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1日 星期日

2021-11 如何如何理財哲學

 


哥兒姊妹吉祥:

 

楔子

 

長壽如二十世紀末投資大師安德魯,

我看他的投資經驗書時,是九十三歲。

那是十六七年前的事。

 

在那之後,我開始看另一位投資大神索羅斯的資本主義危機 。

那是他歲前的自傅式省思吧?

索老哥是巴菲特的同輩。

兩位大師都還在市場上佈局。不再為個人財富,

為調整開放社會之弊, 也是終身興趣吧 !

 

他們都是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的人。

對於生命財產的威脅與流逝,均有深刻的體會。

他們也都取得人生理財課程的博士歷與豐厚果實。

然而他們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仍然樸,

也都把大部份的財富積蓄,捐贈出去做慈善公益。

 

對大師他們來說:理財是一種生活方式。

是職業選擇的一種可能。

儘管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然而結果是令人滿意的。

 

不但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基本生

也讓自己擁有幫助更多人的能力。

 

有一句俏皮話說:人不理財,財不理你。

有人當笑話聽了就忘,有人甚至聽而不聞。

只有少數人會認真去思考,去行動。

我想起老子也有相同的慨嘆:

 

[ 上引 ]

老子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德若渝;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 下引 ]

 

從理財大師的經驗,我感受到:

 

這是一門可以讓人衣食無憂的功課。

可以是職業也可以是副業,更可以當作嗜好。

和大部份的專業工作一樣,久了就熟能生巧。

只要認真將事,忍住嚴寒,固守紀律,

就可以保障理想中的生活品質。

 

我體悟到的另一件事實是:

 

基本上理財是一項生產力很低的經濟活動。

 

經濟學上說:生產和分配是解決民生問題的手段。

而理財:不論投資股市或不動產,都不算是生產或分配。

 

所以讀經濟學的區區在下我,年輕時是不屑一顧的。

客觀的説:四十歲前,也的確沒有餘資可投入理財。

 

每每就以外貿會協武創辦人冠雄先生的訓戒為念:

 

來貿協就要斷絕升官發財的夢。

要升官去考政府機關;想發財去做生意。

 

二十七年過去了,已經成為生活信條。

只想着如何為做生意的朋友舖平道路,開創新局。

也見證過許多生意上的辛苦與風險。

始終都沒有下海浮沈的勇氣和決心。

 

吊詭的是經濟發展的理念與實踐是:

 

人類從農業,發展到工業製造到如今的服務業經濟形態。

觀念上捲起袖子,流汗出力才叫做生產的形象,已經勢微。

坐辦公室喝咖啡,紙上談兵的,已經爬上枝頭變鳳凰。

 

聯合國對於先進國家的統計 ,顕示服務業的比重已佔七成。

而佔國民生產總值七成的服務業中,所謂的理財金融佔一半!

 

具體來説:先進國家的國民所得,農林漁業佔 2-3% ,

製造業 20-30% ,金融業35-40% ,剩下的是其他服務業。

 

似乎完全顛覆了:民以食為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唉!唉!唉,這就是大勢所趨,莫之能禦吧!

 

銀行家都說是替企業提供營運資材。

那可能是企業存續與成長壯大的活水。

 

然而他們擔任過路財神的手續費驚人。

讓大部份人都認定是不事生產的魔法。

如果賺來的不去做公益那真就是枉然?

十年前比爾蓋茲邀請全世界的理財大師,

將大部份財產投入慈善公益信託基金的壯舉,

為理財經濟立下典範。

 

2002 年元旦新正那天,我離開職場時,着一筆,

以聘請十個百萬年薪經理人一年的資金回家。

 

1.2 個經理為我們太后買來一輛賓士 2000 C

4.8 個經理人投入股市。

 

前一項投資讓我們享用了十八九年,

去年兒子才因為家裡停車位不夠,

以二千美元轉手讓出去。

 

後一項投資:

 

先是讓我賺到 0.9 個經理人一年的薪資。

後遇到一個地雷股, 賠損了 2.8 個經理人。

從此我這個宰相兼財政大臣被開除。

大權旁落後,理財而不聞, 夜夜安眠?

 

[ 如何如何的理財哲學 ]

 

2021 年十月。擁有二間小屋的兒子,

雖未聽到巴菲特的呼籲,也把房屋貸款做了調整 :

 

之前是貸十萬元, 每月支付本息七百元, 二十年期.

如今貸三十萬元, 月付本息 1,630 元,  二十年.

特別是三十萬元中的二十萬是現金, 可隨時運用.  

 

等於是借出二個年薪十萬經理人的投理財計畫

過去二三年投入標準五百大盤的股市經歷,

讓自己有信心:一定可以贏過 2.375 的年息?

 

兩間房都是十二三年前, 先後以十九與二十三萬元買的.

目前市價來到六十萬上下. 也許兒子才下定決心理財?

 

我只提醒他,千禧年的網路泡沫,

讓台灣股市大盤從萬奌跌破到四千點以下。

即使眼前又回到萬點三年,但是長達十六七年的酷寒,

不知道折損了幾代的投資人?能熬過來的,必也耗去大部份存糧。

有餘糧投入這波牛市獲利的大戶畢竟有限。

而眼下市場上充滿鬥志的新投資人,

可能連 2008 年的金融風暴也沒經歷過。

 

二年前的十月,疫情已現,美國因大選未予應有的重視。

那時曾建議在加州的姊弟,投入巴菲特波克夏股避風險。

目前波克夏 B 股是 280 元 ( 2019 十月 208元 ) .

 

2002年我離開職場後, 也曾聽說過巴菲特, 一張股票八萬元?

難怪一 般投資散戶及菜鳥, 都望塵莫及, 視為神話中的鳳凰.

可望而不可及, 連望梅止渴都是奢望?

 

之後為抵制股市做手的操弄, 巴菲特發行低價的 B 股,  

讓 [ 信徒 ] 們能以十幾二十美元一圓波克夏股東.

可惜我已大權旁落, 未能登上那般列車.

這回我碰巧找出專家的分析給倆姊弟看, 姊姊買了,

弟弟仍留在大盤指數上, 但都是小額, 算不了得失 .

  

 去 (2020) 年全球疫情嚴峻,我請他們注意受傷慘劇的航空甚至遊輪。

還説這是一生中, 可能遇到三次的重大環球危機。

他們都買了, 但是信心不足, 漲了些許就放手了.

 

我回想起民國六十三四年間, 剛退伍工作了一兩年,

老同學歡聚時也會談到投資理財的事, 那時將每月薪水,

省下固定比例, 從事定期定量投資股市, 成為主流論述.

記得那時台塑雙寶, 中鋼, 三商銀都在十五到二十元上下.

可是我有一半收入要付房屋利息, 也沒能買票上車.

十分欣羨終身奉行的鴻德, 果然也成為老爺人.  

 

十七八年前, 日裔美人把鐘聲投資房地產經驗,

寫下 [ 窮爸爸與富爸爸 ] 成為暢銷書,

但是我已經將財務大權交給太座. 女兒已經在愛迪生電力上班,

兒子仍在上學,  說了也聽不入心 .

 

沒想到十天前, 兒子把八個小時的錄音書給聽了兩遍.

還說剛上三年級的孫兒也旁聽得入神?

他還從 [ 窮富爸爸 ] 書中學到市政府給欠稅戶設定抵押 Lien ,

放到市場去交易, 保證年息10% 的微型債券?

 

上星期兒子也把巴菲特讀完, 認識他的投資思維 .

我在 Skype 前把二十幾年前索羅斯的 [ 資本主義危機 ]

露給他分享, 他也知道兩人的深厚交情, 還問我華盛頓郵報的事.

我又轉身入書房, 取出 1998 年, 在洛城機場雙日書店買的

[ 凱薩琳葛蘭姆自傳 ] 展給他看, 略為述說三代報人,

與當代轉動社會巨輪的舵手們的自然往來, 與深厚交集.

 

兒子八月剛過四十歲生日.

已經開始着手理財, 比我失敗老爸的經驗, 提早了十二年.

勤懇認真檢視大師們的經驗智慧, 已經是步上正確的道路.

在測試電子工程師的職業生涯中, 把理財當作興趣去培養.

我這個有色無膽的七十三歲局外人, 就靜靜地觀想吧?

 

這回可以與退休老爸老媽們分享的事是:

 

不是自己的棋局,想指導就不必了。

手癢?就用買菜錢, 自己擺一盤棋下吧!

贏了再出聲吆喝嘍!可好?

 

國內疫情已緩和,  春節團圓歡聚可期 .

 

敬頌   健康快樂   幸福綿長

嗣洋上 10/31/2021 晚 8:35 中壢書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