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5日 星期二

2019-22 隨緣瑣記 偶爾成為一個三無之人


2019-22 隨緣瑣記  偶爾成為一個三無之人






哥兒姊妹吉祥:



楔子:離開職場後,時間是最富有的財富。什麼事都可以慢慢來: 明天才讀、下個禮拜才練習、下個月才談好啦、入冬後才考慮考慮吧、明年才認真規劃一下⋯⋯好像有用不完的日子,永遠也不會缺少的時間?



然而今晨晚起床後,因為是與大嫂約會的星期一,我來不及用菲力普電動牙刷好好清潔口腔、來不及吃早餐、來不及量血壓、也沒時間吃血壓藥。突然成為一個三無之人!



[ 偶爾成為一個三無之人 ]



十月六日凌晨一奌就寢,八奌醒來,心想還早,再瞇一下。九點五分,妻在餐廳廚房間走來走去。我又放肆地微笑著瞇下去直到到九點二十五分,才從床上驚跳起身。九點四十分從中壢火車站開出的高鉄接駁車,七到十分鐘會抵達環北路站。



電梯下了二十樓,出門左轉到新生路口,就是接駁車站。與賣香花的老兄弟邊招呼邊交談兩句。我們每星期一都會見面,他總是說說早上的花市,在車陣中,遇見爽朗的愛心女車主,有時多給錢不要找。今天修自來水的人馬,封閉了一個車道,他在車陣中遊走,有點危險。他說剛開二個禮拜的糕餅教室,歇業變更裝潢中,我遇到三四位前來施作的小組人等。我看過車牌斜對面的這家店,是個年軽女孩開的,穿著廚房圍裙,很像幼稚園老師。店招是英文寫的 Fun 什麼?看不出來是糕餅敎室,店裡頭也沒擺出麵包糕點,我匆匆走過幾次,沒見到有客人?或許時間不巧,內心仍然有些困惑。



站牌前也給自來水公司的人圍著。一位八十歲的老哥,顯然不是一位高鉃接駁車的常客。在站牌邊的人行道上正猶疑著,尋找合適的立腳處。遠遠地駛來一輛公車,是經青埔站去大園的桃園客運。

等紅燈的車流都堵到九和路口了,我往前走了十來歩,並側身示意那位老哥,離開圍欄,跟上前來。這位外表壯碩、自信的老哥,遲遲不肯行動,等到車陣流開,遠處的170接駁車駛近後,他才不情願地拉著手提行李追過來。眼下又堵上一長條的車流,變燈號了。



原則上能搭上四十分的接駁車,就能夠趕上十奌二十分那班北上的高鐵。到了台北,轉象山線捷運到紀念堂下車,邊拍照邊欣賞各國來的遊客。走到拱橋還有足夠時間觀賞池魚,和池邊的夜鷺、鷺鷥等拍照。大嫂淨空唸經班十一奌半才下課。



上了接駁車後,習慣性地往最後排走去,今天是坐在後車輪正上方的後面那排,很特別:突起的大圓弧,雙腳撘上去貼平,非常的舒服,我不止一次坐上那一排,總是喜滋滋的,一路歡喜到終點站。同時還完全忘記了有 [ 三無之人 ]那回事? 實際上我又追上平日裡那趟從容、慵懶的生活列車。



今天是帶著學日語的任務上台北東門的。九月二十一晚社區的日本鄰居,留下來上百本的日文書在資源回收室。用細繩捆綁,整理得很清爽的四大絡。我自學日語超過半個世紀,雖然毫無進展,卻對日文書籍不陌生,因為受日本教育的大哥,留下半個書櫥的精裝本工商科教科書、辭典、法典及短歌集等。雖然不懂,卻對熟悉的漢字及書本的香氣,打初中起就很喜歡翻翻聞聞的。



在資源回收室選回:中國語会話八十句型、中國語日常基本單語集、孫正義名語錄。除了單語集有翻閱過的摺痕外,另二本都是全新的,連附贈的CD都沒開封。尤其是八十句型引我好奇?半個多世紀前,台北中大學生流行[ 英語900句型 ],如今居然有中國話八十句型?日本人真是厲害啊!不禁想瞭解其內容,進去後, 竟然發現是學日語的武功秘笈,太讓人驚喜了。於是二天後的星期一,就請大嫂開課,今天照算是第三講啦!



更有趣的是,80 句型的書名是用片假名寫的,儘管高校畢業後, 在日日新聞社當時髦的打字員,但大嫂仍不認識  [句型 ] 的 [ 新 ]外來語,我開始聼也以為是鈕扣?回家後才猛然猜到是句型。後來在課本裡出現 [ 𢹂帶 ]的漢字,大嫂到了第六講時,仍不肯接受是 [手機:𢹂帶電話 ]的日常用語。所以這本書竟然意外成為,九十二歲資深曰語通的二十一世紀新日用語教材。再度燃燒起我的日語學習趣。



十天前我在資源回收室取回一本,日本記者鈴木大介採訪 [最貧困女子 ]的報告。他綜合日本國高中離家出走青少年,逐漸淪於社會底層,成為最貧困受難者的原因有三無:家庭無縁、地縁無緣、制度無緣。



破碎家庭沒帶給孩子溫暖,甚至是傷害、逃離。

扭曲、自卑,沒有交到任何遇到問題時,可以諮詢的朋友。

離家、欠債、犯小錯,不敢和公家機關打交道。

也許頭腦較一般遲頓、長相有點抱歉、厄運連串,沈淪、沈淪



不過這個問題十分沈重,我還沒有準備好,要和哥兒姊妺們討論。幸好書裡提到日本公共電視也追蹤報導過 [年軽女子貧窮化]的現代特寫專題。有興趣的可以上網找找看。這裡提到該書純屬巧合:正巧拾回這本書,又正巧提到 [三無] 的事件罷了。



我所説的成為 [三無之人]僅僅是漫漫日常中的偶然,而且這一天的困擾僅只持續了一個鐘頭不到就結束了。鈴木大介討論的 [三個無縁] ,卻是社會發展不完美、不健全的必然,解決的辦法超級複雜,能夠到達理想結果的時間,可能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永遠都看不到,也許網路化後的人心,更趨于崩壞。背離禮運大同篇的中華文化理念日遠矣。



順便一提的是,鈴木的中譯本有旅日新聞人劉黎兒女士的推介文。年軽時偶爾在中央或聯合副刊看過她的專欄報導,說不上喜歡,因為沒有深刻印象。但是日本311 之後,她回來大聲疾呼廢核,以 [今天日本,明天就是台灣]為訴求,後來馬團隊糊里糊塗就把核四給封存。



然而核電是專業問題,不能只靠熱忱:上街頭、鼓動網路議題就會得到正解的。台灣凍結核四、綑綁核電,三年多來火力發電比重佔一半以上,替代方案的可行性尚不可及, 立即性的空氣汚染,已經明顯傷害國人健康,今日英國學界証實,不止是呼吸系統,腦神經受損引發早期痴呆更是麻煩。可是  [今日某地區,明天就輪到台灣 ] 好像成為左右輿論的血滴子?一聲咋響,網民舉紅旗殺伐之,行政機關舉白旗迎合討好之。



劉黎兒也在鈴木書的推介文說:[ 日本如此,台灣何嘗不是呢?]

我跳過該介文, 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就去瞭解一下吧!

兩國的貧窮防治網到底有那些不同?



大一的政治學是法學院必修課, 陳享容老師選的課本是美國剛出版的 [ Governing of Men: 政治學就是研習公眾事務的管理]



老師以現代民主立憲政治燈塔的法國大革命為例, 1789年七月十四日法國民眾暴動, 攻破幾乎沒有防守的巴士底監獄, 之後九十年間法國動亂不斷, 並未給百姓帶來: 和平, 安全, 富裕, 幸福. 歷史證明光靠鼓動民眾上街頭, 並無法把公共事務管理上軌道.



翻閱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歷史, 當時引領十次反清行動失敗的孫先生沒有在武漢地區, 根本不在國內, 自然沒有參與是役, 較可信的說法是滿清新軍, 原定在中秋起義的計畫, 業遭湖廣總督破獲, 正在展開捉捕亂黨之際, 不得不而匆促引發的政變.  整個事件紛雜無主, 幸運舉事成功後, 已經當上新軍中低層幹部的學生們, 才推舉原本不贊成推翻朝廷的老師黎元洪出任都督, 對外總領國是, 改元中華民國.



由此觀之, 在舉世震驚的辛亥革命過程中, 國父孫中山先生是完全給排除在歷史事件之外的 [三無之人]. 匆匆返國後組織黨人, 聯合南方十七省代表, 成立中華民國南京政府. 然而全國政經中心仍在北京, 以袁世凱為領頭羊的前滿清勢力仍左右大局, 他們擁袁為臨時大總統, 成立中華民國北洋政府, 與南京政府抗衡, 似乎還更得到國際列強的承認.



弔詭的是滿清宣統朝廷經袁世凱勢力斡旋力勸後, 1912.2.12 宣布退位, 袁電召全國推動共和, 次日孫先生發表辭去總統咨文, 2.15 全國臨時議會選舉袁為臨時大總統, 三月十日在北京就職. 然而民國造肇並未帶給百姓安定福祉. 各方勢力糾結, 內憂外患不止, 國家動盪四十年. 國共分治海峽兩岸後, 又悠悠流逝七十年有餘, 百姓福祉初露曙光, 可見管理眾人之事, 是不能意氣用事, 是需要大智慧的啊!



雲裡, 霧裡, 不知伊於胡底的香江之亂, 正是全球華人的大考驗.



敬頌  健康快樂

嗣洋上  2019/11/5  於中壢書窗



Ps:

這封十月六日下筆的信, 原擬在十月最後一天前寄出, 無奈時間管理欠佳.

昨晨星期一因為鬧鐘罷工, 我又拖到九點一刻才起來, 幾乎又成三無之人.

送一張我書桌上的 [也有丘壑] 請分享.