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2014-12 告別劉永發老師: 一個大時代的落幕




我們敬愛的劉永發老師離開了這個紛亂的世間, 今日在此送他一程.

民國二十四年出生的劉家長男, 是在日本統治下, 度過小學啟蒙歲月的吧?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 老師十歲, 國小二三年級, 才開始接觸中華漢文化教育,  在漢和文化交替的大時代裡, 對少年時期的老師, 應該是一種巨大的心靈衝擊吧!

師範學校三年, 畢業時十八歲, 執教的第一個班級是大園的五權國小, 在座的幾位大哥大姊們, 是最幸運的一群莘莘學子了 (: 直到 6/11 在老師靈堂前, 才得識群英, 真是相見恨晚啊!).   

民國47年秋, 老師從富岡國小調來水美國小, 我們四年甲這一班, 才天縱良緣, 得仰賴在老師身邊, 直到六年畢業, 真是何其有幸啊!

記得梅中初一那年的運動會, 老師來到操場, 為水美畢業的一群小蘿蔔頭加油, 恐怕是擔心能否適應, 各校菁英群集的大環境吧? 那回我跳高一米25得了冠軍, 很是風光, 老師還為我與金發, 在龜山上拍照留影! 如今我也幾乎相機不離身, 映照老師的德澤.

楊梅新街 (大成路) 拱型的洋樓街廊, 是民國十七年肇造的 (: 第二年我家二哥在此出生) , 八十幾年來, 成為孕育地方菁英俊傑的搖籃啊! 記得兒時與兄長共被, 在二樓大明床. 夜深的街廊, 總不時傳來夜難眠的愛國青年, 暢談胸中塊壘, 咄咄的高鬃木屐腳步聲, 響滿著拱廊, 一路蕩漾降坡而下, 去到靜樸的火車站. 其中想必也有老師的筑音吧?,

雖求學工作在外鄉, 每每也能在故鄉街廊下, 與老師巧遇, 匆匆交換短短的訊息與關懷. 那熾熱的眼神, 一直溫暖著學生的鬥志.

如今老師遠行, 晚生也多年不再夜宿故鄉拱廊樓上, 但是那深夜憂國憂民的腳步聲, 將永遠持續敲響著心弦的樂章.  

離開了老師的教誨歲月之後:

民國86年劉縣長帶領十三鄉鎮長, 遠征巴西聖保羅的異國重逢, 讓駐節外邦的在下與數萬移民他鄉的僑友歡欣鼓舞.

民國95 年回到故鄉, 聽聞老師代理鎮長期間, 曾與代表會的幾位政客, 為保護公共基金而力爭, 風骨讓人敬佩.

稍後與岳父晨間來到貴山觀音像運動公園與老師巧遇, 詳細說明籌組青年團志工, 淨山建公園的種種, 為地方造產樹立典範.

兩年前水美國小第十一屆畢業五十周年的同學會, 在老師的再三敦促下才順利舉辦, 圓滿歡樂, 如今已成絕響.

去年老師八秩, 小公子婚禮上的感動言語, 猶在耳際, 白木屋董座感謝老師輔助企業成功的熱忱, 更是深入人心.

老師這一生, 從異國統治的動盪世局, 到台灣光復後, 翻天覆地, 篳路藍縷的重建時期, 經歷過經濟轉型, 起飛, 成熟, 富裕, 安康的整個大時代發展過程. 超過一個甲子的虔心奉獻, 老師卸下了重擔.

哲人遠去, 也意識著一個大時代的落幕啊! 引聖經上說的:

[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 : 老師已經把至聖先師的道統, 傳承下來了. )

老師, 您請安心, 瀟灑的去到美好的新世界吧!

這紛亂的世局就交給晚生來承擔了!

今天為老師送行, 再度給所有國小同學打了電話, 其中有:

永亮同學因舅舅還山也在今朝, 就在隔壁通天館, 依俗未敢前來.

雪珍同學因先生腦瘤往生才三月, 依俗未能前來.

金森同學女兒肺腺癌過世, 七七未滿, 不能前來.
 
貞枝同學母親臥榻十年, 日夜照護, 不忍片刻離開視線啊!

秋蘭, 玖妹, 達東, 菊妹, 振添, 賢旺等, 或因帶孫, 不能分身, 或因生活與事業仍艱, 未便前來.

肇良長庚複診, 蓉芳, 桂華, 瑞隆旅行已訂, 金源幼女大婚, 亦不能來. 囑吉時, 面故鄉默默悼慰矣.

嗚呼哀哉  尚饗

晚生嗣洋與水美國小第十一屆畢業同學  一仝哀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