血糖穩定, 明天就可

以出院的話, 我向小小看護分享享老人家的客家話, 她也證實昨天情況和順。


二點一刻, 回家午餐的小姨子和剛從洛城返鄉二天, 早上也忙着照護婆婆的小瑜,

還有兒子念宗及女友王梓, 四人攜手回到病房來. 昨天午餐前, 岳母才訂下Sogo 

三和院的豊盛午餐, 要為返鄉的孫兒及天津籍的朋友接風的。 老天爺卻如此

安排了這場午[初見面] 的邀約。岳母精神奕奕地招呼著晚輩, 親切傳達了

身體違和的歉意。病房裡洋溢著溫馨的三代情.


臨走前我們的病友大姊醒來了, 正在半躺着吃水菓。眼睛不全睜開的和我打招

似乎在笑我方才說夢話, 讓她不知所云? 真的莫要說世局多變, 那怕是國家

自家甚至是自身, 都有着無法預料的意外安排, 你能不説是有一位全能又頑皮的

主宰者嗎?可是當今的川蒲金正恩蔡英文等大人。各個都想改變世界, 偏偏

就能影響到一部分善良老百姓的生計福祉。如果也說是上帝的安排?

是百姓難逃的宿命?那才是暨愚蠢又犯上地誣賴了神袛的罪過。


十月四日晨, 妻已經預約十奌的大學眼科門診, 治療困擾了一個多月的乾眼症。 

過去都只知道是淚腺阻塞。前兩天看緯來日本節目, 才明白是眼油脂分泌功能

阻礙, 也是讓眼球上的淚液快速蒸發形成乾眼的要犯。可用毛巾熱敷得到改善.

 二個星期前我在杏一葯局訂購的熱敷電子眼罩, 日英已經試用過了, 確實方便有

效。看完日本報導, 更有信心, 除早晚各一次外, 應該增加熱敷次數吧!

因為已經計畫十一月份的遠, 還是請醫師多備些藥物才便利安心.


其實上午十奌一刻,  日英出門後不久,  我才剛上網家裡電話就響。妻有奌兒緊

地說, 下計程車付錢後落了錢包請立即往社區後門櫃台向警衛張先生請求協

, 向計程車行聯絡該 1545 車號司機找尋失落物。 我即刻下樓, 三分鐘後就把協

尋事件和計程車行交代明白, 約好上樓靜候消息. 剛上電梯達二十樓門外, 家裡電

話就響, 門沒上鎖, 拿起電話竟然是日英打來的, 她說已經在大學眼科門前水溝蓋

上拾回錢包. 我欣然找出社區管理服務中心電話, 請郭秘書轉知張先生說錢包找

回來了, 謝々。


午後一時三十分, 我們來到怡仁醫院五樓病房, 周太太尚未出院, 沈睡中. 活潑的

看護說岳母已經出去了。向護士詢問才知道, 安排去地下室一樓復健中. 到了

B1 的復健中心.  忙碌中近十位的護理師, 正一對一的進行復健課程。

就在進門右側的雙扶手走路模擬上下梯設備前方 年輕的男護理師正專業

的引導岳母從單足爬一階的木梯十下, 左右腳輪替開始.  接着是單足支撐另足

前後跨越階梯,  也是雙腳輪替.  這個動作較吃力,  岳母左腳上陣時明顯比較吃力,

剛做完十下, 就立刻坐回輪椅喘息. 護理師親切地和家人二位媳婦 Smi 和小瑜討

論, 左腳比較乏力的現象. 反而大家擔心五年前開過大腿骨的右腳,  卻是十分勇健.

接下來的動作是左右手輪流投擲小籃球,  先是坐在輪椅上雙手接球,  護理師站在

三米外投球.  岳母先用右手接投十次,  換左手投十次。隨後是站立接投球左右手

各十次,  最後是接球, 轉肩, 跨步投球,  也是左右手各十球.  這個訓練有趣, 也許

小孩時的第一個運動都是投球或餐具的記憶吧?休息一二分鐘後, 進行的項目是

平衡一練習。利用地板石英磚的線條。復健師要求岳母後腳尖接前腳跟, 輪流

直線前行在十五米長的距離來回.  這個訓練好比模特𠒇的貓歩, 但難度更高。

岳母只走上一個來回就累了, 我推輪椅迎上前去讓岳母休息飲水. 

復健中心的患者都是五十歲以上的, 以七十多的男性佔多數。靠近岳母的那位

先生有奌面熟又確定不是謝家的阿田哥. 他的輪椅背寫的是黃慶光先生捐贈。

我立刻用手機給拍下來。日後遇到這位風趣的親家時,  可以誇讚一番.


黃親家去年春節前後中風,目前也在怡仁復健中, 岳母說慶光親家捐了二十台

輪椅給復健中心, 很有愛心喔!  可是長媳 Smi 問過服務岳母的這位復健師, 得知

老爸今天偷懶翹課啦!


岳母今天最後的一個復健科目, 是左半邊從腰到腳踝的電療十五分鐘.  護理師為

母貼上膠布導電片, 按啟動後離開。這時一台輪椅推上前來, 是一位高個健朗

的大姊前來做上下樓梯的復健項目. 十米長的扶手梯, 上行六階, 兩米半平台, 接

行六階。平台的正面又是較陡的下行梯階, 通到我們面前扮米處. 老大姊獨自

一人,  小心翼々的上下扶手梯, 看起來相當熟練.  休息時, 我們開始和這位病友

攀談。大姊很快就認出岳母是詹新傳的夫人?然後報出先生是陳華達老師喔。

原來都是老鄰居了!更是我們楊梅初中金枝同學的母親, 都見過幾回了, 卻沒能

在這個場合先認出來? 真是慚愧!


陳老夫人是民國十六年次的, 和我家金清大哥同庚.  她說是慢報戶口, 其實應該

是九十三歲。每天是兒子開車前來復健.  醫師說是右肩神經壓到, 導致雙腳突然

無法走路.  已經三年了,  看起來可以自己行動,  只是怕摔倒,  需要有人陪伴, 才敢

走路.  談了許久, 陳媽々才想起來, 我是金枝的初中同學, 到過家裡多次了.



九十歲的岳母與九十三歲的金枝媽々, 兩位熟識一甲子的資深姊妹, 愉快的聊起

來。岳母説每天都到梅溪公園的涼亭, 和十幾位昔日老鄰居們閒話家常, 日子倒也

過得愉快.  陳媽媽説, 自從行動不便之後就很少出門, 也沒敢讓外籍看護推輪椅上

街, 幾乎除了每天由兒子載來復健之外, 就是窩在家裡的時間多些. 岳母説好天氣

時會請莎麗推輪椅逛老市場,可惜很多人都不認識了, 又邀金枝媽媽天氣好時, 

也來梅溪公園走走.


最後兩姊妹都自嘲地笑說, 以後看到老鄰居的埸合, 恐怕都在復健中心這裡嘍!


十五分鐘的電療時間到了, 兩姊妹揮手告別今天於復健生涯的第一次相遇. 

送岳母離去搭電梯上樓後,  我又折回向金枝媽媽牽手, 說上幾句告辭話語. 

感覺像我家雲嬌大姊 (大陳媽媽一歲) 般的溫馨.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10/30/107  21:45  中壢書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